綠色照顧於高齡者之重要性

瀏覽數:5166


  台灣地區人口年齡結構於民國82年達到聯合國設定的高齡化社會標準(即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之7%),而在民國107年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14%),並預估於民國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20%),由上述可得知,台灣在25年內從高齡化社會變成高齡社會,卻僅僅花了7年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有關高齡者關懷及照護為未來重要的發展重點指標。

  現行高齡者照護相關機構有衛福部體系下的C級巷弄長照站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教育部之樂齡學習中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的農村社區生活服務中心。

  農委會在農村高齡者目前已於農會建置高齡者創新學習、高齡者行動互助與建立在地志工推動網絡,目前農村高齡者學習設計的內容多偏向休閒育樂、藝術方面居多,但卻無完整的訓練培訓架構。

  而要與衛福部體制下之C級巷弄長照站業務不疊床架屋之情況下,針對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發展綠色照顧,綠色照顧涉及領域及議題包含園藝治療、健康景觀、食農教育、農業療育、地方創生,藉由農漁會結合農村社區在地網絡與在地之農業元素辦理綠色照顧計畫。

  老年人口比率有逐年上升之勢,然而對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居家環境之規劃與設計卻不普遍,因為體能下降、行動力減退,常因跌倒或摔跤而導致不可復原之傷害,甚至臥床。許多研究都指出景觀品質的好壞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

  對於老人而言,庭院活動是相當適合培養的嗜好,庭院活動可以增進健康、慢性疾病的復原,或是增加社交的機會。老人接觸大自然及增加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可以有效減低老人病症的發生與復原,而具有治療效果的花園對身體、心理學疾病、生命品質、及老年癡呆的人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何謂綠色照顧Green care?

  綠色照顧一詞並非全新概念,農委會過去輔導許多地方農業推廣組織與社區一同改善及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從民國44與45年之農家生活改善方案,將家政結合四健、農事結合為農村社區之重要推廣工作。

  民國60年代農村社區正值經濟轉型期,在溫飽之餘,更需要注重廚房衛生與營養,甚至到民國80年代不只吃得飽,更要吃得巧,並於民國90年結合家政班員之媽媽們拿手好廚藝,發展出農村婦女第二專長訓練,並朝向農村在地老化與高齡者生活輔導,使農村家政推廣走進社區,並結合獨居問安、供餐等服務關懷長者。

  民國97年因家政組織綿密,農村婦女發揮所長,推廣在地農產特色與農村巧藝並開始設立服務中心(據點)服務長輩。直至民國108年辦理十大綠色照顧評選及頒獎,與今年109年積極推動綠色照顧站。

  1. 綠色照顧之範疇與理念

綠色照顧(Green Care)之範疇參考國內學者陳惠美所作的文獻回顧,意為:「運用農業、園藝、動物以及其他的戶外自然空間等,融合健康照護概念,藉由接觸自然界中的生命與非生命元素,作為一種治療方式,以促進個人生理、心理、社會及教育等福祉,提升生活品質 。」如下圖1所示,旨在不涉及醫療行為,達到促進健康之目的。

圖1、綠色照顧之範疇

以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為主要服務對象,利用農業、農漁村環境及自然元素等多功能為契機,融合健康概念來發展綠色照顧,協助在地高齡者健康老化外,也可以吸引其他高齡者進入農漁村,體驗人與自然事物互動的歷程來療育身心。

  1. 綠色照顧三大範疇

綠色照顧以可分為三大主軸,農業組織互助、綠色元素互動與益康場域互享。以前述三大主軸為基礎,農委會於今年辦理綠色照顧推廣示範計畫,於全國農漁會建立31站點並掛置綠照站牌,並建立服務模組,協助健康及亞健康高齡者在的健康老化,增加高齡者健康年數及減少社會成本負擔,如下圖2所示。

圖2、綠色照顧站點服務模組項目

利用農業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綠色照顧課程活動可分為兩大型式,一為純觀賞式的景觀療育,亦可稱為益康場域,利用感官刺激來改善人們的壓力、悲傷等消極情緒;另一種是活動參與,以實際動手參與的體驗型感知,比如說播種、插花、押花、苔球等活動。

除了綠色照顧課程之辦理,亦提供高齡長者互助共食服務,優先使用在地生產履歷食材、均衡飲食與符合長者食用質地口感。

綠色照顧對高齡者重要性

  1. 於高齡者正向情緒上之改變

對高齡者來說,綠色照顧所能達到的目的相當多,包括提供高齡者一個社交、活動筋骨、調適心情的空間,更提供給照顧者一個放鬆的視覺享受,特別的是,高齡者當中常見所謂之器質性疾患,即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病症,這兩種病症發生的原因皆在於記憶力受損或喪失,連帶著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的損傷。

國外研究顯示,有參與園藝療育的高齡者,比參與一般活動的失智症患者的觸覺、嗅覺、視覺,接受更多外在刺激,且由於活動參與度高,藉由綠色照顧活動可間接增加他人互動、社會互動機會、情緒較為穩定與心情愉悅(Robson and Troutman-Jordan, 2015 )。

  1. 綠色照顧之福祉

植物為一生命體,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會持續感覺到生命的變化,新葉、新芽、花開、花落,生命的生生不息。當高齡者感覺到有個生命需要照顧、呵護的時候,也能增加對自我的肯定。結合在地農村社區綠色自然元素與五感體驗,設計多元學習體驗活動帶領長者走出家門遠離孤獨,例如導覽解說、食農養生、園藝栽培、花草藝術、樂活手作、青銀交流等創新多元動習活動。

  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在高齡者照顧(護)上日趨重要,台灣有廣大的「宅老人」族群。他們缺乏社交生活、長期待在封閉環境、運動不足、缺乏外界刺激,寂寞和憂鬱便會悄悄找上門。這一切,也是失智症與相關慢性病惡化的溫床。

  銀髮科技崛起,是為了促進老年人「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留在自己的居住地,不必搬進養老院)都讓人可以在家獨自生活,且配合台灣長照2.0政策,居服員定期到府進行相關基本照顧,以上皆為只解決獨老的「生理問題」。

  然而對於高齡者之心理呢?退休與變老,亦為著與過去的人脈逐漸遠離,故希望藉由農漁會結合農村社區在地網絡辦理綠色照顧,照顧到高齡者之身心健康,亦鼓勵老人家走入社區,提高對所居住社區之認同感,發展高齡者之新社交關係。

 

【參考文獻】

  1. 林夢珊 楊明磊. 2019. 從生態心理學觀點初探園藝治療於失智症長者之運用.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7:252-261.
  2. 林如萍. 2019. 農村新世代,「她」力量. 農訓雜誌 350:50-51.
  3. 陳惠美. 2017. 綠色照護農場之循證設計:理論與研究應用在罕見疾病基金會福利家園之探索設計. 農林景觀之療癒國際研討會,林業試驗所 p.71
  4. Sempik J., R. Hine, and D. Wilcox. 2010. Green Car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Health Benefits of Green Care, p28.
  5. Robson, Jr, J.P. and M.L. Troutman-Jordan. 2015. Back to basics: health and wellness benefits of gardening in older adults. Activities, Adaptation Aging 39:291-306.
  6. 都市農業:都市農業的發展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