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料備份策略

瀏覽數:1597
關鍵字:


  自從電腦問世以來,發展到今日,人們的生活已經緊緊地被這些資訊設備綁在一起,但是數位資料的備份,卻常常被忽略了。直到近幾年勒索病毒越來越盛行,中了病毒之後的各種慘狀,讓人們終於發現,儲存在硬碟中的資料,只要一支小小的程式,可以讓自己畢生的資料就這麼的消失殆盡。

  數位資料其實非常的脆弱,使用傳統紙本保存的資料可以存放數十年到上百年不等;而卻少有保存在同一個數位裝置的資料能夠保存超過十年!一個簡短的故事可以說明一切,想想您是否有遇過或是看過別人遭遇類似的情形;隔壁的同事拿著一張光碟片到處問人「你有沒有光碟機?我需要去查一筆10年前的訂單資料。」而光碟機這玩意兒在二十多年前才剛問世而已,但是現今的電腦有配置光碟機的卻已經屈指可數。

  什麼是備份呢?把資料儲存在一個地方不叫備份,那叫儲存;把資料多複製一份(以上)放在別的地方,就是備份。所以備份是你的第二份、第三份...第 N 份資料,但一定不會是「僅有的一份」。

  還好,數位資料的完整複製非常容易,因此我們通常會將資料複製數份放在不同地方,並且不斷的複製資料到新的數位裝置上,以此來延續數位資料的保存壽命,這就稱之為資料備份。

  要進行資料備份,首先要考慮幾項因素

一、區分一般資料與重要資料

  平時在使用資料時,容易將各種資料混雜放置。如果沒有適時的區分,恐使重要資料隱沒於其他重要性不高的資料中,將影響對資料判斷及其備份策略適切性。

二、備份頻率及保留週期

  備份頻率就是,資料要多久備份一次?保留週期是,每次備份下來的資料要保存多久?備份頻率主要是隨著資料更新頻率來進行考量。如果資料更新的頻率較低,但是備份頻率卻設定較高,就很容易發生未更新資料卻需進行備份的狀況,這會造成備份空間或資源的浪費;相對的資料更新頻率高,而備份頻率低,就很容易發生遺漏備份更新版本問題。

  保留週期通常關係著保留的份數,與需回復多久之前的資料而定。這裡的保留的份數與先前提到的第二份、第三份...第 N 份資料不同。首先,若資料不再更動,則只需維持最新一份資料(保留的份數)的備份(第二份、第三份...第 N 份資料)。若資料是會持續變動的,依據備份頻率,就會產生多分不同時間點的資料狀況(保留的份數)的備份(第二份、第三份...第 N 份資料)。在實務上,通常以保留最後幾份更新資料的方式進行。而保留週期之考量,除與前述需回復多久之前的資料的需求相關外,通常也與資料備份的空間有關,空間越多,保留週期就越長。

三、備份位置選擇

  備份位置選擇主要有三種「本機備份」、「異機備份」及「異地備份」。

  本機備份,是將備份資料放在同一部電腦中,其在備份及回復速度較快且方便,但是若備份資料過多,容易造成本機儲存空間的負擔。同時會有另一重大的風險,當本機硬體損毀時,原始資料及備份資料皆無法取回。因此,不建議將本機作為主要資料備份位置。

  異機備份,是將備份資料存放在另一部電腦或外接硬碟中,主要為避免原始資料與備份資料同時損壞的風險,將備份資料存放在不同的機器上。當然風險就是,由於另一部電腦或外接硬碟可能與操作用的電腦在同一地點,若是此一地點發生災害,有可能所有的儲存設備都損毀了,資料皆無法取回。

  異地備份,則是異機備份的延伸,將備份資料利用各種媒體或其他方式,將備份資料攜至與原始資料有一定距離的位置存放。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將備份資料分別存放在家中及工作地點的異機上,就是最基本的異地備份。然而異地備份的安全性常被忽視,雖然異地備份資料並非工作中的原始資料,但若備份資料含重要研究數據或機敏資料遭竊,也會造成難以估算的風險。故異地備份的資料,更需關注其保存的安全性。

四、備份工具與媒體

  隨著科技進步,儲存媒體從過去的磁碟片、磁帶,到光碟,硬碟,USB隨身碟等,乃至近年相當熱門的雲端儲存服務(如:Google Drive、Dropbox等)。磁碟片、磁帶因儲存容量過小,或是資料蒐尋不易等問題,幾乎已被淘汰,而光碟,硬碟等備份媒體,則在USB隨身碟其外接裝置的特性(易於攜帶與連結其他裝置)加持下,一般個人的資料備份已較少使用了。目前相當熱門的雲端儲存服務,作為異地備份是相當方便的工具,甚至不需要攜帶,與存放的實體空間(對於使用者而言),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在各個不同的裝置中取得備份資料,甚至針對資料進行同步作業。但是由於資料儲存在雲端,其中機敏性資料可能會被有心人士利用,建議避免上傳機敏性資料或是資料經過加密後再上傳,以保護資料安全。

  綜合以上所述,依據資料的重要性,資料量大小,資料更新頻率及針對備份資料的回復速度要求等各項因素評估後,就可以訂定適合的備份策略。如:資料重要性高,建議同時進行多份備份,甚至以異地備份方式來保障資料完整;若資料定期增加且內具有時間區段意義,則可將一段期間內的資料批次備份保存。在擬定備份策略進行備份之後,最重要的是定期檢視備份資料,以確認資料的可回復性及可用性。除了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以避免辛苦備份的資料變成數位孤兒。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