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4人力銀行一項針對2012年職場趨勢調查指出,最具「成長性」及「含金量」的職業包括:熟悉部落格、粉絲團、電子商務經營的社群製作人;具醫療技術、能整合美容、微整型的醫學美療師;具有農業植栽與養護專業,輔以藝術美學的植物製作人等。從上述職業也顯示出,現今職場需求已然從傳統的「專案分工」,轉向跨領域的「專業多工」的時代。
因此,為因應傳統職場定義的轉變,學校教育須與時俱進,以教導學生培養符合未來工作的專業技能、解決過往從未想像問題的能力。而於企業,人才是產業結構轉型的核心,則更應加強與學校的連結與合作,藉此加速找到對的人,確保人才來源的素質,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
若從學校與企業兩端的供需關係來看,只精進某一端,斷然無法創造出綜效。人才培育應從學校教育體系、產業界、公部門,一起透過政策、制度乃至氛圍,營造出讓企業「蓄才於校」,讓學子「學用無落差」的有利環境。
近年來,教育部為縮小產學落差投入資源,強化學子就業力,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此一平台結合「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子對職場的了解,並透過職能自我評估,規劃自我能力養成計畫,進而針對能力缺口學習,提高個人競爭力。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以探索職涯方向、了解能力強弱、規劃學習方向布建系統化的架構。具體做法上,率先藉由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及聯合國等國際職業,並依產業概況及專家意見,歸納出16種職涯類型(Career Clusters)、66項就業途徑(Career Pathways)以及600多項相關職業。
舉「休閒觀光旅遊」的職涯類型為例,「就業途徑」即包括:休閒遊憩規劃、餐飲管理、旅館管理、旅遊規劃;「相關職業」則包括:觀光導遊、國際領隊、領隊嚮導等。
更進一步透過產、官、學、研,近300位專家的發展「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具體描繪學子在職場必備的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等共通職能(軟實力)以及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職能(硬實力)。藉此一方面讓學生提前了解各項工作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另一方面亦作為學校人才培育的參考指引,達到有效連結學用的兩端。
知識經濟時代強調「研發」與「創新」。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已不能只靠本能及直覺來培育人才。可以從四個面向來強化:
1.對學生而言,可透過「UCAN平台」來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以及職能強弱,作為在學期間能力養成的學習地圖。
2.對學校而言,可以分析整體學生,依據學生個別差異,提供適性學習建議,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3.對業界在職同仁,可以建立個人職涯發展的職能藍圖。
4.對企業主而言,則可作為選才的測評工具,讓企業能依據各項能力規格,判斷應徵者的能力符合程度,發揮「知才善任、適才適所」的綜效。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本專欄每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