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2016創新挑戰,讓創「心」帶動企業再造!

- 撰文者:
- 2017/05/03 瀏覽數:2298
「創新」一詞對於火熱興起的新創公司而言儼然已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政府更於2015年成立創新創業中心(TIECTW),協助台灣新創產業發展和國際接軌,而對於已佔有一席的國內大型企業們,更是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各家企業無不積極發展企業創新能量。
在經濟部工業局於2015年公布的台灣創新企業名單中,TSMC毫無懸念地站上榜首,最主要歸功於TSMC從2008年4月就率先成立的開放創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將半導體產業的創新想法在此平台集結發散,培養出目前的創新能量與競爭力。
放眼國外,Boston Consulting Group發表2016年度最具創新的全球企業名單,前十名依序為:Apple、Google、Tesla、Microsoft、Amazon、Netflix、Samsung、Toyota、Facebook以及IBM(詳細名單請點擊文末連結)。
於上述企業中,奪下首位的Apple,其創新能力是無庸置疑的,近期更積極聘請前NASA以及Tesla的工程人員,對入主汽車市場的野心一覽無遺,這些動作都在在顯示出蘋果不斷挑戰自身極限,積極創新的企圖心。
美國網路零售龍頭Amazon則積極佈局發展各項新興IoT產品,像是從前年導入的Dash Button:讓消費者在家能及時享受便利的購物體驗,到最新推廣的EchoLook:協助消費者每日的穿搭選擇,Amazon利用推陳出新商品,培養並突破自身的創新動能。
而擁有台灣1,800萬用戶的Facebook,除了於去年導入線上直播功能外,更積極發展融合實境(MergedReality),期望將社群平台的使用帶入另一個境界。然而,「創新」其實對企業而言,是一項知易行難的工程。
因為高層管理者通常會面對以下的現實挑戰:
- 外部創新者的積極入侵
科技門檻的降低,不同免費網路資源平台,不需要強大的科技背景,新創者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將自身的商業想法具體實現化,加上社群平台的加持,使既有的行銷通路相形失色,讓商品與服務能夠更快地擴散到目標顧客中。眼前的小蝦米,在一轉眼間便能成為威震一方的大鯨魚。
在如此的商業環境下,既有企業勢必面對更多的立即迅速的外部挑戰,正因為如此,「持續累積激發創新動能」對每個企業而言至為關鍵,而其中,「數據分析工具」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協助企業歸納定義出未來的產品與服務型態,GoogleAnalytic、YahooFlurry、Hadoop、AWS等等軟硬體數據整合工具也應運而生,掌握關鍵數據資訊,譬如顧客對於新產品的想法,將成為未來企業創新成長的驅動源頭之一。
- 克服來自組織內部的保守抵抗
事實上,取得一定市場的現有公司,通常都沉溺滿足於既有的商品或服務,並使用固有科技工具,然而外在環境的瞬息萬變下,是不允許保有如此安逸的心態,然而人們一旦養成習慣後便會變得制式僵化,這樣的天性反映在企業內部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反動能量,形成企業推動創新的最大絆腳石。
以歐美科技公司而言,最常見的內部反抗聲音就是「這些技術又不是我們發明的,為何我們要使用?」。而造成外部的新興技術難以導入企業當中,所以有些企業嘗試利用投資或贊助孵化器(Incubators)或加速器(Accelerators)中的新創企業,將其與企業技術研發進行連結,藉此消弭上述之內部矛盾,最著名的莫過於微軟在中國北京及上海所設立的加速器機構,替中國早期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人、財、策略、市場拓展的扶植與指導。
- 整合內外部創新能量轉化為實際價值
創新除了是企業內部的驅動核心外,一個公司要能夠將內部新興想法與外部創新技術結合、進而融合創造出「具體價值」卻是極為困難,然而UnderArmour(安德瑪,以下簡稱UA)這間運動用品新秀卻做到了。
UA提倡的顧客價值主張「打造使運動者獲得更佳表現的產品」,而創新成為貫徹這項概念的手法,首先UA將自身品牌與健身運動連結,建立了UA Connected Fitness(UACF) 健身網路社群,藉此整合UA內部核心顧客資源,再來積極將實體健身活動與表現數據傳送轉移到數位裝置中。
在2013年,收購MapMyFitness(App)與其他具有技術研發動能的公司,讓使用者能在電子裝置上,更有效率地規劃、監控、調整、強化自己的健身活動,落實完全的健身個人化,UA也藉此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健身產業生態系。
不僅於此,UA創始人 Kevin Plank更在內部設立「創新實驗室」,刺激活化企業內部創新能量。由於上述的創新措施,成功地讓UACF的社群人數成長到1億7500萬人,並持續以每日12萬5000人的驚人速度成長著。
在上述三項挑戰中,能夠成功達到「創造實際價值」的企業僅在少數,有太多的國內企業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卻沒有替創新項目建立出明確的目的性,最可惜的是缺乏與自身的「商業模式」和「企業價值」連結。
缺乏「心」的創新,僅變成了表面上的形式與口號,這是每個追求創新的國內管理者們必須避免與進一步審慎思考的重點。
【參考資料】
- BCG
猜你喜歡

智慧化簡單來說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透過物聯網、雲端、大數據、AI等技術之應用與整合,未來智慧化的裝置將可能在任何的事物上,目的都是使得人們的生活更簡單、更便利。

美中貿易戰開打,企業要避免受到影響,目標要努力提升產品價值,但是第一步要做到破壞式創新,審視整個必要的流程,提升生產力。

新年度商業模式,不管是B2B、B2C還是C2M,都應該從消費者的價值挖掘出發,善用新科技來收集與整合消費資訊,重新打造一個生態系來聯結消費者需求和服務,也就是數位聯結的能力與程度,將成為是否成功的關鍵。

創立公司非一朝一夕可穩定,新創企業於草創初期需面臨諸多難關,人員組成、資金籌備、營運規劃、商業模式驗證等,皆為創業家的重要課題。

日前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的師生演講,主題是創意創新創業。疫情漸緩後,上緊發條大步邁進!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