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數位供應鏈就是現在,您還在等什麼?


  傳統供應鏈的結構無外乎是由供應、製造、運輸、分銷及零售所組成。事實上,其結構已經無法對現今快速轉變與高度競爭的環境做出即時有效率的反應。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公司便積極地將目前發展成熟的科技,例如互聯網、行動網絡、雲端計算等,將其導入並應用於供應鏈之上,並稱為數位供應鏈。

  由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意識到,未來供應鏈的核心議題是「整個體系的反應速度」,也因此要和各種新技術來達成此目標。

  企業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步驟來檢視並思考如何優化數位供應鏈:

  1. 不只用來控管績效差距(Performance Gap),更要能積極協助改善

過去數位科技的導入,大多是用來控管流程,而未來的數位化更要能聰明的預防錯誤產生或協助預測發展。以服裝銷售業為例,當實體店面導入RFID技術後,不只是要了解每天所賣出的衣服數量、種類以及銷售金額等數據,這些數據更要與其先前預測的資料做即時的比對與修正。

這樣運作下,不要等某款式衣服庫存不足才通知倉庫直接運送到門市補貨,而是期望能預先就估算那些門市需要補貨,讓整體供應鏈運作更有效益。

  1. 檢視是否具備「創新業務流程管理」的因子

以團隊而言,建立核心跨職能團隊,其成員必須來自供應鏈不同的業務領域,團隊須隨時掌控需求、庫存、產能等要素來運籌帷幄,並對任何來自供應鏈的問題做出即時性的反應。在軟體方面,則需建立整合供應鏈的所有資料於一個中央系統中。

如同塔台般,此系統必須具備隨時追縱、分析、分享等關鍵功能,來協助提升端對端流程的透明能見度、提供最即時準確資料來協助管理者做最佳的決策。

  1. 顛覆傳統供應鏈之思維

無須拘束於傳統供應鏈的架構,可以重新想像從原料到消費者的流程,可以怎樣透過新技術或工具來最佳化,譬如,一個公司可以藉由發展自身數位科技能力,像是行動APP與消費者直接互動並運送貨物來剔除銷售通路這一層面。這樣不僅可以節省第三方運送貨物的成本也可以提升整體運作的效率。

  最後,除了遵循上述步驟外,公司仍必須投入大量優秀的人才來帶領規劃發展、積極蒐集創新的想法來洞見未來的機會、建立完整的系統、架構,以及流程才能成功地發揮數位供應鏈的力量。

猜你喜歡
*
產業供應鏈數位串流-整體趨勢與建置需求

企業在發展供應鏈數位串流的過程中,經常需要系統整合業者的協助,然而對於系統整合業者來說,如何避開學校與法人單位的競爭,利用產業獨特的需求切入,發展成為產業專精之系統整合業者是一個問題。本文將112案的中的資料區分為六大工作性質,呈現個別產業對系統整合的獨特需求。

*
數位轉型新思維-打造數據供應鏈

談到供應鏈的數位轉型,由於我們已經太習慣用製造業的方式來思考供應鏈,所以都會從供應鏈串聯該如何數位化開始,但今日,數據本身就能產生價值,所以,新的供應鏈思維,並不再只限於供應鏈的數位化,企業可以從自身的數據處理能力,考慮打造以數據為主體,而非以既有實體零件為主體的供應鏈,用以創造新價值。

*
ESG趨勢中之「組織供應鏈管理」

ESG議題發展中,供應鏈管理著重「永續」、「韌性」,必須優化供應商篩選流程、能對關鍵供應商進行鑑別與考核,除先前QCDSP條件,更著重供應商全面經營管理,更也須納入環境 (E)、社會責任 (S),及公司治理 (G)等永續內容。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