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新南向?非洲市場正悄然崛起


  非洲大陸,一個繼中國,東南亞後,全世界正關注的新興市場,有著將近54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體系,涵括了大範圍的生態系、多元的文化,以及超過2000種不同的語系。在如此複雜的結構下,卻有許多的跨國企業(MNCs)在沒有徹底了解當地的市場多樣性、技術,以及的環境下進入其市場而鎩羽而歸。因此,能先瞭解企業本身的優勢特點,並能轉化成在非洲市場成功發展的潛能是最大的關鍵。

  除了上述心態策略的準備之外,再來便是要好好了解非洲各個國家的差異性,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非洲國家可以分為下列三種:

  1. 擁有高收入以及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像是道路、司法系統、警察、以及教育資源

通常這類國家擁有一定數量的中產階級以及技術性密集的勞動人口。如果企業的特點著重於以下幾項:世界級的產品或服務、科技創新、品質管理、品牌以及市場行銷管理。則適合發展進入非洲市場國家像是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史瓦濟蘭等。

  1. 中收入配合完整基礎設施的國家

通常這類國家的消費者對於高檔產品以及服務的需求很強,但是卻又希望可以由低價獲得所需的物品服務。如果產業精於成本管理、擅長提供低價服務或商品的話則適合由這些國家切入。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在肯亞獲得極大成功的Safaricom,該公司利用M-Pesa行動支付系統另外建構低成本的網路,配合預付的服務。以低成本的商業模式成為肯亞最具規模的通訊公司。

  1. 中收入加上薄弱基礎設施的國家,以及低收入配上完善或是薄弱公共基礎的國家

這些國家通常相對落後,司法制度也不健全透明,因此若要在這些地方發展,企業必須有極佳的危機管理能力、端對端的營運管理、充足的準備,以及保持彈性化的經營型態來面對各種不穩定性的發生。目前這些國家會吸引企業投資的原因多半是為了採取當地擁有的自然資源,例如鑽石等。

  了解完上述國家類型後,企業需提醒自己,第一,以國際化的思維規劃為核心但是要輔以本土化的營運。正由於先前所述,在如此交錯複雜的文化、語言、政經背景下,沒有本地的人才或是夥伴的協助是難以成功的。

  所以有的企業是積極地培養當地管理以及技術人才來協助公司的發展,然而,也必須仔細考量員工整體的內部發展、薪水福利,以及價值提升來確定員工的向心力減少被挖角的機會。

  另外也有若打算藉由合併或是合資的方式與當地公司結盟,但是在這種環境下,一定要有耐心地嚴格的篩選追蹤有良好形象及商業道德的合作夥伴。舉例來說,像是宏海箱運公司(RCL)就拒絕了9成5以上的結盟案,只要感受到結盟方有一絲絲的不穩定性,便不會輕易合作。

  最後是設立子公司的策略,但是,採用此策略必須考量到當地的文化是否會與公司的政策與流程相牴觸。

  了解上述的整體分析後,對台灣企業來說,非洲市場潛藏了更多的機會與利潤回報,雖然政府目前提倡前進東南亞,但是,其市場早以被許多國際企業攻城掠地。正因為如此,國內經營者們需將目標放在更長遠的未來,而非洲才是取代中國及東南亞真正未來的世界工廠。

猜你喜歡
*
錢進東南亞 投資新標的

調整員工內在工作習性企業的經營與運作是由相關的流程串聯與建構起來,例如:訂單管理流程、請採購流程、客戶服務流程等。企業運作流程的標準化,除了讓員工有所遵循外,亦可以用來檢視企業經營的績效表現。以物料管理來說,各式原材料四處散落、工作環境動線規劃不佳,就容易發生物料資訊不正確,該庫存沒有庫存,該送出去成品沒送出去等。要維持物料的整齊,可積極運用5S的管理手法。5S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紀律。很多人以為5S只是「將工廠打掃乾淨」而已。其實,從整理到紀律是一種從外在回歸內在的工作習性的調整,員工能注意到每一個環節,並認真執行,自然就會顯現出效率。

*
用國際關係分析台灣企業應對待南美及非洲市場的新觀點

這幾年,全球經濟不斷的衰退,造成南美及非洲大陸蠢蠢欲動,想要開啟新的商業時代。近年來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兩塊大陸的龐大人口,以及未來不可忽略的驚人消費能力,也導致歐美企業開始擔心於這兩塊區域的優勢地位不保。歐美以改頭換面的方式,擺脫過去的形象和包袱,由「強勢的經濟體」轉變為「堅強的經濟夥伴」,强调彼此的「平等」關係。希望這樣思維及具體行為能在這兩區域心中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各國企業不斷地在這兩區域提出各種經濟合作的計畫,試圖擴大在其影響力,但是台灣廠商仍舊有優勢的。本國企業不應再把這兩區域的消費者當作單純的「客戶」,而是彼此有默契地建立一個「平等」和相互「尊敬」的新夥伴關係,可以互相信任合作,將一定可以創造最大利益,開啟新的繁榮時代。當國家持續朝向高發展的路線前進時,則會越注重其居住品質和環保意識的興起。台灣於綠色技術具備高水準的能量,有機會開發該區域的綠色商機。

*
投資計畫編製與評估

企業對內重大投資簡稱為「資本支出」,其範圍涵蓋建廠、設備擴充、增添及歲修等項,近年來有許多大企業,因為盲目投資或擴充太快,以致於發生財務危機。
此外,重大投資因投資金額龐大,企業普遍都把它列為「專案計畫」工程完工時如未能產生預期的效益,現金勢必大幅流失,進而發生資金週轉不靈的現象.因此,企業如想要再投資擴充或增購設備,首先必須要擬定嚴謹的投資計劃,並審慎做好評估工作,以預防未來不確定的風險發生。

*
投資緬甸:曼德勒-仰光後的下一塊風水寶地

近年來因為台商投資緬甸的數量急遽上升,因應此趨勢,筆者根據過去實地參訪經驗結合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提出投資建議,以供國內投資者參考以及發展策略。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