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Industry 4.0)是德國政府提出之高科技戰略計劃,主要目的是希望藉此提昇該國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與智慧化,同時將所有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建立具有適應性及資源效率的智慧工廠,並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夥伴。台灣政府近年也整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大力推動智慧機械產業,目標是希望能與德國提出之「工業4.0」看齊。而台灣企業在面對「工業4.0」浪潮來襲,應該具備什麼思維呢? 筆者提供以下幾點參考:
1.工業4.0不只是製造技術轉型升級,企業也須從「製造端」層面思考轉向從「消費端」思考,才能更精確的掌握終端客戶的需求並開發適合的產品,如此才能節省成本並為顧客創造價值,為企業創造獲利。
2.德國推動工業4.0,最主要是德國想強化其在製造業的技術能力,並使其產品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以確保其工業先進國家的地位。對許多德國企業而言,工業4.0還在剛開始起步階段,仍在摸索其最佳應用之模式,且因為要實現工業4.0概念,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軟硬體整合,因此,廠商大多先從目前運作之基礎上進行微調,如增加安裝感測器及軟體介面更新等部分開始進行。
3.工業4.0時代,製造過程與價值往「使用者體驗」延伸,從關注產品「被製造」的過程,到關心產品「被使用」的過程,以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也就是運用顧客的使用資料來創建使用情境類比,再從情境模擬中找到顧客需求的缺口,進而提供連顧客都難以意識到的需求。
4.工業4.0所帶給企業的三項啟示:提升專業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模式、注重綠能環保與社會責任。
5.配合工業4.0觀念與相關技術之導入,由於大量重複性之工作已由機器取代,因此公司員工也應藉機提升分析與整合資訊之能力,並藉由傾聽顧客需求,反饋至整體生產及營運流程之改善,為企業開拓新的服務模式。例如智慧床墊中裝置感測器,消費者使用後回傳企業之資訊如果結合專業分析,則企業員工即可變身為醫療與健康管理專家,提供消費者更實用之建議,增加客戶黏著度,並進而擴大與其他企業之差異性,打造藍海市場,為企業創造更高獲利。
6.許多企業因為缺乏對於大數據之運用知識而對大數據恐懼或排斥,其實企業可先從與自身核心業務相關之數據蒐集開始,抓出關鍵數據加以分析,待運用熟練後再逐步擴大蒐集範圍,才能真正從數據中發現企業營運之盲點並加以改善。
7.因應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許多產品生產過剩情況,台灣企業應善用工業4.0概念,除了將「精實生產」發揮至極致,並針對消費者真正需求深入了解,以避免重複投資而使企業庫存升高。
8.工業4.0時代製造業導入的機器設備需運用許多資通訊零件與技術,而這個領域是台灣的強項,因此台灣廠商應藉此機會與國際大廠合作,打進其供應鏈,或是提升自身專業技術,將產品以具有競爭力之價格銷售至外國的中小企業。
9.未來台灣在生產力4.0時代,最具未來成長性的產業是物流業及農業,因為台灣針對物流業的配送流程與農業的生產履歷認證等機制相較許多國家成熟,未來可整合其他資通訊廠商之產品,將專業技術以系統化模組方式輸出至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