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動支付了嗎?
行動支付成長快速,根據資策會(MIC)2018年1月發布的《台灣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顯示,台灣使用過行動支付的人,從過去2年的19%提升至39.7%。
而2018年國人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第一名為LINE Pay(22.3%),Apple Pay(19.9%)、街口支付(19.7%)則緊追在後。惟依據金管會2016年的「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指出,台灣電子支付比率為26%,遠低於鄰近的南韓77%、香港65%、中國56%和新加坡53%。
在高喊行動支付當道的年代,藉由行動支付驅動新型創新應用,深化民眾行動支付體驗、加速經濟數位轉型,透過政府的力量,希冀行動支付普及率2020年達到60%、2025年達到90%的終極目標。
根據全球支付報告(World Payments Report)顯示,全球邁入非現金交易(Non-cash transaction)社會的進程,成長率已達10.1%,其中以亞洲新興國家以25.2%成長率為最高。而全球公認推廣非現金交易的推廣大國,前五名分別為瑞典、美國、南韓、芬蘭、澳洲,如此成績主要的原因來自於政府政策的鼓勵與配套的支援。[註1]
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家業者的相互配合,更需要改變消費者端最根本的使用習慣,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其中一之計畫係為擴大行動支付普及應用服務補助計畫,在在希望透過本計畫的目標:
- 推動行動支付應用服務及優化民眾體驗,除一般應用場域外,亦可包含以公部門為實踐場域及對象之計畫,預期以行動載具,即可完成支付及相關應用、優化行動生活之目標;
- 鼓勵創新應用提案與擴散,突破現有法規限制,選定具特色與需求場域進行應用服務、技術成熟度與商模試行驗證;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擴散至其他場域,或者與國際策略夥伴合作,帶動產業供應鏈與完整生態系,打造更適合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的應用環境。
反觀台灣,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2018年初所公布台灣行動支付調查,截至目前為止在台灣使用電子支付的用戶最常使用的工具依序為LINE Pay(25.2%)、Apple Pay(17.9%)、街口支付(10.9%)、Google Pay(9.9%)及玉山Wallet(5.2%),使用的場域則以便利超商(62.3%)最高,其次依序為量販店(37.7%)、超市(32.3%)、百貨與購物中心(30.2%)與連鎖餐廳(29.7%)。[註2]
回顧台灣電子支付的發展,2014年的LINE Pay、2015年PChome的Pi拍錢包、2016年歐付寶、2017年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每一年都有新的業者加入戰局。特別在行動支付滲透的主題,可以包含有觀光、餐飲、零售、公共、住宿、醫療、金融、交通...等其他項目。
本次計畫主要有四大推動方向,創應用、衝規模、拓跨域、躍國際;特別以拓跨域說明,跨域部分指的是跨場域應用及跨領域應用,將解決方案導入不同的特色場域,就目前所執行廠商,鎖定自家會員或是特色場域業者,拓跨域部分的成效最顯著,惟針對南部地區朋友,對於行動支付使用模式,並不普遍,其成效尚需投入更多人力,才能達成效益。
行動支付在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構一個生態圈。反觀臺灣擴散效果及使用率尚未提高使用比例,而目前台灣需要透過打造一個能與生活結合的支付生態體系,藉由多元場景的應用,帶動支付體系的活絡。從消費習慣著手改善,才能在這樣的場景下享受支付與生活結合的便捷體驗。
【註】
- 引用電子商務時報網路文章,專題報導「行動支付掌握未來 台灣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108.6.30)
- 引用網路文章:商業興觀點/掌握行動支付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