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入智慧製造應具備的思維


  智慧製造是利用先進製造技術和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AI)等新一代的資訊技術,在每一個製造過程中符合高度客製化或智慧化的模式,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因此顧問在協助企業導入智慧製造時,必須先問企業為什麼導入智慧製造?因為企業主的起心動念,會決定導入智慧製造的成敗!!

  舉例來說,企業目前遇到的經營上的痛點是什麼?若透過智慧製造的技術可以改善什麼嗎?預計準備投入多少成本導入智慧製造?導入後衡量可以帶來的成效?導入後改善的效果有比其他方法更好嗎?

  顧問必須透過這些問題的盤點,找出解決方案與對策。可以透過企業問題發生的情境,以AS IS 及TO BE的情境呈現方式,讓問題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

  因此,導入智慧製造前,可以先聚焦在企業在Q、C、D問題的篩選,並設定Q、C、D的改善的目標值,再決定導入智慧製造的深度。

  而企業的Q、C、D的改善必須先從企業流程梳理開始,也就是從品質、成本、保養、生管、物流、環境等問題開始,作為智慧製造導入的先導流程改善,也就是精實生產改善。精實生產改善也是從企業的庫存、OEE、lead time、達交率等議題出發,作為智慧製造改善前的績效指標及成效。

  因此不論是資訊管理導入、精實生產改善或設備自動化或智慧化,都是先透過企業精實改善,再朝向智慧製造。企業智慧製造的轉型必須長期規劃,逐步精進。能夠整合整個系統的公司,具有系統思維將是成功的關鍵。將智慧製造與精實管理結合,才是推動智慧製造最具效益的方式。

【資料來源】

  • CTIMES,2019年10月08日,工業4.0是未來式 以精實管理來挑戰系統智慧化。

 

更多資訊請參考
生產力再造卓越經營服務團

以總和生產力為核心理念,輔以精實生產手法,協助企業從自我診斷、規劃發展藍圖到實踐智慧生產,運用IOT、MES+等技術與系統,建構科技化智慧經營與生產管理體系,使生產營運最適化、價值最大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數位精實生產(Digital LEAN)

因應數位轉型與工業4.0的浪潮,數位精實生產即為因應及時生產、小量多樣生產等未來生產需求態樣,在原有精實生產的概念下,配合企業經營現狀與發展的需求,引導企業結合應用ICT及IoT等相關技術與系統,在合宜的成本下,進行升級轉型之收法,將於每個發展階段產出具體的成果,真正強化企業的總合競爭力。

猜你喜歡
*
企業導入智慧製造3大思考基礎

智慧製造已是未來的製造業趨勢,這幾年智慧製造專案的輔導診斷經驗,個人覺得企業要進行智慧製造的導入,可以三大思考方向,就是1.企業經營管理面、2.資訊系統建置面、3.聯網設備建置面

*
在工業4.0下,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需求思考與發展

「工業4.0」為企業近年來發展的目標方向,但對常聽聞的「工業4.0」與「智慧製造」是否有其差異?以及企業在導入「智慧製造」前應考量的重要觀念到從生產各管理面向的推動發展,皆將於內容中闡述說明,最後並提供企業規劃佈局的方向,以利於未來推動並落實轉型升級。

*
企業於導入智慧製造前必要的自我審視項目

企業在導入智慧製造前,除了評估有關智慧製造相關的IT及OT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需針對企業內部其導入智慧製造的目標是否明確、相關的管理作業方式是否符合智慧製造的需求、現有系統的應用狀況、企業於財務及現場的管理水準、基礎資料的建置狀況…等,皆需要進行仔細的評估,才能在評估導入智慧製造相關需求技術與系統時,清楚的了解企業自身的需求與差距,進而在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目標下,展開其發展願景藍圖與短、中、長期的發展策略及規劃,讓企業得以在導入相關的IT及OT技術的過程中同步的提升企業管理水準,最終達到預設的願景目標,徹底的完成智慧製造的轉型工作,並取得應有轉型效益。

*
智慧製造關鍵技術應用-以日本企業為例

日本企業在豐田式生產、工廠E化、創新價值、綠色永續、提案改善、全面品質管制等活動,都引領世界爭相效尤;藉由本文分享三家日本企業的發展經驗,深知各企業達成智慧製造之前,必須從管理基礎的建構開始,同時也務必要在企業內部建立穩健的基盤,企業的轉型才能有效落實、升級才能永續。

*
國際智慧製造數位化解決方案廠商之發展趨勢觀察

收集智慧製造數位化解決方案廠商案例,並以台灣經濟部工業局資技服廠商能量登錄向度作為分類,將廠商之服務與應用範疇(雲、管、端)作為分類象限,觀察國際SI廠商發展的策略與服務能量之定位,並從這些標竿個案中整理出相關的觀察,期望能得出業者發展洞見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