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 後疫情時代 「無人」可擋的「智慧」商機

瀏覽數:1075


  2020年初開始,全球各國家陸續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台灣許多產業也受到嚴重的衝擊。目前全球的疫情仍舊嚴峻,而台灣在政府與民眾的通力合作下,疫情相對緩和。之前台灣有不少企業為因應外在產業環境的變化,並增強自身競爭力,紛紛朝工業4.0的方向進行變革。這次的疫情,許多工廠被迫停工,全球供應鏈也面臨斷鏈危機,讓更多企業體認到轉型的重要性。當各國還正在與新冠肺炎奮戰的時候,台灣企業面對後疫情時代,對於工業4.0的推動,是否也應該「超前部署」呢?

  相信許多企業的領導人遇到這百年難得一遇的疫情,內心也有許多不安與徬徨,因為此次疫情不僅牽連很多產業上下游,除了供應端及製造端受到很大影響,而且連消費端也緊縮需求,很多狀況都不是以往教科書或是參考案例出現過的,讓企業經營者只能且戰且走,尤其目前尚未研發能夠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或特效藥,也就表示在可預見的2~3年內,全球產業發展仍舊處在一片渾沌之中。不過,這次疫情雖然是危機,但也是企業好好審視自我體質並評估升級轉型的重要契機。

  從這次疫情,可以發現許多民眾或企業員工為避免近距離接觸,許多社交活動減少,而漸漸衍生出「無人化」及「零接觸」的新商機。許多國際知名產業研究機構也預估,5G、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雲端大數據等資通訊數位科技應用將在未來幾年加速發展。而且這次新科技的導入及運用影響層面更是巨大,除了製造業(遠距監控自動化)之外,包括餐飲業(外送平台)、農業(無人機施肥灌溉)、教育業(線上學習)、生技醫療業(遠距照護及精準醫療)、觀光業(線上旅遊)、影視業(線上影音平台),都感受到上述科技所帶來的「智慧化」變革,而這與之前世界各國大力推動工業4.0的核心概念剛好不謀而合。

  針對國內企業推動工業4.0,綜合筆者先前在德國考察多次的經驗,謹提供以下幾項觀察及建議參考:

  一、台灣製造業大多是中小規模,過去受限於企業資源和決策者的視野格局,以致重視硬體甚於軟體,不重視數據分析和決策的軟實力和相關人才的培養,是企業領導人要成功推動數位轉型和產業升級亟須面對的挑戰和心態轉變。

  二、在工業4.0的時代,單憑經驗和直覺的決策,已經不足以快速應付不斷的挑戰,要藉由大數據和軟硬體之上的各種應用系統的輔助,才能精準快速進行複雜的決策。

  三、台灣產業運籌調度能力強,企業智慧製造最重要的營運決策,應先建立數位化、科學化的系統,釐清定價策略、需求規劃、產能組合、資本支出、成本等。

  四、企業推動工業4.0時,應藉由AI相關技術輔助,以解決大量且持續變動的資料與數據分析,以達成最佳化生產。

  五、工業4.0並非僅著重在生產線改善與機器購置,而是需要連同整體管銷與供應鏈流程全盤考量。

  六、工業4.0時代,企業除盡力降低生產線運作成本外,應強化企業廠房節能減碳與廢棄物循環利用,並搭配工安設備更新、管理制度強化,以提高工廠安全管控及運作效率。

  七、企業應持續研發及注意新科技之發展,以便及早因應核心產品典範轉移之情況,快速調整不同商品生產比重,並可藉由併購或結盟進行互補,促進升級轉型。

  如果國內企業能夠趁這段疫情期間持續推動工業4.0,未來將更有機會掌握潛在的商機,近而成為翻轉產業模式的先行者。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