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燈精靈-人工智慧的能與不能

瀏覽數:241


壹、前言

  (AI)技術與產業的蓬勃發展,AI已成為各國訂定與推動科技或產業政策的關鍵因素。包括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紛紛推出政策,強化發展AI的力道。全球科技巨擘如Google、Amazon、Microsoft、Facebook等,在AI與數位科技領域,也持續投入龐大人力與資源,搶攻AI市場。

貳、我國AI政策

  AI的基礎實力。因此,行政院便提出「台灣AI行動計畫」,透過跨部會合作,針對「AI人才衝刺」、「AI領航推動」、「建構國際AI創新樞紐」、「法規與場域開放」及「產業AI化」5大推動主軸,強化台灣既有優勢,並以創新為先與軟硬攜手的方式,激發產業最大動能,全力推動AI發展,促使產業AI化,各項分述如下:

  一、AI人才衝刺

  由科技部、經濟部與教育部協同辦理,包含打造「智慧科技菁英」,成立台、成、清、交大AI 創新研究中心,號召國內外專家深耕AI領域與應用;「智慧應用先鋒」,以政府計畫結合民間機構共同培訓超過萬名AI應用人才。

  二、AI領航推動

  由經濟部與科技部協同辦理,推動AI on Chip(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成立「AI系統應用」、「異質AI晶片整合」、「新興運算架構AI晶片」、「AI系統軟體」四大關鍵技術委員會,發展AI晶片使臺灣原本就居全球龍頭地位的晶片半導體產業,繼續擴大領先優勢,促進台灣成為AI晶片與智慧系統輸出國。

  三、建構國際AI創新樞紐

  由經濟部與科技部協同辦理,與國際知名AI大廠合作交流,與台灣本土AI產業鏈結,如Google智慧台灣計畫、微軟林口AI研發中心、nVIDIA超級電腦基礎建設。

  四、法規與場域開放

  由科技部、經濟部與環保署協同辦理,在台南沙崙建置台灣第一座封閉式自駕車測試場域「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並開始營運,另建置民生公共物聯網,布建水、空、地、災各類感測器,提供「空氣品質」「地震」「水資源」「防救災」4大領域即時及歷史感測資料供民間介接使用。

  五、產業AI化

  106年從「小國大戰略」思維出發,選擇我國已有厚實學術基礎的領域,例如AI核心技術、晶片,及有發展利基的產業,包括ICT、生技醫療、製造、服務等,以硬體為推力,軟體為拉力,打造有利數位創新的基礎環境,並透過建構AI研發平台、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啟動半導體射月計畫、推動科技大擂台(Grand Challenge)等5大計畫,希冀帶動產業投資,促進跨領域、跨單位、跨國際的合作方式,進一步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並開發多元應用的領域,以提升未來台灣在AI的競爭力。由經濟部與科技部協同辦理,從產業創新的實務需求出發,建立「產業出題,人才解題」機制,打造AIGO平台。

  此外,行政院更於106年從「小國大戰略」思維出發,選擇我國已有厚實學術基礎的領域,例如AI核心技術、晶片,及有發展利基的產業,包括ICT、生技醫療、製造、服務等,以硬體為推力,軟體為拉力,打造有利數位創新的基礎環境,並透過建構AI研發平台、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啟動半導體射月計畫、推動科技大擂台(Grand Challenge)等5大計畫,希冀帶動產業投資,促進跨領域、跨單位、跨國際的合作方式,進一步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並開發多元應用的領域,以提升未來台灣在AI的競爭力。

參、阿拉丁神燈的反思

  面對AI的蓬勃發展對人類的影響,許多人都將AI視為能夠自動幫你賺錢的機器,就像有著無所不能的能力,也因此,也有人將AI與今年迪士尼上映的真人版電影阿拉丁中的神燈精靈做聯想,說明AI就有如阿拉丁的神燈精靈一般,甚至能為使用者完成與滿足過去所不能的夢想。

  環顧目前的AI研究,目的多是為了造福人類社會並增加人民福祉,並已創造出許多新的經濟與社會價值,若AI創新研究中心為例,台大AI中心廖弘源教授團隊利用在路口設置360度魚眼攝影機記錄車流,透過AI與智慧影像車流分析,即時掌握各路口車流量,可減少6成行車時間,且因成果顯著,現菲律賓已架設該系統在重要道路,泰國交通部也正規劃使用;成大AI中心孫永年教授團隊利用集成卷積網路建構結核桿菌自動識別與快速篩檢系統技術,透過與疾管署共同合作全國多中心驗證計畫,將有助於加速在各鄉鎮結核桿菌的快速篩檢。

  然而,未來當AI跨越奇點(Singularity)全面擁有比人類更強的思考、判斷能力時,也就是從現在的弱AI進步到強AI(通用人工智慧,AGI)時,若沒有相對應的機制與措施,AI的社會應用有可能被少數人所把持跟壟斷,引發新的災難。這種情形就像阿拉丁電影中,神燈被壞人首領用來作惡,引發一連串的災難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AI的應用,必須小心謹慎,目前的濫用案例,包括:假新聞與網路攻擊等。此外,新興的風險尚包含:利用AI深度學習偽造人體圖像的深度偽造,或是透過分散的網路系統發動群蜂戰術攻擊(Swarming Attack),甚至可能對穿戴式裝置、植入物或聯網裝置發動各種攻擊。未來AI很可能在無意或偏見下產生的歧視或不平等,也有可能導致人權受到侵犯,但若能善加運用AI則可以解決許多社會議題。

肆、結論

  有鑒於未來可能會面臨的AI濫用與倫理道德議題,舉凡歐盟、英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等標竿國,近年來都積極對於AI倫理議題以準則、白皮書、戰略報告等方式有所著墨,例如歐盟於107年發表一份有關於AI、機器人以及自動系統的宣言,強調AI發展應保有人類尊嚴,須以人為本並堅守AI倫理與法規的原則;美國亦有AI相關法案已在國會審議過程中;而我國亦於108年9月發布強調以人文本、永續發展及多元包容的「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期待從事AI研究與應用人員能遵依資料來源與原始碼應明確記錄、保存與追蹤、程式碼與演算法等具可解釋性,及如介面有問題時應能介入或中止等要求。

  由此可知AI發展浪潮之中,以人為本之精神與倫理道德議題已成各國關注重點,而台灣亦已開始投入相關研究與探討,但目前僅為初步的指引與概念,對於科研團隊與人員在實務執行面上仍有無所適從的模糊灰色地帶,未來仍需積極研析關注國內外AI與人文的發展,適時調整相關法律規範,並針對相關AI研究團隊與科研人員所遭遇的,甚至是未來可能會面臨的法律等倫理問題進行了解並進行協助,以隨時應對我國發展AI時所會遇上的倫理議題。

 

【參考文獻】

  • 行政院,台灣的「AI小國大戰略」。
  • 行政院,台灣AI行動計畫—掌握契機,全面啟動產業AI化。
  • 行政院,台灣AI行動計畫推動成果報告。
  • 科技部,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
  • 科技部,民生公共物聯網。
  • 經濟部工業局,AIGO-AI智慧應用新世代人才培育平台。
  • 經濟部技術處,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
  • 維基百科,科技奇異點。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