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數位教學職能發展

- 撰文者:
- 2021/07/21 瀏覽數:568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大爆發,世界各國疫情風雲變色,歐美各國開始實施封城、實體校園關閉、居家分流上班...等措施與方式,來防堵疫情之快速傳播。許多民眾被迫待在家中,為了不讓各級學校之學生的學習中斷,學校並沒有將原定的課程取消,而是紛紛改採數位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線上進行課程學習。
在企業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員工群聚帶來可能的染疫風險,也紛紛將原本實體上課之培訓模式,改採數位學習之方式,讓員工可以透過筆電、桌機甚至是手機等科技工具,在線上進行課程學習。
過往,數位學習推動了許多年,卻始終緩步發展,如今卻因一場疫情,造就了數位學習蓬勃發展之局面,這是始料未及的狀況。但這也讓習慣了在實體教室教學的講師們,一時之間,有些手足無措。因為,平時習慣了傳統式講授模式,現在突然要進入到數位教學場域情境模式,便凸顯出相對於所需之數位教學能力的不足。
雖然,許多人會說因為疫情,讓大家正經歷「數位學習革命」,但這真的是過往被提倡的數位線上學習之模式嗎?
目前所經歷的,多是因為疫情之所迫,只好先透過各自的電腦螢幕,學習著講師們運用在實體課程之教學思考與設計原則,所產出之教學手法與知識內容,多數實體課程講師並沒有時間重新設計數位學習課程內容,仍沿用傳統之課堂教學方式在進行數位教學。
在此,提出幾點供有意投身數位講師之行列,參考評估,首先:
- 上課方式
當學生進行數位線上學習時,講師是否仍是採用實體教學之方式在進行數位線上教學?
- 上課教材
實體教學之教材是否能直接運用在數位線上教學使用?還是需要採用數位科技之方法,重新來編撰授課教材?
- 上課環境
從教室、講師、學生、科技工具、智慧教材等導入與運用,各個角色元素皆與傳統教學不太一樣,例如當辦公室變成教室、家中變成培訓場所、教具從傳統道具變成科技設備時,講師與學生是否都能順利操作,不致影響線上課程之進行?
- 教學互動
在實體教學時,講師可以較輕鬆地掌握學生上課狀況,也能直接得到學生的反饋。但是,在數位線上教學時,就算是互動直播模式,若許多學生同時發問,講師逐一應對,也常會手忙腳亂。有時,甚至也不太能確認掌握每位學生在螢幕另一端的狀況。而在數位線上教學時,講師也必須要懂得運用各種數位互動手法與軟體工具,來提升學生在線上學習之互動性、動機與成效。
整體而言,講師要從實體轉變成為數位教學,就必須要從實體教學之方法改變為數位教學之手法,讓傳統教室變為數位教室,從面對面教學技巧轉變為數位線上教學技巧。
所以想要成為數位講師,應具備之教學職能,可分述如后:
No | 工作內容 | 達成指標 | 所需職能 |
1 | 分析培訓對象、課程需求與內容、學習環境與數位化設備 |
|
|
2 | 設計數位課程與教材內容 |
|
|
3 | 發展數位課程與教材內容 |
|
|
4 | 擬定學習評量項目及方法 |
|
|
5 | 製作或執行數位課程及班級學員經營 |
|
|
除了上述所提之相關教學職能之外,要讓數位教學在線上能順暢運作,便要記得「工欲善其事、必先立其器」,如何能夠透過線上教學實戰,熟悉與活用數位工具,便是數位講師之自我修練課題。
數位講師在線上授課時,首要追求的是「互動順暢」,其關鍵在於教學影音能夠清楚傳遞,其次講師能在數位教材上註記(類似實體上課時的黑板運用),再者講師能夠與線上學生互動良好,包括閱讀並回覆訊息、公平活動、即時回饋等等。
在數位教學環境之軟硬體設備上,要在硬體準備上,講師與學生雙方均具備有網路環境,這是首要的(不可或缺)。其次,若能有數位教室與手寫螢幕等數位工具的輔助,更將是如虎添翼。
在軟體準備上,講師能運用社群、APP、線上測驗及電子白板..等工具,在課前、課中、課後來經營與學生間之學習互動與討論,更甚者可追蹤與評量學習成效。
在講師之教學模式與心態上,要有從講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之角色轉換(翻轉教學);讓講師從黑板寫字轉變為數位輸出之方式(電子白板);從傳統考試評量轉變為學習歷程累積(實作、討論分享之學習經驗);從單向教學轉變為教學引導與服務(引導學生社群討論);從集中教室授課轉變為可透過同步直播、非同步學習,讓學生更多元與更彈性的進行學習,甚至跨時區、跨國界的進行。
可以預見,數位講師在未來於數位線上教學所面臨之挑戰,將不同於以往實體講師所遇到之問題,而這將更凸顯數位講師在依據本文所提之數位教學職能,來進行培養與努力之重要性。
然而,所有的數位教學授課技巧,都離不開課程本身之核心內容與價值度。千萬不可讓教學技巧與教學內容間,出現有喧賓奪主之狀況。
期待,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終會有落幕之際,數位線上教學依舊能夠持續發展與精進,也有更多的講師,投身數位講師教學工作之領域。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面對各種科技新創公司所帶起的破壞式創新浪潮,企業運用APP提供「遊戲化」與吸睛的訓練課程,走向「Netflix化」(Netflixization),不僅能加快教育訓練速度並降低訓練成本,還能引起年輕員工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內部主管擁抱科技變遷,學著引領數位破壞,避免成為數位浪潮下的受害者。

未來的某天,人們或許會把大多數的事務交給AI機器人來打理,不過以企業的觀點來看,不能忘記攏絡人心、情感喜好才是商業的核心,數位科技只是輔助工具,如何帶來更好的顧客體驗才是市場的決勝關鍵。

疫情期間餐飲業面臨重大挑戰,然而以細膩服務聞名的王品並未停下腳步,利用線上大平台、遊戲化學習、虛實整合等讓培訓不斷線,還上架KUSO影片們讓員工超愛上線學習、進修,端出一道道「數位學習」的好菜。

1. 美國TEACH法案規定,非營利教育機構與老師在線上或遠距教學中得以合理使用「合法重製物或合法取得」的作品,使教學設計更富創意與變化。
2. 由於台灣著作權法並未採行類似美國TEACH法案的特殊豁免規定,不論是學校或是採行數位學習的業者都需要先訂定其內部的利用規範,以免面臨侵權指控。
3. 企業界教育培訓時若採用他人數位內容,建議先與服務提供者及授課講師簽訂契約,確保無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事,並徵得講師同意再錄音錄影、置於公司網路,同時限制員工下載與外傳。

進入後疫情時代,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型態已出現了許多變化,如: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腳步、線上與實體通路整合、混合的工作模式等現象;可見疫情已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實體與線上學習型態的優化也不例外。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或稱混合學習(Hybrid Learning),就是同時結合「遠距、線上與實體學習」,以提升學員體驗並確保學習連貫的教學方式,本文主要在探討混成學習的概念及雛型。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