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聲音傳播-談談podcast與clubhouse的興起

瀏覽數:566


  2019年新冠肺炎的出現,在全球各地造成嚴重疫情,並且持續至今,重重影響人類的生活。人們出門配戴口罩、人與人之間維持著社交距離、也開始了無止盡的同步/非同步遠距教學及會議。無法面對面接觸交流的人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及負擔,多需要有一個能夠線上互動的平台能夠發言、談話及討論;因此,新興媒體開始出現。本文將針對近期較有話題性及使用性的podcast及clubhouse等2款新興媒體工具進行討論。

  「Podcast」由ipod及broadcast兩字結合,中文譯作「播客」。創作者將音訊檔、影片,或是電台等以RSS feed(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呈現,供聽眾訂閱、下載聆聽。它的運作類似廣播,但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創作者事先預錄好節目後,更新集數於列表中,讓聽眾隨時可以下載聆聽。聚焦於談話而非畫面的聲音節目,類似電台、類似youtube,其優勢是可離線收聽、無須觀看畫面便可獲得資訊,可用於開車、運動時的消遣及學習。簡言之,Podcast是一種非同步、可以訂閱、可以下載的聲音節目。

  熱門Podcast類型包含國際新聞、投資理財、科技趨勢、英語學習、時事議題討論等,一些在網路上已有聲量的媒體或是名人也進軍Podcast市場,如股癌、呱吉及百靈果News等。據Firstory及相關數據分析,Podcast聽眾族群較為年輕,且以女性居多,亦是許多忙碌上班族可一心多用的選擇之一。其獲利模式筆者歸納,包含直接收入及間接收入,整理如下:

直接收入

間接收入

付費訂閱

線下活動

小額贊助(斗內)

周邊商品

廣告收入

內容行銷(推廣主業)

品牌合作(置入性行銷)

智慧財產權(延伸發表不同形式之出版品)

技術與服務(提供技術場域)

 

  當前Podcast市場主要由Spotify及Apple Podcast所領先,前者急起直追,後者因內建於iOS系統,具先進者優勢。除前兩名之外,Google及Amazon也相繼跟上,台灣則有本土的SoundOn及Firstory等業者出現。

  Podcast的出現,提供人們另一種接收資訊的選擇。然而,Podcast提供的是單向資訊傳播,額外的互動僅發生於小額贊助及線下活動等延伸,人們迫切的需要更多的互動。於是,一款號稱與Podcast打對台的Clubhouse出現了。

  「誰還有邀請碼?」、「我還可以再邀請2個人喔!」這大概是最近人與人之間最常聽到的一句話。Clubhouse從其單字拆解,便可觀其一二。從矽谷發跡,像是過往參加club或party般,僅能透過邀請碼進入到房間開啟話題,彷彿私人俱樂部般的增加神秘感。在Clubhouse裡,使用者可以扮演三種角色─主持人、聽眾及發言者:聽眾只聽不說,一邊聆聽,一邊進行其他事務;發言者則透過點擊「舉手鈕」,在主持人的同意下,表達意見及想法。

  Clubhouse的運作是使用者能夠利用語音隨時聊天、交朋友、辦講座等,隨時開啟、隨時切換角色。此外,聊天室一旦結束,不會留下紀錄,能夠自在的暢所欲言。邀請制、不留紀錄、即使語音互動等特性,讓這款APP在短期內竄起,引起話題,甚至爭相進入各名人的房間。

  我們說Podcast是一種非同步、透過訂閱及下載取得的聲音節目;那麼Clubhouse即是一種同步、透過人際關係網絡串聯而成的聲音媒體。即時(同步)語音互動的特性,也更強調社群連結。在消遣娛樂之外,我們可以思考的是企業如何運用。

  商務會議:提供一個有主持人(主席)能夠佈達及主導話題、成員(與會者)能夠聆聽和發言的場域。與會者搭配資料畫面,不須露臉即可隨時召開(類似電話會議)。

  企業培訓:講師和學員搭配資料畫面,於聊天室裡進行聲音互動,可打破距離限制,相較於函授,進行一對多且能即時回饋的互動教學。

  公關行銷活動:成本較低、機動性高,可隨時調整。藉由開設聊天室開發新客群/流量;或是利用「邀請入室」的特性進行市場區隔;甚至,藉由邀請碼回溯的數據分析進行精準行銷。

  名人或KOL(Key Opinion Leader)發言堂:藉由開設聊天室提升粉絲/會員黏著度,進而衍伸出品牌合作及置入性行銷等行銷手法。

  科技的快速發展,總是能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發展出不論是結合youtube及廣播特性的Podcast,還是能夠即使語音互動的Clubhouse,滿足當前使用者的需求。輿論樂見新興科技及媒體的出現,不僅豐富人類生活,也增加更多元的資訊傳播管道;然而,科技越是發達,雖克服了技術障礙,伴隨著是更多的隱私、政治及倫理道德議題,是否真能持續下去,有待時間及眾人的驗證。

  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及探討兩款新興媒體工具─百家爭鳴的Podcast播客平台及快速竄起的Clubhouse APP,使企業能夠在短短的篇幅下了解其基本使用概念、市場發展及可能觸碰到的議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當新興媒體或科技出現時,企業可以作為先鋒者勇於嘗試,但前提是要能夠明確清楚其特性及使用目的,適其所用,切勿一窩蜂盲從,否則東施效顰、既無法發揮最大效用,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參考文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