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圈理論的運用

- 撰文者:
- 2021/09/23 瀏覽數:12607
黃金圈理論的緣起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2009 年的TED 的一場《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演講上提出了「黃金圈」理論。賽門.西奈克認為,世界上所有成功的領導者或是品牌,他們思考、行動和傳達的方式都遵循著「黃金圈」法則,從裡到外包含三個階層,分別是 Why — How — What。他以蘋果公司在產品上的行銷來舉例說明,請看下圖:
蘋果公司的品牌理念是「創新」。經營目標是要帶給消費者一種不一樣的使用經驗(Why);因此,透過消費者喜好及市場調查,為了達到這個經營目標,蘋果公司就在設計上訂定出簡約且精緻的產品外觀、貼近人性化的使用者介面等重要元素(How);最後才由研發及製程上的實踐,推出了膾炙人口的產品(What),於是我們才有了不需換光碟片的 iPad、有了結合電話、網路應用、聽音樂又不需用到觸控筆的 iPhone等等產品。
消費者購買的並不是蘋果公司的產品,而是蘋果公司推出商品後面的理念,進而強化了對蘋果這個品牌的認同與忠誠度。
另外再舉一個例子
發明癌症檢測試紙的Jack Andraka。
Jack Andraka是位美國發明家、科學家和癌症研究者。他是2012年英特爾科學競賽大獎獲獎者。 因其在尋找新的檢測胰腺癌的新方法而獲得以戈登·摩爾命名的大獎。
在他的研究過程中,筆者試著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明「黃金圈」法則的應用:
- Why:真實的故事與客觀的數據
『我的叔叔因為胰臟癌症過世,而且叔叔跟我的關係很好』;
胰臟癌相關的數據:85%的胰臟癌患者通常是在末期才被診斷出來,如果患者得了胰臟癌末期,存活率不到2%。
- How:競爭者的問題、產品介紹及如何使用你的產品
目前的檢測方法是60年前所研發的產物,且檢測費用約800美金且準確率低。因此除非醫生真的覺得你很有可能得了胰臟癌症,否則不會安排相關檢測,也因此胰臟癌往往是病患末期時才被發現。因此這項產品必須要:容易、靈敏度高、準確、快速、侵入性低。
同時,胰臟癌患者有超過8,000種蛋白質,為此他制定了一套篩選標準與實驗方法,作了近4,000次找到了關鍵成功因素,確定了間皮索蛋白質會在患者得了胰臟癌、卵巢癌、肺腺癌時的初期而大量產生這個蛋白質。
最終只需要一張試紙,沾濕、弄乾就可以檢測結果。
- What:帶來什麼改變?未來會如何?
只要3美分、5分鐘,比原本快168倍,便宜26,000倍,靈敏度提升400倍。只要使用你的產品,就幾乎能夠在早期確認是否有癌症,讓癌症病患可以從治癒率約5.5%成長到幾乎100%被治癒。
除了可以用在胰臟癌症,也可以用在卵巢癌症、肺腺癌症。未來只要替換試紙中的抗體,就可以檢測不同的癌症。
希望未來有了這個產品之後,不會再有人因為相關的疾病而失去摯愛的親人。
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應用
在此筆者僅以一項企業在經營上最常用的工具來說明—溝通。
企業管理中最常發生的就是溝通,相信大家都知道溝通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要講出溝通對象聽得懂的話!不論是年紀、學歷、經歷、專業等等背景不盡相同的彼此,溝通往往是一件頗為辛苦的差事;有時甚至會產生『辭不達意』、『鷄同鴨講』…等等的誤會;嚴重的話還可能會產生莫名的衝突。
接下來筆者就用下圖來演繹一下公司內部溝通運用「黃金圈」法則的示意圖:
首先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溝通目的。任何的溝通必須先設定一個目的,可能是彼此關心的話題,也可能是會議的議程。也就是「黃金圈」的內圈—Why。
接下來在表達的一方需找出與這個目的具有關聯性的議題,此時也需要了解彼此在用語上的差異,以最能讓對方理解的方式來進行關聯性的說明;最後才說出自己的行動對策,以及此一做法可以帶來的效益。
對接收訊息的這一方,當聽到對方在說明關聯性時,在思考上必須從達到目的的方向來著手,進而才能去理解對方講話的內容。
如此不斷重複則可以較具效率達到溝通的成效。說起來並不複雜,但必須不斷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效果。
試著去理解下面幾個案例的差異,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 對話1
A經理: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CEO剛剛發布新決定:禁止攜帶寵物上班。你不能再帶FIDO來公司了。
B經理:因為很多員工對狗過敏,並且因此而影響了工作效率,因此,公司現在決定讓員工們把狗留在家裡,真的是太令人遺憾了。
- 對話2
A經理:你能在本周內完成X、Y、Z這幾件事嗎?
職員:好的。
B經理: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A、B、C三件事情的狀況都還不妙。
職員:我知道了,我會完成X、Y、Z(針對A、B、C的解決辦法)。
不是每個情境都能運用黃金圈法則來解決,但有了這一種思維,或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既存的難題。
或許下回能再與大家分享更多、更精彩實用的應用!一場疫情,確實可以用兩種思維、兩種心情來渡過!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表達是把自己的想法、思緒、情感及意圖等,可能透過語言、文字、動作或是表情的方式傳遞他人,達到理解自己。不論是用出色語言、還是優秀的文字表達力,日常生活中,不管在什麼場合,一個「會表達」的人總是獲得較多的關注,「會溝通」更是加速許多成功事件不可或缺的要素。

利用找問題來幫助自己聚焦定位,再藉由解決問題來引導自己前進,這是一個清晰而又務實的作法,不論是斜槓,還是正職、接案、兼差打工,這個方法都將一體適用。

早期創業家 1 個皮箱走天下,時至今日,此企業經營思維已轉變,如今企業更重視加入群眾智慧解決問題,透過凝聚對企業願景、策略與實踐行動的共識,以群智續航企業的永續發展性。

坊間跨部門會議,沒有用通俗語言溝通,「各彈各的調」,找不到共識,沒共識,就沒結果,跨部門溝通不良,很多時候都是「語言不通」所引起。想要溝通順暢,首先就是必須使用口語化溝通,「聽得懂對方的語言」,然後再依「問題分析與解決對策」(簡稱PSP)的作業步驟,找到真正的問題,有效解決,如此才能產生團隊力量(Team work),發揮企業整體綜效。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