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口結構已朝少子化及高齡化二個極端發展,另一方面目前六都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約 7 成,未來仍有持續成長趨勢,再加上青壯勞動力不斷往大都市集中,造成鄉村產業勞動力不足,城鄉差距日益擴大[1],面對上述人口結構及城鄉發展不均衡問題,政府提出地方創生,並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政策。
地方創生牽引到全面性地方經濟議題,包含可推動經濟活動的勞動、消費力人員;可創造經濟價值或收益之物產;在地重要的經濟生產要素自然資源及環境等。而上述人員、物產、環境又彼此牽引,發展地方創生振興地方經濟時,宜以人員、物產、環境共好思維,追求地方均衡、成長及共生,以創造在地生命力。
其中人為經濟活動的主角,人口問題亦為地方創生關鍵核心關鍵,為創生討論之重要切入觀點。「以人為本」的觀點涵蓋著地方居民及關係人口等多元族群生活與經濟上之需求。
地方振興方面,本中心協助傳統市場及夜市、特色商圈等庶民經濟夥伴,發掘市場人情味,增加市集名攤知名度並帶動倍數消費商機。創業育成方面,本中心協助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精實創業輔導」,過程中扮演投資前評估與投資後管理的任務,累計至今協助政府完成140組團隊的投資與創業陪伴輔導。農漁再生方面,本中心協助串接一、二和三級產業,與農政單位合作輔導農友創新經營,發展農民團體經營管理、智慧農業、農產品初級加工、食農教育及農遊體驗等相關輔導服務。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本中心張寶誠總經理107年12月10日曾於工商時報專欄論述「以地方創生談3.5級產業」,談到以一級地方農業作為往下扎根的觸角,向上發展到三級地方服務業,並以地方民眾為核心,來推動「智慧資本」、「文化資產」、「環境資源」及「科技資訊」等創新與加值元素,構成所謂的3.5級產業,是最適合地方發展的產業價值鏈態樣。
援以人為本建構3.5級產業價值鏈,人、物、境共好創造就業與永續經營,「在地創生服務團」與您相伴一起同行,開創在地產業新生命力!
圖1 「在地創生服務團」推動理念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