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卓越經營服務團】以人為本創造在地生命力-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服務介紹


 

  臺灣人口結構已朝少子化及高齡化二個極端發展,另一方面目前六都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約 7 成,未來仍有持續成長趨勢,再加上青壯勞動力不斷往大都市集中,造成鄉村產業勞動力不足,城鄉差距日益擴大[1],面對上述人口結構及城鄉發展不均衡問題,政府提出地方創生,並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政策。

  地方創生牽引到全面性地方經濟議題,包含可推動經濟活動的勞動、消費力人員;可創造經濟價值或收益之物產;在地重要的經濟生產要素自然資源及環境等。而上述人員、物產、環境又彼此牽引,發展地方創生振興地方經濟時,宜以人員、物產、環境共好思維,追求地方均衡、成長及共生,以創造在地生命力。

  其中人為經濟活動的主角,人口問題亦為地方創生關鍵核心關鍵,為創生討論之重要切入觀點。「以人為本」的觀點涵蓋著地方居民及關係人口等多元族群生活與經濟上之需求。

  地方振興方面,本中心協助傳統市場及夜市、特色商圈等庶民經濟夥伴,發掘市場人情味,增加市集名攤知名度並帶動倍數消費商機。創業育成方面,本中心協助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精實創業輔導」,過程中扮演投資前評估與投資後管理的任務,累計至今協助政府完成140組團隊的投資與創業陪伴輔導。農漁再生方面,本中心協助串接一、二和三級產業,與農政單位合作輔導農友創新經營,發展農民團體經營管理、智慧農業、農產品初級加工、食農教育及農遊體驗等相關輔導服務。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本中心張寶誠總經理107年12月10日曾於工商時報專欄論述「以地方創生談3.5級產業」,談到以一級地方農業作為往下扎根的觸角,向上發展到三級地方服務業,並以地方民眾為核心,來推動「智慧資本」、「文化資產」、「環境資源」及「科技資訊」等創新與加值元素,構成所謂的3.5級產業,是最適合地方發展的產業價值鏈態樣。

  援以人為本建構3.5級產業價值鏈,人、物、境共好創造就業與永續經營,「在地創生服務團」與您相伴一起同行,開創在地產業新生命力!

圖1 「在地創生服務團」推動理念與價值

更多資訊請參考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
拒絕淪為「什麼都賣」的商圈-新北市平溪悠活村品牌商圈

在快速成長商圈經營模式下,導致部分商圈過度商業化,一切以利益導向,最終出現A商圈名產B商圈也同樣看得到的窘境,大同小異的營造模式,讓遊客分辨不出在地特色,東施效顰的結果也導致重遊率的下降。平溪商圈不論是在地業者或外來投資者,堅持以簡單生活、愛惜自然等想法,注入商圈營造理念及發展中,提供旅客們最原汁原味的平溪風情,造就獨一無二的好山好水與無可取代的在地特色文化,終於成功打造一個具獨特性的「平溪悠活村」,吸引國內外訪客之目光。

*
臺中市傳統市場現代化的輔導改善

傳統市集獨特的場域與服務,有其特殊情感地位與意涵。雖然新興商業型態,不斷壓縮傳統市場的生存空間,卻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市場。政府對傳統市集的輔導,在於面對整體消費市場競爭汰弱留強的大勢下,應如何走向?

*
體驗、設計與地方創生

近年在品牌行銷領域引起熱潮的體驗設計其實也是地方創生的重要運用方法,透過體驗設計帶給顧客難忘的旅行與消費體驗,是創造創生經濟的重要方法。

*
從挖掘地方風土開始,加值地方創生生態系

挖掘地方獨有的資源,翻轉地方一、二級產業,融合跨域資源為地方創生生態系加值。透過案例的爬梳,找出地方創生的更多可能性,讓地方創生能真正融入於生活中,成為扎根於每一塊土地上的重要產業。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