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普及的十多年來,愈來愈多的消費者依賴在線上進行商業行為。雖然是一樣的商品需求,不變的銷售邏輯,但從消費者的溝通方式、購買行為、交易模式、資訊來源與品牌訊息接收等,皆已漸漸地轉換為網路型態。因此,製造業不該只專注於代工製造,而更需要關注市場,善用「網路」這個即時傳遞的工具,讓投入心血產出的智慧結晶有更寬廣,更直接的曝光機會。
就如同福特汽車創辦人Henry Ford最初無法向只懂騎馬的消費者說明汽車到底是什麼,網路一開始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前所未見的東西。網路是行銷、也是通路;它是工廠,也是市場;是生產者聚集的地方,但也是消費者聚集的地方;它是溝通工具,卻也是交易工具;它讓你接受資訊,同時也讓你發布訊息;它讓你作銷售,但也能做客服。它,就是網路。
當網路深入產業的應用後,它涉略的是一個商業的領域,而這樣的商業運用應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整合。因為它的出現,改變了產業生態,製造業的商品有了通往消費市場的最短路徑,同時也讓末端消費市場的訊息可以準確地直接回饋給商品製造商,呈現暢通無阻的雙向管道。
觀察近十年的電子商務發展,自以物易物的網路交易概念發源,初期以在短程距離下可達成的商品轉換為主,形成同語言、同貨幣並配合當地運送系統的交易機制。最為知名者為1995年創立的eBay,推出廣為人知的個人及小型企業買賣的服務交易平台,並自二手商品的交易逐漸演變為新品曝光及銷售的兵家之地。eBay是典型的C2C型態,亦即是個體對個體的交易方式;電子商務的大量興起,因而帶動了企業對個體的交易,開啟市場上B2C交易型態的紀元。
隨著B2C交易的活絡,早期車庫創業的倉儲胃納量明顯不足,且對於商品運送達成的有效性與即時性需求亦日趨熱烈,因此帶動了電商業者租賃倉庫或自薦倉庫的風潮。享有B2C龍頭美譽的Amazon更大刀闊斧地自建倉儲,並大力推動Fulfillment by Amazon,同時更搭配具時效性配送的快遞業者來完備整體運送服務,自此,區域型電子商務在同語言、同貨幣、配合當地運送系統外,更搭配發貨倉的生態聚落已然完備。
因應物流體系的完整,區域型B2C電商的供應需求,自當地既有盤商或批發商的供給,逐漸衍生為直接向製造商或產地進行交易,然囿於空運成本的高門檻,使得小額郵包的跨境交易僅限於特地商品上,因此近年來海外B2C電商開始思索如何能將貨源直接自場地供給,透過製造商優勢來強化既有B2C電商的發展,也因此逐漸對傳統貿易行為產生了影響。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估,2016年全球網際網路用戶數將達到全球人口總數的44%,其中中國大陸、印度與印尼,就佔未來五年新增網路用戶的半數以上的比例。中國網路市場目前正在高速發展,數位消費者之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一年會更換一次自己的行動裝置,網路使用時間約一周三十四小時左右,使用即時通訊的時間平均為一周四個小時。
現在中國人對於數位媒體可說是非常熟悉,不管是維繫關係或購物,中國人都會選擇透過網路來處理生活瑣事,因而相關的網路新詞也不斷出現。由此可見,兩岸出口產業均有共同的趨勢,業者及專家提出的跨境通路皆明確指出未來將是以製造業為主的通路革命,一如以往每當環境開始變化,就會有新局勢的產生,能占盡先機的企業將有機會連結全球熱絡的電商通路。
電子商務是通路的革命性改變,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使四面八方的買家都可以進行線上交易,網路虛擬空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實體通路在商品陳列上的限制,不再囿於空間而只能專注在大眾商品,更能容納過去總被拋棄的冷門利基商品,是經濟學上長尾理論的最佳體現,即便這小眾的利基商品只能售出少數,所創造出來的卻是驚人的利潤。
無論是熱門商品或是冷門商品的交易,網路交易令人趨之若鶩的是它聚沙成塔的規模經濟能力,這種以單筆單筆的交易看似微小,實則微而不微,它所累積的營業額屢屢讓市場驚豔,這也是電子商務迷人之處,正是它能夠顛覆傳統實體通路的雄厚實力。近年來,電子商務已逐漸邁入跨境及全球化布局,據尼爾森資料顯示,以空運為主的全球跨境電商交易額,預計到2018年將會達到3,000億美元的規模。在在顯示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在全球以銳不可擋的趨勢發展,而出口製造商及貿易商將在這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核心角色。
更近一步,未來電子商務提供的不只是跨境、跨語言,甚至多語言、多國跨境的電子商務需求也逐漸形成,開啟另一個電商市場的新藍海。期盼台灣的產業也能在不久的將來,在這新藍海中重新找到自我定位與發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