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商機無限,市集攤商如何迎接數位商機

瀏覽數:612


  行動支付為由手機等行動裝置所發展而成,是將實體的信用卡與行動載具結合的非現金交易支付方式。由於行動裝置可同時存放多張卡片,並且可使用的支付範圍廣泛多元,因而成為近年發展最為蓬勃的消費支付方式。主要是透過行動裝置的NFC感應技術,讀取存在行動裝置裡的實體卡片資料以完成交易,常見的交易方式有Apple Pay、Google Pay等。

  隨著我國金融監管機制的開放,行動支付也逐漸發展出以電子錢包的模式進行支付,只要綁定信用卡、金融卡或銀行帳戶,民眾即可直接使用行動裝置掃描QR-Code進行交易或轉帳。然而為了與傳統單純使用信用卡的交易模式有所區別,獨立稱為「電子支付(全名為:電子金融及支付系統)」,常見的電子支付工具有:街口支付、LINE Pay、臺灣Pay、悠遊付等。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於109年10月公布的資料[1]顯示:我國行動支付開始於105年,隨著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消費者支付習慣的改變,使得每年行動支付的交易金額均呈現快速成長。

  於105年開放首年的3月至12月交易金額為14.9億元;106年迅速成長至148億元;於107年更是快速成長至478億元;108年已突破千億元;截至109年已翻倍成長至2,000億元大關;展望110年,更是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

  此外,行政院統計處亦指出[2]:截至110年10月底,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總使用者人數約1,523萬人,年增率為39.3%。其中使用率最高的街口支付以及LINE Pay之使用人數各有501萬人及435萬人,年增率分別為39.0%以及52.0%。

  由以上可知行動支付已是當今支付工具發展的主要趨勢,未來仍將持續成長。而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是訂定114年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達90%之目標,顯示目前我國在行動支付上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受到109年全球COVID-19疫情的影響,為了降低使用現金交易造成可能的染疫風險,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頻率因而大幅提升。在110年5至7月期間,國內COVID-19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民眾更是盡量減少現金接觸以降低染疫的風險,使用非現金交易的意識因而順勢高漲。

  根據萬事達卡於110年6月份發布的「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3]」顯示:疫情的提升也提高的了消費者的衛生意識,超過75%的消費者因為疫情而提高了行動支付的使用頻率;每天都會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在疫情發生後則是增加了30%,甚至有超過4成的消費者會避免去無法用行動支付的商家消費,顯見民眾對於行動支付的信賴度已漸提高。

  有鑑於行動支付已蓬勃發展,與民眾日常生活習習相關的行業亦均已相繼導入,但在臺灣的傳統市場與夜市卻仍多以現金交易為主,在國內的整體行動支付普及率是較為緩慢的通路。然而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降低染疫風險已成為民眾的主要訴求,因此當前正是向傳統市場與夜市推動行動支付的絕佳時機。

  展望未來在疫情過後,民眾也因為已逐漸習慣使用行動支付,普及率勢必將再增加,行動支付所帶來的商機不容小覷。

  在我國現今常見的行動支付工具中,其中以電子支付的導入成本為最低,店家或攤商只需要提供一個QR-Code供消費者掃描,無須另外準備讀卡機,也沒有每個月固定支付的連線線路與設備月租費用,對於小經營成本的傳統市場與夜市攤商而言,可說是相當值得推廣使用的支付工具。

  由於電子支付為非現金交易,在傳統市場與夜市內的攤商與消費者可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交易,更能減少現金接觸以降低染疫的風險。

  對攤商而言,使用電子之付不僅可減少攤商在忙碌之餘還需處理或等候消費者收取現金與找零的時間,也能減少可能收到偽鈔的風險,以及不用跑去銀行存入收到的現金。

  消費者則是不用在結帳時慌張地準備零錢,甚至是發生零錢散落的窘況,支付時只需輸入密碼,或是用指紋、Face ID 解鎖,比起信用卡直接刷卡還更加安全。

  又因現代人出門幾乎都會帶手機,只要手機事先設定好支付的工具,即使忘記帶錢包也能進行消費並完成支付,電子支付所擁有的便利不只讓年輕人愛用,也讓許多年長者同樣躍躍欲試。

  因此在這個傳統市場與夜市進行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時機點,攤商們應該要思考該如何藉此機會提升傳統市場或夜市的數位能力,以及迎接疫情後來自於使用電子支付的收入,拓展零接觸支付的商機。

  除了疫情的推波外,現今我國的電子支付環境已逐漸完善,也是傳統市集推動電子支付相當好的時機點。自104年起,臺灣的電子支付業者陸續開始進軍夜市場域,剛開始推廣的主力地區主要集中六都、新竹等都會區,而後逐漸拓展到全臺。

  然而隨著市集電子支付普及率的提高,不僅消費者更願意在逛夜市時使用,也有助於提高尚未加入的攤商有加入申辦的意願。

  在此波疫情在去年8月份後逐漸趨緩後,政府隨即推出相關振興方案,更以五倍券的形式提升振興力道,並持續大力推廣民眾領用數位券。而經濟部也配合數位振興券的推廣加碼推出好食券,只要綁定數位五倍券前400萬名的民眾,免抽籤即可直接獲得。

  根據經濟部截至110年10月底為止的資料顯示:領取數位五倍券的人數已超過398萬份,比起109年三倍券的數位綁定僅181萬份已超過了2倍,可預期此波的振興商機將比來得更大。

  單就好食券就即可創造出40億以上的商機!然而好食券僅能使用於餐飲業、市場夜市、糕餅業、微小店家、觀光工廠等場域,因此攤商們若要爭取振興五倍券與好食券的商機,應更積極的申辦電子支付。

  筆者在實際訪查與輔導各市場與夜市時,可發現目前以雙北的各大夜市使用率相對較高。而傳統市場與夜市在推廣行動支付的困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許多攤商也會將當天收到的現金做為往後幾天進貨的資金,因此有關電子支付的金流順暢與否,是不少攤商最有顧慮的地方。

  由於各家電子支付業者的手續費平均約在2-2.2%之間,攤商普遍認為產品單價與利潤已不高,又還需再被抽成,因而打了退堂鼓。

  許多攤商在忙碌時,無暇再操作行動裝置確認款項是否已入帳。

  受到場域主要族群的特性不同,傳統市場的攤商與消費者多為年紀較長者;夜市的攤商與消費者則以年輕族群為較多,因此在夜市的電子支付普及率與使用率也來得較高。

  有關攤商在收款入帳方面的疑慮,現今各家行動支付業者多已解決,讓攤商在收款時可以達到幾乎無延遲,而攤商可透過行動支付APP的店家版本,即時了解收款情形。針對資金部分,考量攤商對於現金的需求時程較短,現今亦都可在隔日能立刻提款,讓攤商的資金需求不會卡住。

  同時為了協助攤商解決電子支付交易手續費的問題,經濟部也推出「推廣市場及夜市攤商行動支付獎勵補助金方案」,鼓勵攤商申請並多以電子支付進行交易,攤商只要申請電子支付即可獲得1,800元,以補貼在振興五倍券使用期間的交易手續費,對攤商有不小助益,可藉以拓展電子支付商機。請後不僅可在此波振興券中使用,未來也同樣能繼續提供消費者使用,吸引無現金交易商機。

【註】:

  • 金管會:台灣行動支付總額有望在 Q3 突破 3,000 億元大關!
  • 國情統計通報第237號
  • 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