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產業掀起社企旋風,許多企業表示協助弱勢、關懷環境等議題,將營收回饋社會。長久以來,台灣以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居多,企業除考量利潤極大化的同時,也會將社會或自然環境等面向之相對議題視為己任,以可達成之標準追求企業利潤,或是將營收回饋社會及自然環境。而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簡稱SE)則是以社會議題為主要經營方向,簡單的說就是為了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形成的企業。社會企業仍需要重視商業模式與獲利,以解決社會問題賺取利潤後,再投入持續改善社會問題,形成良善的循環。
壹、社會企業的發展
社會企業在國際上的發展,從1976年開始,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以微型貸款,展開窮人貸款的計畫,並在1983年正式成立合法銀行,以社會企業的形式解決窮人資金需求的問題。世界各國在這40年間不斷湧出社會企業,英國在1991年開始發行The Big Issue雜誌,主要由流浪漢進行銷售;2002年英國Fifteen餐廳,提供中輟生成為廚師的課程計畫;2006年日本Motherhouse株式會社,運用孟加拉當地材料與人才製作高品質、具設計感的皮包。
除了越來越多社會企業設立,政府、非營利組織、社群媒體等,也漸漸加入提倡社會企業活動,美國哈佛商學院更在1993年開設以社會企業精神為主題的課程;2001年Acumen Fund成立,投資有永續發展性的社會創業家或組織;2007年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成立,培育更多香港社會企業,同年,香港政府也投入一億五千萬港幣作為社企發展基金;2010年英國推出社會企業商標認證。
而台灣社會企業發展,最早可從1997年喜憨兒烘焙屋開幕開始,接著1998年,里仁公司成立,開始販售有機無毒產品;2006年地球樹成立,成為第一個販售公平貿易飾品及日用品的店家;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成立,推廣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理念;2009年興采實業成功將咖啡渣回收製作為布料;2010年以立國際推動海外志工服務。台灣社會企業發展將近20年,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於2006年成立;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於2009年成立;社企流於2012年成立;輔仁大學於2013年開辦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貳、社會企業認證
社會企業逐漸在市場上形成一股潮流,許多企業紛紛表示以社會企業形式經營,而在台灣現行法律規章未明確規範下,先以美國B型實驗室(B Lab) 發起的B型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B Corp)認證,作為社會企業之標章。B Corp認證針對企業內部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五個面向,依產業類別、員工人數規模進行客製化的量化評估後,頒發B型企業認證,且每兩年需重新驗證。此認證機制主要是使公司能夠「符合社會與環境表現、企業責任,與透明化的嚴苛標準」。目前全球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公司,已逾有1,800家,遍及47個國家,產業類型多達130種,其中台灣僅占15家。
今年9月,B Corp揭曉年度最高榮譽「Best For the World」國際得獎名單。台灣B型企業-DOMI 綠然能源與綠藤生機(Greenvines),分別獲得「對社區最好企業」以及「對環境最好企業」大獎,在全球超過1,800家B型企業中脫穎而出。其中,DOMI 綠然能源創立於92年,是台灣首家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企業,以「一減一加」的概念推廣永續觀念,在減少運用科技減碳的同時,藉由幫客戶植樹的方式來消化以有的碳,使地球環境更好。
綠藤生機自99年創立起,致力於栽種創新型態的有機芽菜並以嚴格的品管品質自我要求,用專業來引領農產品的創新,帶給人們更天然、更營養、更健康的生活;並於103年獲得經濟部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補助,利用「集客式行銷」方式將產品推播至目標客群,區分顧客類型與喜好,分別發送不同的行銷內容與生活資訊,大幅提升服務品質,進而增加顧客滿意度。
參、小結
無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環境問題、勞動議題、社會安全等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企業需要把經濟發展以及各種不平衡的問題連結,才能使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讓環境好、社會好、企業好,成為共好的時代,經濟才會好。未來,全球也將以社會企業為基礎,進行經濟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將持續擴散,社會企業將是企業價值主流。
【參考文獻】
- 社企力 !: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社企流,果力文化,2014。
- 我們,創愛的業:30位台灣社會企業創業家的理想與堅持,林芳盈,釀出版,2014。
- 兼顧營收與利益共享 B型企業將成未來主流,ETtoday財經新聞,林信男、徐珍翔,2016。
- 社企流網站。
- B Corp Taiwan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