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une 500」企業為例,談Umicore的永續蛻變

瀏覽數:256


  Umicore以其特殊金屬處理能力聞名於世,也名列2022年版本之「Fortune 500」世界五百大企業之林。在全球各大公、私部門積極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之際,其永續轉型之歷程、面臨挑戰與策略選擇,可作為企業規劃中長期之永續藍圖考量。

  回顧Umicore企業歷史可追溯至西元1805年,在將近200多年的企業發展歷程中,經過多次整併、組織架構重整,形成目前以「觸媒材料(Catalysis)」、「金屬回收處理(Recycling)」,以及「能源與表面技術(E&ST)」三大事業體為主軸的潔淨能源與材料科技集團。並憑藉著超過200種產品種類及20多種金屬回收、處理經驗,累積豐富的提煉技術、流程設計、設備研發,以及產線規劃建置等核心能力。截至2021年底,其營收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0億歐元,事業體營收貢獻比重約為觸媒(43%)、金屬回收處理(30%),以及能源與表面技術(27%),整體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稅前息前利潤)約0.97億歐元,若考量當年度國際貴重金屬價格飆漲影響,其過去五年(2016~2020年)之EBIT margin亦可穩定介於13.33~16.75%。

一、Umicore之永續發展現況

  深受市場矚目的是,其於2021年12月宣布,與世界三大車廠之一的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合資電池材料新事業,並預計在2030年達到約當220萬輛純電動車所需之電池材料供應,約為福斯汽車集團目前每年各式品牌、車款總銷售台數之20~25%。考量電池材料之供應穩定,係電動車在大規模發展之關鍵。後續無論透過原礦開採或「都市採礦」(礦物係由廢棄物回收、提煉處理及再利用取得),在「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脈絡下,歐盟既已提出2050年碳中和之政策宣示,相關業者勢必無法迴避如何在經濟成長與資源耗損目標取得平衡之挑戰。在材料來源、取得手法與生產流程、管理機制(例如產品生命週期之碳足跡盤查與減量、是否取得認證等),未來都將更受「永續濾鏡」高度檢視下,雙方在此前提之合作契機更具指標意義。

二、Umicore之永續轉型摸索歷程

  當前看似美好的永續佈局,實是Umicore在過去二十年間,遭遇數項關鍵策略選擇後之淬鍊成果。首先,傳統車輛須透過觸媒轉化器來降低尾氣排放,Umicore於60年代即自行發展相關技術,並於2003年、2007年分別以8.14億美元、0.56億美元代價收購同業PMG(Precious Metals Group)及國際汽車零組件Tier1大廠Delphi觸媒事業部,使得Umicore在後續關鍵觸媒金屬材料供應如鉑、鈀、銠,得以與德國BASF、英國Johnson Matthey分庭抗禮。然而,在具備關鍵技術及市場地位護城河下,Umicore卻於2007年宣告投入「rechargeable battery (例如油電混和車、電動車使用之動力電池)」材料新事業。考量純電動車時代將不再需要觸媒轉化器情形下,Umicore以技術避險的角度投資替代方案似乎合理。惟當時除豐田汽車集團(Toyota)於1997年推出之油電混合車「Prius」較具商業化規模外,代表性純電車款先驅如Nissan Leaf、Tesla Model S、GM Chevrolet Bolt均為2010年後才陸續正式推出,且電動車能否大規模普及尚是當時極有討論空間的議題。Umicore經營團隊所面臨之決策兩難,在於「互競效應(cannibalization)」的衝擊管理。在市場尚無替代技術(例如電動車廢棄動力電池處理)及強力競爭對手下,若新技術發展突破,的確可助汽車產業在普及電動車一臂之力,並為自己建立先行者優勢,卻亦可能加速扼殺既有觸媒事業之發展天花板。

三、面對高度不確定性,轉型須評估新舊事業之「互競效應」與「轉型效益」甜蜜點

  考量全球資源稀缺、低碳經濟是相對較明確之長期趨勢,Umicore之策略選擇實是評估「互競效應」與「轉型效益」的發生規模與時間。一則,若電動車產業確實具長期發展性,則雙軌轉型須耗時多長,以使Umicore在維持原先觸媒事業金雞母之餘,對啟動新技術之投資發展仍不失競爭力。其次,何時是加碼新事業使其成氣候(當轉型效益開始略大於互競效應)之時間點;過程中之發展資金缺口及資金來源如何因應?最後也最重要的是,當新、舊事業之營運系統存在高度差異時,如何確保新事業的「實驗設計」具合理性、攸關性,並累積真正具未來性之核心競爭優勢,這也是許多企業轉型在新事業投入時常忽略的決策要素。

四、新事業與轉型嘗試,須考量與既有內部營運系統的差異化管理

  以本案例而言,Umicore既有事業(觸媒)因產品成熟度高,並可藉由合作車廠取得較具體生產規劃細節,在經營展望相對明確下,決策重心及企業資源配置較易在成本結構改善、自動化佈局及技術優化等面向著墨。另一方面,新事業(廢棄動力電池處理及材料銷售之循環經濟)則面臨,自車廠以降之各階廠商,對電動車及動力電池之產品定義尚未明確,導致回收來的動力電池規格具高度差異性,且回收時間點、數量難掌握,如何處理「批次生產」的成本與產能規劃,係與原先「流水線量產」思維大相逕庭之處。其次,歐盟雖是全球最早重視動力電池回收議題的地區,也透過生產者責任的倡議及規範,要求車廠及動力電池製造廠商須承擔電池回收責任,惟面對新事業,Umicore的早期客戶樣貌並不清晰。蓋因「車電合一」及「車電分離」兩大發展走勢在過去十年各有擁簇,前者,如Tesla早期發展模式。Elon Musk除發展電動車外,亦以較強勢姿態主導電池芯規格、配方及封裝設計,並找到當時亟欲重振企業聲勢的Panasonic結盟。此模式之優勢在於溝通成本較低(加速產品概念、雛形及商品化推動),但有較高資金壓力與研發風險。後者,則如豐田汽車專注發展Prius車種、由Panasonic專注動力電池設計與製造,進而達到專業分工與風險分攤。換言之,當決定企業未來發展面貌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尚未出現或不明確時,誰的意見才攸關?由此來看,當一個產業出現潛在典範移轉時,經營團隊須優先重塑企業價值觀,以使後續能以全新觀點進行資源盤點與配置。

五、永續轉型第一步,就是找出最希望企業轉型成功的利害關係人

  永續發展雖強調與各利害關係人之議和,惟辨識真正驅動企業變革的因素(driver)更為重要。在轉型議題的探索與發展前,不妨反問誰是最希望企業轉型成功的利害關係人。退一步說,若電動車掀起典範移轉,歐盟國家長久以來透過汽車工業打底的經濟基礎將產生多大衝擊、贏家還會在歐盟體系嗎?此議題之設定高度,大大超出車廠及動力電池廠、新興車廠及傳統車廠的辯論窠臼。Umicore成功運用過去在循環經濟所累積之商譽,說服歐盟影響BMW、Mercedes-Benz及Audi等歐系車廠加入「早期實驗」。即便有回收量之最低承諾,並據以設計第一代處理產能規模,在運作前幾年之稼動率仍無法擺脫低檔。且考量廢棄動力電池處理流程及前述產品規格多樣性,拆解作業(de-packing)須高度仰賴人工,除導致高度工作危險性外,產線學習效果不顯著,也大幅影響營運成本。Umicore所選擇發展的技術是「火法冶金」,該方法相對於「濕法冶金」之特點為不須事先處理電池設計、配方成分及是否完全放電。白話來說,就是全部丟進去燒,但是耗能、安全強化機制高,導致前期設備資本支出較龐大,在將近十餘年的財務負擔下,累積出較先進的處理技術與經驗。

六、結語:永續發展的贏家特質

  2013年,首度摘下由加拿大媒體「Corporate Knights」所評選之全球最具永續精神企業桂冠後,並獲得法國、德國及比利時等地主管機關評選之最佳雇主頭銜。同時,持續深化與材料大廠3M合作,取得其鎳鈷猛三元電池材料專利,並陸續參與各項收購及策略投資,加速進行中國、泰國及韓國市場發展及產能建置。然Umicore也非自此一騎絕塵,除面臨中國在電動車及相關產業聚落本土化之挑戰外,全球各大車廠也積極發展低鎳配方,或透過簡化電池產品設計以降低成本,短期內均削弱Umicore過去所累積之技術優勢。然中長期而言,企業所須具備的永續DNA,不就在於持續因應變數與不確定性的能力。Umicore在2021年底首次設立策略長職務,由同時具備法國汽車零組件Tier1大廠Faurecia服務經驗,以及資本市場歷練的Frank Daufenbach擔任。2022年第二季,正式與Automotive Cells Company(主要股東為Stellantis及Mercedes-Benz,前者於2021年由飛雅特克萊斯勒集團及寶獅雪鐵龍集團合併而成)成為策略夥伴,未來將由Umicore長期供應其動力電池材料。在易發清晰的電動車產業輪廓中,新一輪的利害關係人鎖定與永續議題聚焦也將正式展開。而作為永續發展的贏家,特質不外乎是始終在最好的時機,做最壞的打算,以及最好的準備。

 

參考資訊:
1. Investor presentation, Umicore official website, 2021年。
2. Top company profile: Umicore, Corporate knight, Marc Gunther, 2013/01/21.
3. Mobility transformation – Capture profitable growth and create sustainable value in Rechargeable Battery Materials, Capital Markets Day Presentations, 2022/06/22。
4. 優美科:循環經濟理念下鋰電正極龍頭,光大證券,2019/09/09。
5. 動力電池回收:降本與突破鋰約束,構成鋰電循環閉環,光大證券,2021/03/24。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