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看國際組織的功能與價值
國際組織是全球治理與多邊合作的重要平台,面對國際化及全球化之潮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成為拓展國際空間、回饋國際社會,以及發揮軟實力的重要管道。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即是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以我國國家生產力機構(National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NPO)身分積極參與之國際組織。
APO簡介
APO成立於1961年5月11日,係一非營利及非政治性之政府間國際組織,秘書處設於日本東京,現有21個會員國/經濟體,包括孟加拉、柬埔寨、中華民國、香港(1997年停權迄今)、斐濟、印度、印尼、伊朗、日本、韓國、寮國、馬來西亞、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土耳其及越南。APO使命為透過提升生產力,為亞太地區之永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而其願景則為實現更具包容性、以創新為導向之生產力成長。
APO逐年依全球趨勢及各會員國經濟發展需求,擬定相關主題計畫活動,以考察研習團、研討會、研習會、訓練課程、雙邊合作交流及專家服務等方式進行研習交流,期能強化會員國產業技術及人才資源,協助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生產力提升。
疫情衝擊下APO應變之道
2019年12月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後,全球經濟與社會均受到巨大衝擊與結構性變化,APO為協助會員國產業加快業務復甦及恢復力,嚐試使用數位平台,尋找促進生產力提升之新途徑。除視訊會議外,APO啟用其YouTube頻道作為傳播新議題、新趨勢及新生產力話題相關資訊之主要平臺,並加強與受眾間之互動。
APO透過線上生產力講座(Productivity Talks),邀請著名生產力專家、政府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及學者進行一系列專題演講,並連結其計畫活動,協助會員國公民營單位重新思考如何面對數位化轉型、創新技術開發、智慧農業、智能公共服務、數位能力提升與數位學習開發等相關議題,期能強化企業或組織應對疫情之韌性,帶動產業轉型與升級。
此外,面對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所造成之衝擊及糧食危機,APO也著手協助企業因應國際趨勢及配合國家政策發展,落實永續經營及社會責任等核心理念,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疫情驅動數位化
面對後疫情時代全球政經結構變遷的挑戰與機會,「與病毒共存」成為轉型變革時代產業之新常態,各國政府及企業受疫況壓力與不確定性籠罩,無不加速數位化推展。根據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IDC)預測,2022年全球65% GDP將由數位化驅動,經濟發展對數位(Digital)的依存度將大幅提升。以韓國為例,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衰退3.1%,而韓國經濟僅微幅衰退0.8%,此乃因韓國對危機作出迅速、有效之反應。儘管仍受COVID-19影響,韓國勞動生產力持續上升,而為因應疫情,韓國政府宣布數位新政和綠色新政,以促進全面經濟數位創新,並為實施碳中和及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奠定基礎。
再以馬來西亞為例,馬來西亞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5.6%,2021年已復甦成長3.5%;生產力則由2020年衰退5.5%,2021年恢復成長1.8%。馬來西亞財政部預測,2022年該國GDP成長預估5.5%至6.5%間,生產力成長預估3.6%。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曾於2021年12月29日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可望於2022年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第37大經濟體,並於2026年進一步提升至全球第33大經濟體。馬來西亞除了以經濟復甦為主要目標的國家計畫,其國家生產力機構- Malaysia Productivity Corporation (MPC) 推動多項與技術相關之生產力提升計畫,以加速產業及企業數位化應用。
而我國因應之道則是從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及民主深化等四大面向,超前部署,致力確保經濟穩定成長。總體政策重點有二:一是啟動經濟發展新模式2.0,並搭配其他妥適財政、貨幣及結構性改革政策,解決臺灣經濟中長期潛存的結構性問題及應對外部可能衝擊;二是以數位科技(AI、5G及大數據等)帶動下一波臺灣經濟發展,經由智慧自動化效應、增強勞動與資本效應,及創新外溢效應等管道,提升經濟成長與潛在產出,實踐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
APO在數位化趨勢下的可行作為
為因應全球在疫情衝擊下快速數位化的趨勢,並持續為會員國提供服務及作出貢獻,APO除可透過數位科技,持續發展數位交流平台外,亦可跨域串接科技創新資源,促進會員國相互間標竿學習及交流合作,並協助會員國數位技術與應用人才養成,強化會員國預見未來及應變敏捷性,彰顯國際生產力組織之價值與影響力。
【參考資料】
- 亞洲生產力組織官網
-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計畫(110至113年)
- APO 2022年理事會議國家政策方針(韓國、馬來西亞、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