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局限空間作業須知

瀏覽數:714
關鍵字:


  何謂局限空間?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19-1:「本規則所稱局限空間,係指下列狀況:

  1. 非供勞工在其內部從事經常性作業(意即非經常性作業)。

  2. 勞工進出方法受限制(因空間狹小、潮溼、進出時恐需透過攀、爬、俯、臥蹲等模式進出者)。

  3. 無法以自然通風來維持充分、清淨空氣之空間(意即無窗、無門,無法自然通風者)。

  局限空間定義需上述三者兼具才能稱為局限空間,而局限空間因通風不良,容易引起缺氧、中毒、火災、爆炸、被夾、被捲、感電、塌陷…等危害;又因該空間狹小、潮溼、進出不易,往往發生職災時要實行急救、搶救非常不易,故在職場上,該場所空間往往列為企業及職業安全衛生人員重點管理之場所。

  首先,局限空間作業最重要的一環為「通風換氣」,通風換氣的重點在於提供場所新鮮空氣,並稀釋排除有害物、危險物以防止健康危害或火災爆炸等危害,而通風換氣的重點是使該場所氧氣濃度保持18%以上,故而在人員進入前我們就須確實執行通風換氣(至少1~2hr以上),人員在該環境作業時,仍需持續進行通風換氣,一直到所有作業完成,人員退離該場所後,經確認後才能停止通風換氣。

  其次,通風換氣後及人員進出前,我們仍須做相關濃度測定,局限空間的濃度測定包含了該空間內之氧氣、危險物、有害物濃度之測定。氧氣需在18%以上,且員工作業時須採連續氧氣測定,如氧氣濃度低於18%則應立即使員工退避至安全處所;危險物部分則需專人協助測定,確認該空間危險物皆低於燃燒爆炸下限值的30%以下,作業中如有超過該標準值,因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單位可立即停止作業,並讓員工退避至安全處所;有害物的測定標準須符合有害物危害預防規則規範的「八小時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勞工每天工作八小時,一般勞工重複暴露此濃度以下,不致有不良反應者)、「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一般勞工連續暴露在此濃度以下任何十五分鐘,不致有不可忍受之刺激、慢性或不可逆之組織病變、麻醉昏暈作用、事故增加之傾向或工作效率之降低者),及「最高容許濃度」(不得使一般勞工有任何時間超過此濃度之暴露,以防勞工不可忍受之刺激或生理病變者)。

  承上,一般濃度測定種類範圍如下(當然如果進出之儲槽、人孔等環境,有其他危害物質存在時,須另測定該等物質):

  1.氧氣濃度>18%

  2.硫化氫<10 ppm

  3.一氧化碳<35 ppm(化學性窒息)

  4.可燃性氣體<燃燒/爆炸下限30%

  有害氣體測定完成後,人員進出局限空間,仍須提供個人防護具,局限空間需要那些個人防護具呢?首先,進出局限空間如高差1.5公尺以上,則有墜落危險之虞,須提供員工背負式安全帶,並掛勾於捲揚器上,如此當人員作業時遇到缺氧、中毒或昏迷、無意識時,則在外監控的人員(一般為業務主管或缺氧作業主管)可直接使用捲揚設備直接將員工拉出,近年法規新增修部分有建議捲揚式設備可使用動力型,避免下儲槽、人孔等執行人員太壯,傳統捲揚機操作上會太吃力。另外,如該局限空間如有缺氧、中毒等危害,則須提供個人呼吸防護具,如背負式空氣鋼瓶、輸氣管面罩等,局限空間最忌諱使用口罩及防毒面罩,因這兩類呼吸防護具皆屬負壓式防護具,在有缺氧、中毒等危害環境中效用最低,危害最高。其他防護具,如安全帽可避免物體飛落職災,安全鞋可有防滑、防物體砸腳等危害,遇有腐蝕或有毒氣漫佈的環境,可著防護衣(A、B、C級防護衣)。

  最後,局限空間因屬於高風險場所,建議進出該場所務必如上確實做好相關安全防護,祝福天下勞工都能開心出門,平安回家。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