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洗版社群平台 對數位行銷是加分或減分

- 撰文者:
- 2023/03/21 瀏覽數:285
2022無疑是AI 工具爆炸性發展的一年。首先是2022 年中AI 繪圖系統Midjourney 的出現,在數位行銷圈掀起一波浪潮,但由於Midjourney 工具使用存在進入門檻,加上建立於Discord 上,主要語言又以英文為主,因此沒有廣泛流傳。接著是2022 年底, 另一個AI 聊天回應工具ChatGPT 出現,才真正引爆話題,洗版各社群平台。
ChatGPT 本身定位是聊天機器人,但經網友測試發現,此款AI 工具針對問題給出的回應,已經完全可以取代搜尋引擎所搜尋到的內容,甚至還是AI 整理後的答案,因此興起一波「ChatGPT 是否可能取代搜尋引擎服務?」的討論熱潮。
無論是Midjourney 或ChatGPT,討論AI時一定會被提及的議題是:「AI 未來是否可能取代真人工作者?」
若從數位行銷角度思考,當未來只要給AI 下指令就能產出一張圖片或一篇文章,企業是否就不需要在團隊中編制相關人員?特別是ChatGPT 與以往只能辨識英文的AI 工具不同,就連中文也可以清楚辨識並給出回應,讓許多企業已準備將其應用於LINE@ 等目前常見客服工具中,正式導入數位行銷環節。
究竟數位行銷市場會因AI 出現產生什麼變化?企業及行銷人員又該如何面對這波AI浪潮?
AI神助攻 加速文案生成
分析目前數位行銷現況,由於多數企業非廣告公司,內部普遍沒有編制專門文案人員,因此無論是撰寫產品或廣告文案,又或是產出SEO 內容,都存在執行難度,有些公司甚至必須仰賴外包數位行銷公司才能確保成效。這也是ChatGPT 出現後引發熱烈討論的主要原因,雖然多數人使用方式都是透過問答進行,但是真正想透過ChatGPT 完成一篇文案,並非不可能的事,甚至有人藉此完成整部影片的旁白腳本,讓工作簡化到只需搭配素材及剪輯影片。
ChatGPT 並非專為文案撰寫而開發的AI 工具,市面上還有相當多如Copy.ai、Copysmith等與ChatGPT 相同建立於GPT-3 基礎的AI 文字生成工具,如果輸入指令更準確,所產出的內容甚至可以直接放到官網使用,大大縮短數位行銷人員要花相當多時間發想文案並撰寫的陣痛期。
透過AI 文字生成工具,數位行銷人員只需想好產品賣點、為顧客解決的問題及顧客痛點等,該如何寫出一篇好閱讀的文章或是產品文案,就讓AI 搞定即可。即使有些內容可能需要花些時間修改,但比起要無到有寫出一篇文章,透過AI 工具生成初稿更加省時。
善用AI圖像工具 廣告設計大升級
AI 於美術設計及廣告設計應用, 從Midjourney 出現前就已經相當風行, 如阿里巴巴透過AI 廣告設計工具大量為廣告主產出Banner 廣告並於雙11 進行廣告成效曝光,以優化最終效益。而在Midjourney 蔚為風行那段時間,也有美術設計人員先以AI 產出基本概念圖後再做細部修改後完成作品,甚至將其直接用於專案當中,這就是AI 圖像設計工具將對數位行銷帶來的轉變。
設計部分的AI 應用會是2023 年可期待的發展,因為目前連大家相當熟悉的排版工具Canva 也開始導入AI 排版製圖,而微軟也啟動類似產品專案,並進入邀請封測階段。然而,這是否表示企業就不再需要聘請設計師呢?若是設計師的工作只限於廣告設計,企業單純使用Canva 等工具就可以開始投放廣告,自然會造成投入設計人事成本效益降低。
進一步來說,雖然透過AI 設計工具,企業可以帶來數位行銷工作升級,能夠在短時間內產出大量不同排版形式圖片做素材測試,但企業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透過AI 減少設計時投入素材的製作時間,以進行更多有價值的工作。
再者,當AI 逐漸成為設計主流時,當企業廣告跟競品都差不多,又該如何表現出競爭優勢?該如何由設計師針對AI 生成圖像加入品牌差異化,就是未來數位行銷流程中,整合設計師及AI 圖像工具該有的思考方式。
迎戰人腦 AI成了最強客服
全球目前已有超過50 種以上的AI 工具問市,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破壞式發展出現,但真正引發台灣AI 話題的工具是ChatGPT。
許多企業都嘗試將ChatGPT 用來撰寫文章, 甚至是發想產品文案, 但實際上這個AI 工具本質是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並且已被相當多企業應用於LINE@ 及FacebookMessenger 客服行銷的Chatbot 進階應用。隨著ChatGPT 話題越來越大,在實際嘗試後感受到AI 對話回覆的強大能力後,也已經有企業嘗試將ChatGPT API 實際導入應用。
聊天機器人並不是什麼新穎技術,除了許多銀行跟機關行號使用智慧文字客服—— 以自動回覆聊天機器人減少人力成本,並且在下班時間也確保服務提供,智慧電話客服可以做到以對談方式,透過語音辨識功能完成意向確認工作。
只是無論是文字或語音智慧客服,在ChatGPT 出現前多半都存在相當大的設定基礎,企業必須要先框架好問題及答案,或者建立縝密流程確保服務可以落實。然而,這也會造成整體客服行銷策略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導入AI 可帶來的效益便是在非上班時間也可以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也能避免客服人員的時間成本過度耗費於基礎的問題中。這種局限性也讓AI 智慧客服可應用範圍無法放大,只能成為企業客服環節中的一部分,比例可能也不會太高。
在ChatGPT 成為一個成熟且可立即導入客服流程的真正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應用後,是否會重新顛覆企業目前客服應用形式?或許企業在導入應用前,必須要先做好思考。(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 http://iwant-in.net/tw/iMarketi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3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猜你喜歡

●透過AI/遠距面試系統來應徵海外人才,可先以視訊面試通過初選,再進行現場面試,節省時間差旅成本;也更便於廣納各國應徵者,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影音資料庫。
●聊天機器人已是人資界常用的工具,透過擬人的對話劇本及設計對白,引起求職者的興趣並回應,再自動記錄在系統中,更便於人資顧問進行大數據搜尋,並精準媒合。
●若要針對高階主管或專業人士進行獵才,傳達人的溫度就格外重要,企業該思考如何結合AI分析和人性服務的不同專長,各取其優點,才是眞正招募精準人才的最佳方法。

超秦企業為全台第一家通過政府核准設立家禽電動屠宰場,36年來建立畜、產、銷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每年分切雞肉產量達27,000公噸,但「人才斷層」危機也如影隨形。在吳興松副總率領資訊、營運部門下,啓動數位轉型,導入生鮮食品供需預測及智造AI系統,翻轉年輕人認為電宰業為殺雞販的刻板印象,爭著當「雞師」。

一種叫做「基礎模型」的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像蒸氣或電力一般,適用於多種不同產業,且可達成多種用途。本文將探討什麼是「基礎模型」?為什麼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即將成為通用科技?「基礎模型」有什麼特性?它可以有哪些應用?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便利性?另一方面,它可能帶來哪些挑戰和風險?這些都跟我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