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推動卓越經營得獎者經驗分享 1

- 撰文者:
- 2023/05/09 瀏覽數:214
一、淺談卓越經營
「BE」,即卓越經營,它是一種為強化組織經營管理系統,並藉著融合各種工具及方法以改善經營績效,為利害關係者創造價值。而在領導方面,「BE」可幫助領導者確立策略、清楚知道組織目前最迫切的需要、發展屬於自己的組織文化;在經營管理方面,可明確連接公司策略發展與實際執行情形、導引員工改變、持續改進;對員工來說,可讓員工依循明確目標及方法、清楚知道他們每一行為後的影響,並且不斷地持續改進。
二、新加坡得獎者實務分享
- 新加坡人力部-MOM(Ministry of Manpower)
新加坡人力部作為新加坡全國人力資源機構,主要負責新加坡勞動力相關的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願景係為新加坡建立「一支優秀的勞動力,一個偉大的工作場所」,使命為「發展具有生產力之勞動和先進之工作場所,為新加坡人打造更好的工作及安全的退休生活」,人力部致力於倡導進步的人力資源實踐,維護良好的就業標準。
MOM運用「Design thinking」模式,在環境方面,打造便利且開放式空間,讓大眾無隔閡。另外MOM針對不同的服務,設計Hall A、Hall B、Hall C三種不同的諮詢窗口,並分別針對這三種不同的窗口設計不一樣的空間。
而在官網部分,MOM也持續改善,他們認為原有的網站過多「政府的政策性文宣及口號」,因此他們開始了解會使用MOM網站的使用者,根據使用者使用官網之頻率及不同的知識水平開始分析每個人上MOM網站想要知道的訊息。
MOM最後發現並總結出4個改版後的原則,分別是:
- 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文字。
- 某些特定的區域以區塊的方式呈現,可減少頁數避免冗長。
- 預先從使用者的內容中預先擬答,而用戶在使用時,僅是做確認的階段,是否有無需要修正。
- 如使用者要使用搜尋相關解答,其搜尋的功能類似google搜尋引擎,而非過去僅是條列式統整問題。
不論是在硬體(如環境)或是軟體(如官網)改善,MOM先是了解顧客的需求,接著運用創新思考設計模式設計出獨屬於組織適合的作法,接著測試設計出的作法是否符合且適合組織及顧客的需要,持續精進。
而MOM建立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服務文化,分別是「傾聽顧客聲音(Hear them out)」、「讓事情變得更簡單(make it Easy)」、「具有同理心,了解他們的需要(Anticipate their needs)」、「尊重每個人(Respect every individual)」及「及時、效率(be Timely)」,藉以提升他們的服務價值及達成目標。
並透過相關活動去落實MOM文化,如在「傾聽顧客聲音(Hear them out)」,他們透過iHear節目去傾聽顧客的聲音;在「讓事情變得更簡單(make it Easy)」,透過簡化申請表單,讓大眾有感。
在「具有同理心,了解他們的需要(Anticipate their needs)」,透過不同的分析(如顧客電話或email諮詢等),了解顧客需要;在「尊重每個人(Respect every individual)」,這裡的人不僅限於大眾,指的也是MOM自己的內部員工,一視同仁每位員工的表現。
MOM透過上述種種作為,如組織文化傳誦及展開各種行動方針,不斷精進自我,藉以完成其使命及願景。
- Select Group
Select Group於1991年創立,為新加坡食品業者中之領頭羊。集團由董事總經理(Mr. Vincent Tan)及其專業團隊領導,管理著超過2,000名在食品服務行業各方面受過培訓的專職人員。
憑藉在餐飲業的豐富經驗,集團領於跨及中國餐飲,活動餐飲,機構餐飲,主題美食廣場,快餐店以及休閒餐飲,提供來自新加坡,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日本等各國美食。
公司秉持著四個理念「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系統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期藉秉持創新思維精進公司內部。
- 「產品創新」方面,公司分別在舉辦「THE 50 CENTS FEST」,藉由辦理美食嘉年華會的方式,讓大眾及外國人以銅版的方式都可嘗試並了解新加坡食物。
- 「流程創新」方面,藉由廚房動線調整,以縮短送菜時程。
- 「系統創新」方面,藉由電子看板及自助點餐系統,縮短人力的浪費,並讓員工可以專精在其他事情上。
- 「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公司將烹煮好的肉品,因應不同的國家口味,分裝出不同的「肉品即食盒」,並在不同的通路販售。
集團藉由多樣性的發展,透過不定期至海外廠商(特別是日本)的觀摩,回頭檢視自身不足之處,也透過各式會議(如:年度工作會議、月會、每天現場巡視及宣達公司重要事務),持續改善自我,最後董事長也以一句話作為勉勵其他企業,他認為「Innovation should be part of every company’s DNA 」,各位企業必須保持著創新的精神並注入在自己公司的DNA中,方能持續前進。
三、總結與建議
企業不能只是專注在與競爭者之數字間比較,我們應該去學習別人的方法,例如為什麼別人的來客率或營業額高於自己這麼多,應該要去分析原因,找出真因,而非只是著眼於數字間的競賽,因而迷失方向。又如公司得獎後,也要不吝於向其他組織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及方法,讓他人可以學習。最重要的還是要確立自己公司欲達成的目標,了解自己的顧客在哪?顧客要的是什麼?自己可以提供什麼服務或內容?確立自己的工作及扮演的角色,協助組織再次往卓越經營邁進。
我國國家品質獎於民國105年開始獎項架構大幅變革,有別於過去的國家品質獎,目前將獎項架構重新調整,將主獎分級及新增功能性獎項,雖然各獎項評分的構面及分數不大相同,然其所講述的核心精神是相同的,且不離這幾個面向「顧客導向」、「全員參與」、「高階帶領投入」及「持續改善」,未來期望各企業能透過獎項,持續改善精進企業經營品質策略作法,邁向卓越經營之目標。
【國家品質獎】卓越經營整合服務資訊網
電話:(02)2703-2625 分機21~27
聯絡信箱:nqa@cpc.org.tw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2號5樓
猜你喜歡

企業DNA會隨著企業制度與文化的發展而逐漸完善,全面品質管理(TQM)是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承諾要滿足或超越顧客的期望,全員參與,採用科學方法與工具,持續改善品質與服務,應用創新的策略與系統性的方法,不但重視產品與服務品質,也重視經營品質、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最後能追求企業永續經營為目標。

TQM是一套品質管理的體系,而品管圈(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則為具體推動的手法。筆者將其歸納為1478的原則。

美國貝恩公司自1993年迄今約每2年針對全球管理工具與趨勢進行調查,對象為全球各大洲之高階經理人,從TQM使用率及滿意度趨勢來看,使用率從早期之70%左右,降到2015年(2014年調查)近30%,但是滿意度始終維持在近80%;這可能和TQM的特性有關,其非導入使用後短期可立即看到效益之管理工具。企業比較願意導入現場改善或精實管理等較易且快速看到效益之管理工具,TQM是一種強健體魄之體系制度,不易速成。

「Best Excellence Model」(卓越經營模式,或簡寫BE),是一種為強化組織經營管理系統,並藉著融合各種工具及方法以改善經營績效,為利害關係者創造價值。本文針對新加坡得獎者「Greenpac(S) Pte Ltd」、「Neo Group」、「SP Services Ltd」實務進行分享。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