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食品調理包的永續概念

- 撰文者:
- 2024/04/12 瀏覽數:308
近年因應現代人飲食需求、傳統廚藝傳承與外食時間增加等原因,再加上新冠疫情限制緣故,讓冷凍、冷藏與常溫食品調理包的需求大量上升,許多餐飲業與食品加工廠紛紛加入食品調理包市場,以擴大銷售市場並贏得消費大眾青睞。
在眾多對手的市場中如何經營擴張,業者不僅在產品口味、行銷通路、方便性上延伸價值外,緊跟時事已經是常見作法,如議題發酵、知名人物代言、品牌合作、宣傳效益等,重點於「產品永續價值」與「讓消費者知道」。
回顧這2年最熱門且與你我生活相關議題,便是全人類共同挑戰的氣候變遷,與此各政府與企業的推出的淨零碳排目標,反觀食品調理包市場,因應食品加工衛生與吸引消費者,讓購買需求與包裝垃圾同時大量產生,當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滲入餐點中,對於食品調理包是一項新挑戰。
「產品永續價值」
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食品產業從生產、加工、運送和販售所產生165億噸碳排量佔整體25%,視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多產業,與此應運環保永續之綠色餐飲的概念。
不少食品調理包業者在永續環保中盡心,思考解決環保與便利性兩者因素,產品包裝材質以替換成可回收、可重複使用、可被生物分解的玉米澱粉、甘蔗纖維碗等,或是可食用材料的瓊脂海藻凝膠、澱粉製「糯米紙」等,讓包裝跟美食共同享用。
在供應端則以採購當季有機、友善耕作與養殖或產銷履歷等安心食材,融合科技掌握食材養殖、栽培與採收情況,並配合控管採購數量、食品安全與冷鏈運送。
「讓消費者知道」
全球餐飲訂單系統Deliverect調查,43%的消費者願意買單認為較健康或具永續意義的食材;54%的消費者選擇外送餐點時,願意從簡化外帶或外送食品包裝的餐廳訂餐;更有56%的消費者表示,更喜歡在使用環保包裝的餐廳消費。簡而言之,消費者有意願選擇具有永續環保的餐廳、食材與包裝材料,且未來在永續環保議題持續關注下,將帶動消費者選擇意願提升,並成為選擇的重要考量。
為讓消費者看到食品調理包對永續環保的努力,業者明確於產品顯示環保標誌(如FSC 認證、食品潔淨標章、有機認證)外,還需要巧妙地公開資訊透明的平衡點,不僅包裝訊息傳達出我想知道的產品內容、健康營養、標章認證等優勢,更積極運用科技開發智能標籤、食品晶片、新鮮度檢測相關技術。
後續業者利用多元行銷方式將食品調理包端出展示,讓消費者優先看到顯眼的產品,逐漸加深對這項產品印象與不斷建立的正向信賴感,加上永續環保的標籤好感,致消費者認為對食品調理包的消費,所帶來食品安全兼具永續環保的共存,從而提升大眾購買意願,也是消費者清單中必買的首選。
【參考資料】
- 天下雜誌, 求新、求變做價值的延伸
- 倡議家, 環保意識正滲入餐點裡-餐廳下一步:要注意4件事
- 食力, 餐飲業如何加入永續行列?綠色餐飲不限於食材選用 整體營運模式都該思考
- 食力, 如何打造飲食產業永續體質?從供應鏈貫徹ESG做起
猜你喜歡

針對包裝食品標示應符合相關法規進行簡介,以及依據食安法22條衍生之相關法規與重要函釋進行整理,業者應依產品性質去查詢應符合之項目,避免因遺漏標示
而誤觸法規。

餐飲業使用添加物、標示不實或仿冒造假等問題,而其中牽涉的管理單位甚廣,不只是企業有所責任,政府在擔任監督者的角色上,更需要由政府各部門出發並配合各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產業鏈。

“疫情催生新冷凍商機”
在2021年國內突然產生的疫情變化下,不少消費者因為必須在家辦公,甚至連上課學及休閒生活都暫時轉為室內,連餐廳內用都暫時禁止。所以最明顯的一個生活習慣改變,就是在家料理的需求大幅提高,疫情的影響猶如一場超大型的”震撼體驗”,消費者開始積極地尋找各種可以方便保存,口味能夠接受的冷凍食品加以選購,而受創傷較深的餐飲服務業,以及其上下游的業者,更是為了求生積極尋找,進入冷凍食品產業領域的機會。

食品製造業者多以經驗法則叫貨,數量不準確易造成原料過期浪費、延遲產品交期。目前台灣半數食品製造業者仍以較為傳統的方式製造生產,本文將分析目前市場現況,並舉2個轉型案例,說明食品製造業未來發展趨勢。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