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的新挑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瀏覽數:174


  氣候變遷與企業營運風險息息相關,已是這幾年大家耳熟能詳的議題,國內外企業也無不致力於減少碳排放,避免地球溫度升高所帶來的風險。

  除此之外,生態系統對人類經濟及社會發展關係密切,同樣對企業供應鏈與人類生存至關重要。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中便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統失衡,是未來四大環境風險之一。

  安聯環球投資全球永續暨影響力投資總監克里斯汀生(Matt Christensen)也認為,「生物多樣性」將是下一個全球無法忽視的永續關鍵字。[註1]

  不過,根據202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九個國家所做的調查,雖然受訪者對於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相較於四年前已大幅提高,但仍然有大部分的人沒有完全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商業活動如何加速生物多樣性快速地消失。[註2]

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展進程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由80年代的生物學家所提出,意指「地球上各種不同的生命,不論是從哪裡來——是生活在陸地上還是水裡,或者是由多種生物組成的群體。這些生命之間有很多差異,不僅在同一種類內部,也在不同種類和整個生態系統之間。」[註3]

  人們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可以追溯到1988年11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開了生物多樣性特設專家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制定出國際法律文件以保護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

  1992年5月22日《生物多樣性公約》(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正式通過,於同年6月5日的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開放簽署,至1993年6月4日為止,共有168個國家加入。2000年12月聯合國大會為紀念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通過,將5月22日訂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生效。它有三個主要目標:一、保育既有的生物多樣性;二、生物多樣性組成成分的永續利用;三、公平、公正地分享使用生物多樣性所產生的惠益。旨在避免生態資源僅在先進國家被開發、利用,而科技技術較落後的國家卻沒有同樣享受其益處,並且同步推動社會與經濟面向的整體改革。

  爾後數年,透過《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的討論,逐漸發展出生物多樣性目標與戰略計畫。大約以十年為一期,檢討生物多樣性工作的執行狀況,並滾動修正下一個十年預計推動的目標。[註4]

愛知目標的失敗與昆明宣言的展望

  2010年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COP10)於日本名古屋召開,擬定「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畫」與通過「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藉由五大戰略、20項目標,對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提出了具體的規範。[註5]

  然而,聯合國於2020年發表檢討報告指出,2010年世界各國為解決生態、棲地破壞和野生動植物喪失,所訂下的20項愛知目標,只有6項目標部分達成,沒有一項目標完全實現,部分子目標甚至更加惡化。[註6]

  2022年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COP15)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檢示了過去的失敗教訓與成功經驗,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重點包含將資金挹注到開發中國家,協助維護生態環境、傳統住民資源,並承諾在2030年前維護全球30%陸域和水域的物種,或修復30%受破壞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簡稱30×30承諾)。此會議揭示了未來20至30年世界各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前進方向。[註7]

永續發展的下一個關鍵指標

  為了成功完成2030年前的承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訂定了2050年前要實現的四個總體展望,和2030年前要實現的23項行動目標。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莉莎白.姆雷瑪(Elizabeth Mrema)將此次會議為「生物多樣性的巴黎時刻」,如同具有歷史意義的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註8]。意味著現在人們已經熟知要為地球升溫控制在1.5℃下努力,下一個人們必須關切的重點則是致力於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控制地球升溫、降低碳排放,國際間提出「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而為了減少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則有「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因此,企業未來不僅須關注氣候風險,也必須開始關注自然環境。

  TNFD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科學為基礎的全球性倡議,旨在制定一套統一的框架,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評估和揭露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TNFD的目標是促進自然資本的保護和恢復,並支持氣候行動和生物多樣性保育。

  TNFD於2021年6月正式啟動,獲得各國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支持。其工作小組有40名成員,他們代表資產超過20兆美元的金融機構、企業和市場服務提供商。TNFD參考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成功經驗建立其框架。目前TNFD已於2023年9月發布正式準則。[註9]

TNFD四大支柱與LEAP方法

  TNFD延續了TCFD的精神建立四大支柱:「治理」、「戰略」、「風險和影響管理」、「指標和目標」,並提出了LEAP的評估方法,幫助企業評估自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與依賴程度。LEAP代表著四個階段:定位(Locate)、評估(Evaluate)、評定(Assess)、準備(Prepare)。

  1. 定位(Locate)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確定企業在價值鏈中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關鍵點。企業需要明確識別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關鍵資源或生態系統服務,以及其在企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包括供應鏈中的關鍵原材料、生產過程中的自然資源使用,以及產品或服務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 評估(Evaluate)

在這一階段中,企業需要評估其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風險和機會。這包括評估生物多樣性損失對企業營運的潛在影響,以及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商業機會。這種評估可以基於科學數據、衡量指標和其他相關資訊進行。

  1. 評定(Assess)

在這一階段中,企業需要評估生物多樣性風險和機會的重要性和優先次序。可以藉由風險概率、影響程度和時間尺度及潛在商業價值和可行性來進行評斷。評估的結果可以幫助企業確定應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優先順序和戰略。

  1. 準備(Prepare)

在這一階段中,企業需要準備相應的財務揭露報告。這包括將生物多樣性風險和機會整合到財務報告、年度報告和其他相關文件中,以便分享給利害關係人。因此企業需要制定相應的指標、目標和監測機制,以跟蹤和報告生物多樣性相關資訊的變化和進展。[註10]

  LEAP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來減少對自然的負面影響,同時創造更多的價值和競爭優勢。

  台灣政府為接軌國際及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立法院於2023年1月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案,啟動碳定價機制。2023年6月,台灣金管會也已要求金融業者每年須依照TCFD框架提交報告書。

  近年國際社會的生物多樣性框架逐步成形,預期不久的未來,生物多樣性議題與TNFD也將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與重視,為此企業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在永續的道路上成為領先者。

 

【註】

  1. 聯合新聞網/Smart智富月刊,「生物多樣性」成永續新關鍵字 議題出現正面成效
  1. WWF®,What do people kno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how has this knowledge changed over the years? WWF has conducted two studie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1.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然保育網。生物多樣性公約
  1.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History of the Convention Introduction
  1. 愛之愛知–2020台灣生物多樣性超級年,愛知目標-不可忽視的普世價值
  1. 環境資訊中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報告:10年愛知目標 沒有一項完全達成
  1. UNFCCC,New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Agreement Strengthens Climate Action
  1. UNFCCC,New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Agreement Strengthens Climate Action
  1. TNFD,From inception to delivery,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NFD and our development
  1. TNFD,Guidance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nature-related issues: the LEAP approach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