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碳邁向自然:國際生物多樣性維護趨勢與日本實踐案例

瀏覽數:82


  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及差異性,包括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等等。生物多樣性支持人類賴以維生的生態系統服務,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逐年惡化的危機。從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間,全球森林面積總共減少了1.78億公頃,面對此一情形,近年國際社會對於生物多樣性維護的關注日益升高。

  國際生物多樣性維護的趨勢反映於《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由歐盟執委會於2019年提出,宣示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歸零的碳中和目標,也公布了「生物多樣性策略2030」與「食品策略(Farm to Fork)」,將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及食品問題等綜合來看,並著手制定相關法規[註1]。

永續新焦點:自然財務揭露的時代來臨

  2022年12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大會達成歷史性協議《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通過了生物多樣性的2050年長期目標和2030年短期行動目標(詳見下圖)。

  其中,2030年短期行動的目標3是「保護全球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區域,特別是具備特定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目標15是「揭露及評估企業透過供應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因應對策」[註2]。雖然《昆明-蒙特婁框架》2030年行動目標未明訂義務與罰則,但此為聯合國各會員國達成的共識,未來預期將以資本市場及各國規定發揮其實質的強制力。


(圖:《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於2021年成立,旨在透過制定框架,協助企業掌握對自然的依賴程度及衝擊,揭露其風險與機會,納入財務和商業決策,最終支持全球財務流向從負面自然成果轉向正面自然成果,可說是「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的自然版。

  TNFD正式版於2023年9月發布。預期ESG投資者將根據這些揭露的資訊選擇投資標的,不僅是大企業,供應鏈內的中小企業也可能陸續被要求揭露。

  把「自然」納入經營管理核心,將創造商業機會,估計會帶來可觀的市場經濟規模,全球金融機構與企業紛紛展開行動,因為自然風險就是企業的財務風險,而TNFD框架將使企業營運的每個環節對自然所造成的衝擊展現出來。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也於2024年1月25日發布了新的生物多樣性標準「GRI 101:生物多樣性2024」,取代了2016年的「GRI 304:生物多樣性2016」。新標準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GRI這次更新將使組織在營運和價值鏈中,全面揭露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與影響,並與《昆明-蒙特婁框架》、「科學基礎自然目標(SBTN)」和「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全球生物多樣性領域的關鍵目標與框架,一致同步[註3]。

日本企業生物多樣性維護的實踐

  日本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也是致力生態永續的先行者。日本於2008年便制定了《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積極建立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及展開生物多樣性教育和宣傳。

  2010年生物多樣性大會(COP 10)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有超過190個國家參與,旨在規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獲取遺傳資源及公平平等分享使用其惠益。同年,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與日本環境省宣布推動「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推廣日本於2002年所發起的《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

  「里山」是日本傳統、特有的農業生產地景,由住家、聚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混和而成的,《里山倡議》的願景是謀求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鼓勵全球各地的人恢復「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註4]。

  日本企業在90年代初期便關注環保議題,也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維護。以下是幾個日本企業實踐生物多樣性管理的案例:

  1. 跨國化妝品及日用品公司「資生堂」(SHISEIDO)

  日本資生堂集團自1991年起即開始推動環境保護活動,於1994年發布了第一份環境報告,並於2002年制定了《資生堂集團環境憲章》,將生物多樣性維護列為重要課題之一。

  2023年,資生堂投資千歲集團10億日元,共同開發永續的化妝品生產技術。資生堂表示,藻類可以透過太陽高效率生產多種有機物,且在沙漠或廢地等難以進行農業的地區依然能持續進行。此外,由於藻類相對於陸地植物具有更高的生質能轉換率,有望成為不依賴有限石化資源的新資源。未來,雙方將共同建立永續的循環模式,開發並量產使用藻類的化妝品原料、容器及可用於食品的原料。[註5]。

  更早之前,資生堂也將員工的舊制服回收,利用無氧熱分解技術,將舊制服100%再製。再製後可作為石化及煉鋼相關產業用的化學燃料,過程中幾乎不會排放二氧化碳,頗受各界重視[註6]。資生堂在生物多樣性議題上的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2022年,資生堂集團被評選為「2022年CDP A List企業」[註7]。

  1. 跨國交通載具及機械製造公司「本田」(HONDA)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本田一直積極致力於解決環境問題。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明確提出了減少環境影響的基本立場,制定了《本田環境宣言》,作為所有環保措施的指南,企業目標是創造一個每個人都可以放心自由移動的社會。在《本田環境宣言》中,將「生物多樣性維護」視為「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並制定了《本田生物多樣性準則》,以避免和減少對自然的影響,並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和恢復[註8]。

  本田使用生物多樣性評估工具IBAT,來評估業務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於每基地半徑50公里範圍內的區域進行評估。其他生物多樣性管理措施還有如與外部倡議夥伴合作、生物多樣性的工廠綠化、推動永續森林保護活動,以及對產品的材料進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等等[註9]。

  1. 跨國綜合企業「索尼」(SONY)

  索尼於2010年制定了「索尼集團環境長期目標」,旨在到2050年實現環境零負荷的願景。力求溫室氣體零排放、極力減少廢棄物、合理利用水資源及持續推動回收利用等。並從預防的角度出發,實施切實的化學物質管理、進行特定物質的削減與替代,以及透過事業活動與地區活動來維護及恢復生物多樣性。[註10]。

  像是與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合作的「哇!哇!生物多樣性」活動,「哇!」這個詞代表著人們在接觸大自然時、所產生的奇妙和不可思議的感動。透過自然觀察活動、保護行動、攝影比賽及社群媒體的傳播,向社會大眾傳達自然的重要性[註11]。

  此外,位於愛知縣幸田町的索尼全球製造和營運總部場地內的「索尼之森」,被環境省認定為「民間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索尼致力於實現2030年前「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的全球目標,致力於停止並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損失[註12]。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自然風險就是經營風險

  企業營運仰賴各種天然資源的運用。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將「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失衡」,列為「未來10年可能發生的重大全球風險」的第4位;「天然資源危機」列為第6位。由此可知,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相關問題僅次於氣候變遷,已成為環境領域不可忽略的議題。

  眾所皆知,氣候變遷是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但以往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威脅卻不夠被重視,例如棲地破壞、物種遷移和滅絕及生態系統失衡等等。然而生物多樣性卻是調節氣候變化的重要功臣。例如植物會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其次土壤、森林等自然生態系統可以儲存大量的碳,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

  這幾年來,國際社會努力將生物多樣性議題主流化,以達成全球永續未來的目標。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也於2023年舉辦了第一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以表揚在生物多樣性實踐方面取得卓越成果的公私部門[註13]。

  面對以生物多樣性為本的淨零趨勢,台灣企業可以先從國際法規檢視自身生物多樣性管理情形,首先評估企業營運和價值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進一步制定生物多樣性管理戰略,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衝擊,並促進正面影響,加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進程。

 

【參考資料】

  1. 中小企業綠色環保資訊網,歐洲綠色政綱
  2.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2050 Vision and 2030 Mission
  3. GRI,Topic Standard Project for Biodiversity 
  4. 環境資訊中心,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 
  5. 台日科技資訊網,資生堂投資千歲集團10億日元,利用藻類實現永續的化妝品生產
  6. 環境資訊中心,資生堂將員工舊制服回收作化學原料
  7. SHISEIDO,資生堂入選CDP氣候變化調查最高評級A-List
  8. Honda 企業情報サイト,Honda環境宣言
  9. Honda 企業情報サイト,生物多様性の保全
  10. ソニー株式会社,環境に配慮したソニーのものづくり
  11. ソニー株式会社,環境 | わぉ!わぉ!生物多様性プロジェクト 
  12. ソニー株式会社,ソニーの森が環境省の令和5年度前期「自然共生サイト」に認定されました
  13.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2024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台灣生物多樣性獎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