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亞洲創新創業生態系概況與我國科研新創展望國際化

瀏覽數:20


  論亞太經貿發展的觀察者,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是非常關鍵的角色,其於1966年成立,目前有68個成員體(亞太成員有49個),總部設置於菲律賓馬尼拉,全球共擁有31個辦事處。亞洲開發銀行對於亞太地區創新創業的發展,也投入大量的研究,對眾多國家新創生態生成的政經產業環境及社會,提出深度的分析及觀察。

  其中針對東南亞在經濟發展較為蓬勃的4個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新創生態系的發展,也有以區域角度提出新創產業競合關係與連結。經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歸納出此4國主要發展的4大創新創業範疇─農業科技、綠色科技、教育科技和健康科技。

  整體而言,新加坡在四大範疇皆已有相當規模的發展,由於政府高度重視、市場的利基,皆有助推動生態系形成。在農業和綠色科技部分,由於腹地小、自然資源的缺乏,政府積極發展城市農業及推動生態系區域發展。

  教育科技,由於家庭收入較高且人口集中,新創市場有較高機會;健康科技,因為在生技及投資法規的完善,已經有非常多活躍且成熟的新創出現。

  其餘三國,印尼、泰國及馬來西亞,大致上在農業科技部分,因多為第一級產業,新創多聚焦在供應鏈創新,資金來源多為政府或其他國內資金,新創規模也小;綠色科技部分,由於大多國家自然資源相對豐富,且有國際企業的進入、新創較少,也不吸引國際創投投資。

  教育科技,則是礙於城鄉差距大、市場沒有規模,對大企業和國際創投的誘因小;健康科技,應是四項目中發展最為蓬勃,但礙於法規、產業環境和相關技術人才缺乏,許多新創反而被吸引前進新加坡創業。


圖1:東南亞4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創生態系發展
資料來源:N. Pangarkar & P. Vandenberg.(2022, ADB) Singapore's Ecosystem For Technology Startups & Lessons For Its Neighbors p43.,本中心整理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指出,新加坡能成為亞太地區新創生態系典範,歸功於友善的投資環境、較低的稅率和區域優勢、學研量能的支持。新加坡積極創造友善的法規和投資環境,2021年就已有313家創投和私人基金,數量和多樣性也進一步吸引財團參與投資,同時也保障投資者權益,吸引資金集中於國內。

  低稅率則是另一優勢,鼓勵鄰國新創在新加坡註冊,在一定規模後,開拓其他國家市場;加上新加坡擁有許多高素質的研究機構,他們的技術、知識和人才,對新創發展也是很重要的支持。

  就亞洲開發銀行長期觀察,在發展創新創業方面,政府應該要扮演的是資源整合的角色,而非創新創業生態生成的實際執行者,政府所應建立的良好生態系,是能與專業組織合作,促進新創、加速器、創投間的合作互動。

  讓新創可以獲得市場和法律專業服務,獲得創業所需資金,讓新創團隊得以專注創業,減少額外事務時間及精力投入;讓加速器可以有效率提供企業經營知識與資源,提供市場及資金網絡;同時創造友善法規環境,吸引創投聚集,鼓勵創投加大投資新創發展。

  回顧我國創新創業環境,就協助資源整合部分,Meet創業小聚是民間相當重要資源平台,並分享了良好的經驗。從《數位時代》自2011年發起了Meet創業小聚,作為專注新創族群的媒體,他們長期協助新創創辦人、私人投資方和企業投資建立互動的網絡,致力打造出最具影響力的新創連結商機平台和協助新創連結正確資源和資訊。10多年來鏈結超過1500家新創,如iChef、Dcard、Amazing talker都是非常知名且發展相當成功的新創。

  其於每年11月也舉辦亞洲最大新創展會─Meet Taipei,10年累積超過5000家次新創參與,集結產官學研共襄盛舉,與各政府部會如國發會、經濟部中企署、數位部數產署、金管會證交所等,也建立良好鏈結與網絡。

  Meet創業小聚在2022年和國發會合作出版了《臺灣新創生態關鍵10年及展望》,提出了9大發現。肯定了十年來政府角色的轉型,但對於生態的永續經營、資金的國際參與、新創拓展海外的國際鏈結、不同產業的國際化,皆歸納出生態系國際化是下一階段的機會與挑戰。


圖2:臺灣新創生態關鍵10年及展望─9大發現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Meet創業小聚、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臺灣新創生態關鍵10年及展望.(2022) p8,本中心整理

  有關鏈結國際創新生態系,學界衍生的陽明交大加速器也投入超過10年,他們長期和多個國家的加速器或育成基地進行合作,也歸納出各種生態系主導者,有創業家主導、政府主導、企業/風險資本主導或是大學主導,且都有豐富合作經驗,並聚焦運動科技、智慧醫療、金融科技、綠色科技和數位轉型新創發展。

  同時,陽明交大加速器也已進駐國科會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整合其國際鏈結資源提升我國新創團隊接軌全球。

  就陽明交大加速器主任黃經堯教授經驗分享,其認為國際合作的開展,建議從政府主導的生態系開始,再衍生擴大其他夥伴合作;國際鏈結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來鞏固合作方的信任和工作效率;當開始新的國家/地區合作時,建議選擇優先專注的領域,才能提升成功機會。

  實際上,我國政府在推動科研成果創新的政策及資源補助,也已經相當完善且跨部會緊密銜接。從教育部學界基礎研究出發,國科會協助萌芽與衍生新創,由經濟部加速產業鏈結,由國發會/金管會提供後續壯大的資金扶持。

  過程中也同步串聯了重要的創業據點、新創園區與加速器進駐,形成資源整合銜接完善的生態機制。而本中心也積極投入政府部會間的運作策略,為我國創新創業發展提供重要助力。

  如同本中心張總經理所呼籲:一個生態體系的成功,是以產業群聚為碁石,同時取決於系統內其他專業機構的合作。尤其我國的新創生態系仍屬「萌芽期」;下一步「國際化」,需要開放市場及視野,加速國際參與,引進外國學研和新創之技術、資金、人才,帶動國際能見度與吸引投資量能,為我國培養出下世代破壞式創新企業。

 

【參考資料】

  • 亞洲開發銀行,Singapore’s Ecosystem For Technology Startups & Lessons For Its Neighbors
  • 經濟日報,Meet Taipei 十年累積5000家次新創參展 加強國際鏈結
  • 數位時代、Meet創業小聚、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臺灣新創生態關鍵10年及展望
  • 數位時代,創業找誰幫忙?科技部跨部會打造一條龍服務、5年募資140億元,3張圖看懂成果
  • 能力雜誌,商業生態系建構與創價 新競合時代 跨業融合的關鍵成功要素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