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知識資源介紹

瀏覽數:95


一、前言

  關於飲食,從早期農業社會的只求溫飽,到現在講求吃得好、吃得巧的精緻飲食,甚至近年開始重視養生、自然的健康飲食療法,在面對眾多食物的選擇當中,該如何選擇適合又安全的,對於大眾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自2011年塑化劑事件的開始,緊接著接連幾年下,台灣深陷食安風暴危機,民眾突然發現飲食這件事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危機發生時,卻很難判斷與選擇。原來在不知不覺中,選擇食物的主導權,已被迫交給食品廠商、資本市場等。而接著在2014年的廢油、地溝油、餿水油等黑心油品事件一一浮現,是社會面對食安恐慌的高峰。

  有鑑於此,相關單位與教授、立委等,積極推動食農教育立法,希望能透過實施食農教育,提升國民飲食健康、促進糧食自給率,更能重視生活與飲食習慣,進而改善生活環境。

  經多年的各方努力下「食農教育法」於2022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正式施行,並於隔年訂定「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近期各單位亦展開辦理與推動食農教育相關培訓課程,揭開推動全民食農教育的序章。

  但在面對諸多資訊下,究竟該何選擇與培養自己具備食農基本知識呢?筆者就相關網路資源整理如下。

二、現有食農教育網站資源介紹

網站名稱  網站內容
農業部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蒐集與食農教育六大方針相關之新聞訊息,如食農推動政策、食材營養健康介紹、食安資訊、農產加工利用等資訊,讓食農教育推廣者,可隨時掌握最新的食農教育相關發展訊息與脈動外,亦食農教育相關教案及教學資源,涵括各學習階段,並提供食農教育內涵相對應的分類,可運用關鍵字進行交叉搜尋食農教育教材資源。
農業部
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業主題館
以農業之各項產物為主題的知識主題館。每項農業主題自成一獨立主題網呈現,包含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觀賞植物、特用作物、海洋/漁業、畜牧、其他,共計157個主題館。
農業部
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漁生產地圖
將各地的農漁特產,依台灣各縣市地圖,呈現出各作物、魚種的名稱、特性、分布地區等相關資訊,並連結站內的最新消息及主題館等單元資料。
農業部
農業虛擬博物館
蒐集農業部暨所屬機關所擁有及拍攝之農林漁牧相關影音數位內容,自民國99年起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內容約2800集。透過有系統的檔案建立與管理,讓使用者更方便地搜尋到所需要之相關影音資料。
農業部
農業E報
使用者可運用搜尋功能,尋找農產相關資料,包含動態影音、資料圖卡等資源。
農業部農糧署
農產品產地產期查詢
可利用搜尋功能直接查詢當月盛產農作物之各縣市分佈資料。
農業部農糧署
學校午餐三章一Q專區
包含三章一Q政策說明、認識三章一Q、三章一Q來源查詢網站、聯合稽查相關資料等。
農業部農糧署
食農食米教育
提供食農食米教育教學資源,包括:教學活動設計、學習單、綠繪本、書籍以及農糧署補助「食米學園」之教學成果及相關影片,供學校、社區及家庭,推動食農教育參考。
農業部漁業署
食魚文化推廣
提供食魚文化推廣教材(含養殖海鮮、吃魚好處、沿近海漁業、遠洋漁業)、食魚文化研習手冊、食魚教育學習單。
農業部漁業署
漁業廣播電臺-農漁諺語
每周播出一則農漁諺語,自106年10月27日節目播放以來截至目前為止,總共累計291則諺語。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
食品安全資訊網
提供近日重大食品資訊、食安相關資訊以及闢謠專區、食品稽查檢驗專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豬肉儀表板
提供每日台灣豬與進口豬肉、豬肝、豬腎、豬的其他可食部位之重量(噸)與佔比,包含進口國別以及萊劑檢出之標示。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的餐盤-口訣歌及影片
提供我的餐盤相關影片並以我國「每日飲食指南」為原則,將食物6大類之飲食建議份數進一步圖像化,讓民眾依比例攝取,並選擇在地、原態、多樣化的食物,滿足營養的需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
提供正確、即時的衛生教育資訊,含相關知識及各類宣導資源且可透過實體物流服務進一步索取宣導文宣。
依主題內容可分為兒少保健、婦女健康、孕產婦健康、健康體能、營養促進、肥胖防治、成人健檢、長者健康等共18類。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均衡飲食
提供18個類別主題,供民眾參考及運用之專區,包含我的餐盤、社區長者營養問卷、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全榖雜糧專區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每日飲食指南手冊
每日飲食指南涵蓋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並針對 7 種熱量需求量分別提出建議份量。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臺灣飲食文化
介紹臺灣飲食文化之歷史變遷、年節習俗、飲食特色等,而新臺灣飲食期自1975年起因交通便利,將多國飲食文化帶入台灣,注入更多國際化元素。
農遊體驗100種 由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出版,臺東地區擁有多元豐富的物產與人文風貌,非常適合發展農業深度旅遊。
經過調查、訪談與記錄,彙整分類包含稻作、雜糧、特用作物、蔬菜、觀賞植物及果樹等六大主題,編撰成100種農村體驗活動內容,引導農友投入農遊體驗活動,吸引更多民眾親近農業,進一步了解農業生態環境。
本書於每項體驗內容皆有「活動說明」、「體驗流程」、「知識引導」與「學習重點」等單元資訊,可供經營休閒旅遊業者設計規劃遊程時的參考或成為活動指引,共同激盪出農遊體驗的多元創意與內涵。


  以上網站除可供民眾具有正確來源的食農資訊與相關知識外,亦可供欲加入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的業者參考,提高具備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等面相知識。除了網路資訊讓我們了解食農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際到辦理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的場域走一回,親自體驗食農教育。

三、如何實際接觸具食農教育素養的體驗活動

  對民眾而言要如何接觸到比較完善且具食農教育內涵的體驗活動?農業部於2023年起辦理「農遊場域食農教育服務資訊整合培訓工作坊」,希望能透過培訓加值農遊場域具食農教育內涵為目標,透過工作坊帶領業者盤點並檢核場域資源、場域特色及服務量能,強化食農教育服務素養,產出服務資訊。

  這些經培訓後的業者將服務資訊收斂整理後於2023年年底透由農業部上架至「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體驗場域包含休閒農場、特色農遊場域、產業文化館、加工廠、休區業者、超市、農民直銷站、農村社區小舖、田媽媽等244家場域資訊,提供學校老師或家長選擇適當場域帶領學童就近參與食農教育體驗活動。

詳細資料可參考本網址:https://fae.moa.gov.tw/theme_list.php?theme=field

四、結語

  在食農教育的推廣中,我們看到了對飲食習慣、食材選擇以及農業知識的全面關注。透過各種教育資源和體驗活動,民眾不僅能了解食物的來源,更能培養對農業和生產者的尊重和感恩之心。食農教育的實施,不僅在於促進健康飲食,更在於深化人與土地、人與食物、人與文化的連結。

  「食農教育法」的推動以及相關培訓工作的展開,為全民食農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家庭、校園、社區和農業場域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我們能期待的是一個更具健康、知識豐富且具責任感的飲食文化環境。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共同參與食農教育,支持在地農業,珍惜每一口食物,讓「好好吃飯」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習慣,透過食農教育更認識農業與土地的鏈結,為我們的健康和環境作出貢獻,形成一個友善的循環。

 

【參考資料】

  • 農業部,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