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簡介
藍莓為杜鵑花科越橘屬的落葉型灌木,原產於北美洲與東亞,為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直到西元1910年間,藍莓才從才從野生漿果選拔為人為栽培作物,其熱量極低,100克的藍莓僅57卡,且富含花青素等大量抗氧化物質,根據波士頓塔夫茲大學人類老化營養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藍莓高居40 幾種蔬果之抗氧化力的榜首,故被稱為抗氧化發電機,另外也含有維他命C、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在改善視力、降血壓、調節血糖和抗氧化上有卓越效果,故有「超級水果」、「北美藍寶石」之美稱。
長久以來,藍莓多被當作溫帶作物,事實上藍莓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很高,以商業分類為例,南高叢藍莓適合亞熱帶地區栽培、兔眼藍莓則適合低緯度地區,且其對土壤環境適應性較廣,另外常見的商業分類還包含北高叢藍莓、適合加工的矮叢藍莓與耐寒性高的半高叢藍莓,臺灣則以南高叢藍莓、兔眼藍莓為主要栽培種類。
圖1、藍莓主要種類與特性(註:半高叢藍莓現有資料較少,故未列出)
資料來源:超級食物藍莓,在台灣也能種得好!兔眼、南高叢藍莓適地種,產量不輸國外。2022,上下游新聞。
栽種方面,藍莓偏好全日照,以及酸性且透氣性、排水性良好的土壤,pH值以5為最佳,因其根系多淺根、細根,地表下30公分為根系主要分布區域,此處若土壤黏性高,排水和通氣性差,根系腐爛影響植株生長,也因植株根系淺,水分管理也要精確,藍莓既怕太濕又怕太乾,讓土壤盡量保持恰好的濕潤,才是藍莓的栽培關鍵。
挑選購買時,建議選擇果實觸感堅實飽滿、均勻轉色為深藍紫色或藍黑色,且表面有白色果粉者為佳,白色果粉為漿果的天然蠟塗層,有如天然屏障,可保護水果,免受昆蟲、細菌入侵。新鮮藍莓建議於清洗後食用,但過度清洗容易造成果實軟爛、影響口感,使用正常力道清洗即可;冷凍藍莓則因採收後通常直接在農場沖洗完成並急速凍結,食用前無須清洗。
全球藍莓產業現況
過去,藍莓產區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區,然而根據國際藍莓組織(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zation)資料統計,2022年藍莓栽培面積前五名為中國、美國、祕魯、智利與加拿大,且雖然全球藍莓栽培面積較去年同期成長的5%低,整體栽種趨勢仍持續上升,同時也有許多國家選擇開始種植藍莓,包含印度、東歐等地區。
圖2、2022年全球國家藍莓種植面積前 10 名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zation. (2023).Global State of The Blueberry Industry Report 2023, 35.
從藍莓平均進口價格的變化也可發現,2011年至2018年間,因全球消費者對於藍莓的需求量大增,藍莓的全球平均進口價格穩定上升,並於2018年達到6.37美元/公斤的高峰,此後呈現小幅下降,並於2022年降至5.82美元/公斤,變化可能來自秘魯、墨西哥、波蘭等地區開始大量提升藍莓種植面積,總產量順而成長兩倍,導致平均進口價格的下滑。
圖3、2010年至2022年全球藍莓進口價格趨勢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zation. (2023).Global State of The Blueberry Industry Report 2023, 16.
中國藍莓雖產量最大,但以內銷為主,亞洲地區整體的藍莓主要從南美、非洲、中美洲進口,其中從南美洲進口的藍莓佔整體進口量的92.3%(約7萬2千公噸), 總進口量也從2018年的3萬5千公噸提升到7萬8千公噸,成長近24%,顯示亞洲地區雖然栽培面積持續增加,對於藍莓仍供不應求。
圖4、2022年亞洲地區藍莓進口國家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zation. (2023).Global State of The Blueberry Industry Report 2023, 109.
若不計種植與生產的實際限制,國際藍莓組織預測直至2026年,全球的藍莓產量將達到2800公噸,且作為藍莓故鄉的美洲地區,產量將首次低於全球供應量的50%,主因為亞洲、歐洲、中東與非洲地區持續成長的長期趨勢,且亞洲將會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地區,預計2026年將達到896公噸,同時歐洲、中東與非洲地區的預計產量也將超越美洲,藍莓產業將會更加成熟。
圖5、2022年亞洲地區各國藍莓進口量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zation. (2023).Global State of The Blueberry Industry Report 2023, 110.
回到臺灣,根據圖5統計,臺灣的藍莓進口量於2022年約進口2380公噸,與2018年的660公噸進口量相比成長近58%,逐年成長的需求量也讓國際貿易中心(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於2021年將藍莓列為我國第9大進口果品。
眼見藍莓進口量不停攀升,臺灣漸漸有農民看中藍海市場,萌生栽培藍莓的念頭,小型藍莓農場一一成立,國產藍莓品牌「山丘藍」也逐漸興起。
國產藍莓產業發展與優勢
臺灣的藍莓其實於許多年前即有農民零星種植,突然掀起的「藍莓熱」則是因為山丘藍品牌的崛起,山丘藍自2023年起與便利商店、超市通路合作上架,讓越來越多消費者知道臺灣也可以種藍莓,再輔上過去進口藍莓打下的營養知識基礎,與新興水果相比,推廣也不至於窒礙難行。
雖然山丘藍的種植面積達到30公頃,對小農來說是強大的競爭對手,但多數藍莓農民仍認為臺灣的藍莓產業還有發展空間,不過因為藍莓產業不夠成熟,成本偏高,也沒有完善的作業曆與防治曆,農民需要親自暸解藍莓生長習性、病害防治等栽種技術與生長需求,再搭配足夠的資金,故欲規模化栽種的新手可能闖出一片天,也可能血本無歸。
目前國產藍莓主要種植於臺中、南投與嘉義阿里山等地區,11月起開始零星開花,南高叢藍莓的產季在3至4月,兔眼藍莓的產季則是6至7月,因兔眼藍莓酸味較重,主要生產仍以南高叢藍莓為主,並藉由調節將產期稍微錯開,避免與大品牌產期重疊。
有關藍莓栽種,相較溫度,臺灣的土壤反而比較不適合藍莓生長,原因為臺灣土壤偏黏且腐植質少,就算是適合種植鳳梨、薑的偏酸紅土,仍有有機質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入稻殼、花生殼或粗糠,除了增加有機質,同時也增進土壤透氣性及排水性,若土壤不夠酸則可添加適量硫酸粉改善。
與進口藍莓相比,價格而言,國產藍莓其實競爭力較低,但國產藍莓最大的優勢即為果實的「在欉藍」,進口藍莓通常於7分熟時採收,再經過進口運輸來臺,除了新鮮度與香氣的不足,可能因為果實碰撞、保存狀況不佳而導致品質下降,國產藍莓則能保持藍莓最新鮮且成熟的風味,許多消費者都認為進口藍莓口感偏軟,風味不明顯,國產藍莓則風味充足。
除了果實成熟度的優勢,進口藍莓農藥超標問題時常傳出,主因是大規模的連續栽種,容易造成大規模病蟲害,出於無奈,農民只能選擇提高噴灑農藥濃度,導致農藥超標等問題。而臺灣因栽培規模太小,農藥商並未為藍莓登記可使用的農藥,導致在臺灣種植藍莓沒有合法農藥可以使用,農民順而選擇以友善、有機的方式進行栽種,讓消費者不會有農藥殘留的疑慮,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
但也因為沒有合法農藥,如何防治病蟲害成為重要議題,物理性防治、免登資材或設施栽培則成為選擇之一,以國產藍莓農場為例,呼密藍莓農場負責人林煌仁與中興大學園藝系陳錦木助理教授合作,透過設計IPM(病蟲害整合管理)方針來應對病蟲害的發生,包含定期清園、建立網室隔絕外界,也依據主要害蟲種類,在定點設置燈光、性費洛蒙誘引器,同時定期放置小黑花椿象、捕植蟎等生物性天敵,以多元防治方法顯著降低害蟲密度;莓果日記農場負責人楊士藝則除了物理防治,也利用油劑、蘇力菌、有益微生物等非農藥資材來防治病蟲害。
結語
國產藍莓雖然與進口藍莓有採收成熟度、新鮮度、無農藥與果實風味的的明確市場區隔,至今卻因栽培門檻較高、需靠人工照顧採收、沒有量產的種植技術,產業發展仍然緩慢,且國內種植品種多由國外引進,並不是所有品種開花結果的反應在台灣都很穩定。
近期已有研究單位或者農民嘗試進行本土藍莓的雜交選拔,期待未來可以選育出真正適合臺灣的藍莓品種,並藉由以上提及的市場區隔作為賣點,在市面上看到更多國產藍莓品牌,提升國產藍莓競爭力。
【參考資料】
- 《全球藍莓-生產與貿易概況》江秀娥、莊凱恩,2022,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31期
- 《超級食物藍莓,在台灣也能種得好!兔眼、南高叢藍莓適地種,產量不輸國外》,馬振瀚,2022,上下游新聞
- 《小農藍莓之路 01》楊士藝專攻有機高品質藍莓,強化專業育種,優質藍莓供不應求》,孫維揚,2024,上下游新聞
- 《小農藍莓之路 02》呼密農場生鮮+觀光,藍莓、黑莓、覆盆莓、草莓成「莓果樂園」》,孫維揚,2024,上下游新聞
- 《「昨天還在樹上」,國產藍莓7-11開賣!臺大團隊指導,完熟新鮮大勝進口》,孫維揚,2023,上下游新聞
- 《新科百大青農勇闖藍莓藍海 「有機友善」在地現採完熟風味搶攻鮮果藍莓市場》。陳儷方,2022,農傳媒
- 《在台灣種藍莓-品種選擇與栽培管理》黃群哲、楊佐琦,2022,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32期
- 《國產藍莓打出一片天,山丘藍30公頃居冠,小農藍莓也大受歡迎,學者:仍有入場空間》,楊語芸,2024,上下游新聞
- 《Global State of The Blueberry Industry Report 2023.》,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zatio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