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公益行為之一」
媒體上不時就會出現捐血活動的新聞,身邊朋友有的因為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團體,所以也會支持許多捐血活動,雖然這些年我也曾想過作公益,不過一個長期熬夜工作的人實在不適合,但還記得10餘年前就鼓勵學生在社會行銷與公共關係的課程中,為捐血這件事情能多一些認知與貢獻。
台灣的捐血行動發展,從1974 年前的有價醫療用捐血,逐步走入無償捐血時代,直至醫療法施行後則依據民法及醫療法之規定,由中華捐血運動協會捐助設立非營利性的”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並由衛生福利部為主管機關,供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之全國醫療用血。
「捐血的管道和正面形象」
我們常接觸及看到捐血站,即為其管轄機構,於全國有5 個捐血中心、13個捐血站,以及多個捐血室、固定捐血車、鄉鎮巡迴捐血車點與由各中心、各站分別派出捐血車至各機關、社團、企業、社區、公共場所等進行捐血活動。有很長一段時間當男生必須服超過一年以上的義務兵役時,參與捐血的行動不但能獲得服役單位的肯定和獎勵,也是一種個人熱血的表現。
而以往在校園或是一些年輕人出沒的地方,也能看到鼓勵捐血的宣傳海報,但是更多的捐血主力是在青壯年,所以不少企業和公益社團,也很樂於支持合作相關的捐血活動。例如台灣人壽於中信金融園區舉辦捐血公益活動,副董事長許舒博帶頭挽袖捐血;新北中信特攻籃球隊球星—新秀後衛「袋鼠」魏嘉豪、大前鋒周承睿以公益大使現身應援,鼓勵民眾捐血助人,展現台灣民眾滿腔熱血最美的風景。
全台血庫頻拉警報,台灣人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舉辦一日捐血活動,台灣人壽副董事長許舒博率先捐出熱血拋磚引玉,從高中時期他就開始當快樂捐血人,更長期關注血荒議題,許舒博大讚捐血好處多多,更是很好的自我健康檢查方式,鼓勵大家捐血anytime、anywhere,他強調每天若有一家企業支持捐血活動,就能大幅緩解血荒問題、拯救更多生命。
「逐漸面臨的挑戰」
但是從111年度台灣血液基金會年報來看,以及包含聯合報系、自由時報系與東森電視等報導,近10年間年輕族群捐血量卻還在逐漸下滑, 17歲至20歲的捐血率,從2013年的15.61%至去年已下降至11.19%,人數則從20萬1682人跌到9萬9738人,跌幅高達50%。像是2024年春節連期過後,血液庫存再度告急,台北捐血中心血液庫存僅剩3.8天,遠低於7天安全庫存。
另外從自願無償捐血的社會議題行銷至今,雖然是希望民眾從利他精神自願支持,不過也不能否認的仍然許多人是因為精美贈品而來捐血,近年來常見的像是百元超商禮券、小家電/家具、表演活動門票、農產品甚至是龍蝦。從人道關懷與利他主力來說,連贈品或誘因都不需要時,那是真正的符合自願無償捐血的精神,但是以台灣社會的民眾認知與現實考量,仍然有一定比例的人是為了誘因。
而這些時候若是面臨像是冬季缺血及重大意外發生時,能有充足的庫存血量則是優先考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根據血液基金會的統計,去(2023)年國人捐血率來到8.08%,是近10年來最高,也是世界第一。但輸血學會也發現,台灣用血量、住院病患輸血率似乎增加幅度更快,目前台灣住院病人曾經輸血率達12%,高出美國3到4倍。預計2027年捐血將少於用血,屆時缺血情形恐更嚴重。
「找出更重要的目標」
由國際行銷大師 Philip Kolter & Gerald Zaltman所提出的社會行銷概念,其定義為「應用行銷的原則與技術,影響目標對象自願接受、拒絕、修正或放棄某項行為,進而達到促進國人、團體或社會整體之福址。」也因此當我們希望更多人願意無償捐血的時候,主要負責的單位就要先面對,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擬定策略,才能真正地達到逐步影響國人認知的關鍵問題。
另外當大家都認為很了解捐血這件事時,還有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則是從不同的研究報告以及社群媒體的標籤貼文分析中可以發現,捐血者對於”機構效應”其實也有一定的認知差異,『獲利的金鑰:品牌再造與創新』一書將品牌分為”組織品牌”及”產品及服務品牌”,在不少捐血者的認知中,各地的捐血中心直接服務與面對大眾,所以好感度最高。
而與捐血中心合作的企業、地方組織和社會團體,則因為其本身原有的形象和目的,所以好感度次之,但是只有少數的貼文與捐血者,會主動提到台灣血液基金會這個組織品牌。在社會議題行銷中,較小的目標達成可以倚靠產品及服務品牌的影響力,但是要提升包含年輕族群的捐血動機和意願,以及真正推動無償捐血的最終理想,就必須從組織品牌的力量來推動。
「重新建立認知」
當我們願意捐血時,從採血程序、捐血者照護、捐血者自我健康管理、提供檢驗報告等,都是會產生在意與關注的原因,也因此願意重複捐血者更是一群有高度經營價值的目標對象。但是如何讓人首次捐血,尤其是年輕族群的理解程度就成了關鍵。當代的大學生與剛出社會的社會新鮮人,熬夜與作息不正常是常態,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即便有一定程度,具體行動上還是有些挑戰。
另外因為台灣對於捐血者的法規限制,特定性別族群也被排除在外,但從社會驗況來說這不但影響了年輕族群,從不同層面來說也產生了正負面的社群口碑影響。最後則是當捐血者應該盡量維持身體健康,才能讓捐血行動順利固定,達到穩定血源的目標時,可能從社會行銷的議題來說,更需要面對的是國人因工作與生活壓力、職業型態等原因,而無法達成捐血行動時,如何給予更適合的正面溝通與提醒。
事實上從現階段的社會情況,不論是鼓勵更多個人或單位支持參與捐血的行動,還找到能讓年輕族群買單去首次捐血,關鍵還是在於是當社會公益理念和公眾的現實生活有落差時,更多的理解和傾聽不同的意見與聲音,以及運用現在各地捐血中心打下的正面形象,更專業及有策略地去擬定溝通策略,讓我們除了不時地願意為了自主性利他而去捐血,也更信任與願意推薦身邊朋友支持,才能真正達到口碑行銷與關係管理的意義。
【參考資料】
-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 111年年報
- 聯合新聞網, 血荒危機1/警報!年輕人不捐血 2030年血液恐不夠用
- 自由健康網,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卻現隱憂 年輕族群捐血少5成
- 東森新聞, 年輕人捐血率創新低 2030年血荒警鐘響
- 中時新聞網, 台灣人壽揪捐血獻愛 10年募逾4萬袋
- 中央廣播電臺, 血庫告急 台北捐血中心庫存僅剩3.8天
- Youtube_公視新聞網,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仍經常缺血 住院輸血率超出美國3倍|20240219 公視中晝新聞
- 劉怡廷, 捐血車體驗的服務設計研究 - 以年輕人為例
- 張君黛, 年輕族群暫緩捐血的原因和緩捐的相關因子-以台北捐血中心為例
- 蔡宜芳,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民眾捐血行為意圖
- 盧中瑤, 台北捐血中心固定捐血點的社區關係經營實證分析
- 杜文靖, 台灣自願無償捐血運動推動之探討
- 王耀輝, 雙北地區民眾捐血動機及傳播媒體應用關聯性研究
- 王福闓, 獲利的金鑰:品牌再造與創新, 渠成文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