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一個稱霸半導體產業數十年的龍頭巨擘,曾經以一個Intel inside的廣告紅遍台灣的大街小巷。在作者有印象以來,x86 PC的CPU首選,就是英特爾(Intel)出產的CPU,幾乎沒有其他品牌可以代替,雖然勉強有個AMD的CPU可供選擇,但也是難以撼動Intel在CPU的龍頭地位。
就在近期,出現一個重磅消息,輝達(NVIDIA)將取代英特爾(Intel)成為道瓊成分股,從這點反映了2件事,一件事是輝達(NVIDIA)的崛起,另一件事就是英特爾(Intel)的沒落,根據TVBS新聞報導,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今天在美股開盤後,市值超越手機大廠蘋果(Apple),再次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在美股開盤後不久,輝達市值升至3.36兆美元,超越蘋果(Apple)的3.33兆美元市值。
另外,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當地時間週五透過聲明宣布,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將取代英特爾(Intel),成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的成分股,將於11月8日美股開市前生效。而反觀英特爾(Intel)則持續下滑,股價今年已下跌一半以上,是道指表現最差的成分股。
一起一落之間,除了人工智慧(AI)晶片的興起,更見證了英特爾(Intel)的沒落,有趣的是,根據數位時代報導,2005年,人工智慧AI仍猶如科幻電影的背景設定。時任英特爾執行長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向董事會提出收購輝達想法,計畫以20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該公司。當時,英特爾是市值約1,500億美元的巨頭,而輝達市值則約60億美元上下。
而在2005年,也是英特爾(Intel)錯失成為iPhone晶片供應商,與行動市場擦身而過的一年,雖然曾經的英特爾(Intel)是如此不可一世,但是根據《紐約時報》指出,英特爾(Intel)錯失這些發展機會,反應的是他們受限於數十年的成功,及催生出的企業文化。英特爾(Intel)的CPU晶片,和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形成的龐大的個人電腦帝國,使得其他所有投資及業務都得往後排,維護利潤豐厚的個人電腦業務成為英特爾(Intel)的最優先任務。
所以,由此可知,一個高科技企業的經營,不管過去多麼成功,如果不持續創新,跟上時代的需求,遲早會難以為繼,英特爾(Intel)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誰能想到,稱霸半導體產業50年,規模大到不能倒的英特爾(Intel),竟然會面對如今的窘境,也許你我都該引以為鑑,謹慎面對現今多變的經營環境,以求自身企業的持續經營與發展。
【參考資料】
- TVBS:輝達擠下蘋果 重返「全球市值第一」寶座
- NOWnews今日新聞:英特爾遭剔除,輝達將取代成為道瓊成分股!分析:半導體產業重大轉變
- 數位時代:英特爾搥心肝!前CEO提案「200億美元併輝達」遭否決,intel為何頻錯失良機?
- 經濟日報:取代英特爾!Nvidia將被納入道瓊指數 拆股這一招見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