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治癒農業與台灣綠色照顧的比較分析:高齡者福祉的農業模式發展與影響

瀏覽數:67


  韓國的高齡者農業與台灣的綠色照顧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皆是利用農業與自然環境來促進高齡者的心理與生理健康。然而,它們在實施方式、政策支持以及社會背景上也存在一些差異。接下來將對比這兩個國家如何在高齡者服務結合農業模式與分析其對高齡者社會福利與健康的貢獻。

韓國的治癒農業

  韓國的治癒農業(agro-healing)自2010年代逐漸興起,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別針對老年群體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研究表明,通過農業活動、與動植物互動以及自然中的靜思冥想,能有效減少高齡者的壓力並改善心理健康。這些活動可以顯著降低壓力水平、焦慮感,並提升心理彈性和活力。不僅針對個人心理健康,也應用於社區層面,幫助老年人減少孤獨感、提升生活滿意度。

  韓國的高齡者農業項目通常由專業治療師指導,並根據高齡者的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計畫內容包括種植花草、蔬菜,與動物互動,這些活動促進老年人的心靈平靜與健康。這類農業計畫也在社會農業的框架內運作,特別是在「關懷農場」(care farms)中,這些農場結合了社會服務與農業生產,為高齡者提供康復與社會支持的機會。

  韓國政府對高齡者農業的支持體現在政策層面,通過農村發展政策的推動,許多農村地區建立了農場,將農業與療癒結合,創造出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農村發展模式。這些農場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吸引了城市中壓力較大的高齡者前來參與活動,增進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互動。

台灣的綠色照顧

  台灣的綠色照顧(Green Care in Agriculture)與韓國的高齡者農業類似,都是利用自然環境與農業活動來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台灣的綠色照顧計畫針對老年人及其他弱勢群體,通過結合農業生產與社會服務,為他們提供工作訓練、復健服務及心理支持等。

  台灣的綠色照顧自2000年代開始發展,並受到政府積極推動。農業部與衛生福利部為相關計畫提供補助經費,並將其納入社會福利政策。全台的綠色照顧由各地區農會為中心提供以活躍老化為目標的多元學習課程、農業療育場域等服務,這些活動有助於高齡者減輕焦慮、改善情緒並提升自尊。此外,綠色照顧活動幫助老年人保持社會聯繫,減少獨居孤獨感。

  綠色照顧還透過農會或農業再運用多功能的部分把農村人口、人力資源進行發展,鼓勵在地的講師或是培育志工、長者相互為講師,以達到共助的部分,透過在地人力運用,活化在地資源外。

韓國與台灣模式的比較

  韓國與台灣的高齡者農業模式在許多方面相似,但政策支持和實施方式有所不同。韓國的高齡者農業更專注於心理健康管理,特別針對都市老年人的壓力和焦慮問題。韓國的這類計劃通常結構化較強,由專業治療師設計和運營。相較之下,台灣的綠色照顧側重於長期社會福利,強調老年人及弱勢群體的日常照護,並重視農業與社會服務的結合。

  兩國的政策支持方式也有差異。韓國的高齡者農業依賴地方政府推動,並與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而台灣的綠色照顧則由中央政府資助,並與醫療保健系統合作,提供更全面的長期照護服務。

  總結來說,無論是韓國的治癒農業還是台灣的綠色照顧,兩者都展示了農業在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社會福祉中的潛力。未來,這些模式可以通過更多的跨國經驗交流和研究合作,進一步提升其效果並擴大影響範圍。

 

【參考資料】

  • In-Kyoung Hong, Sang-Mi Lee, Ji-Won Moon, and Eun-Ha Yoo, An analysis of care farm status as basic data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agro-healing facilities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