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經營者不僅需要創新與效率,還需要有效地利用政府提供的資源,以提升競爭力並降低成本。政府補助計畫涵蓋廣泛領域,從研發創新到設備升級,再到人力資源培訓,企業可以善加利用合適的方案。
過去兩年,我們執行了「納管工廠低碳與智慧化基礎轉型個案補助計畫」的宣傳工作,輔導補助計畫書撰寫,促進超過一千家企業申請。本文將以該補助案為案例,針對如何申請政府補助進行簡單的分享,以幫助從未申請過補助計畫的業者獲得基本概念。
補助資訊取得
要申請補助,首先必須了解目前有哪些補助計畫。政府通常會透過與各地區、各產業的公協會合作進行宣傳,加入這些組織可以更快速地獲得相關訊息。經濟部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設立了「經濟部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提供產業升級轉型的單一服務窗口,一站式服務。業者可以利用該中心網站上的內建搜尋功能,查找適合的政府計畫資源。
圖: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資源搜索引擎
評估與準備申請補助
目前各類補助計畫基本上都會製作「懶人包」或其他文宣資料,業者可以利用這些快速了解計畫內容,詳細資訊則可從「申請須知」中獲取,涵蓋受理期間、申請資格、補助標的、補助金額與執行期間等。建議這些文件都要互相參照以加快理解速度。此外,確認計畫的辦理單位,以便在有任何疑問時即時詢問。所有這些資訊通常可在計畫網頁或系統入口找到。
在確認自身的申請資格與需求後,即可依據「申請須知」準備必要的申請文件。本案需要的文件除申請書(計畫書)及附件外,還需地方政府核定的工廠改善計畫公函等資格文件,建議毋須俟計畫書轉寫完畢,可先行準備。
目前大多數補助計畫都有申請系統,業者可以先註冊帳號,系統中有時會有申請步驟指引,只需逐步進行即可。此外,補助辦公室有時也會提供申請加速準備的素材,例如本案的「申請書格式」及「申請書範本」等文件。
圖:系統入口與相關文件
撰寫計畫內容
- 補助標的設定
計畫書中需撰寫的工作項目可參考「補助標的」的設定範圍。
例如本案中,「智慧化」或「低碳化」的「生產」及「防災」均可納入計畫。不要浮報計畫規模,明顯不符合補助標的的工作項目應避免列入,以免經費被刪減。但符合標的的工作項目可思考是否列入,因為本案僅限制補助金額上限,並未限制計畫規模,沒有列入就不會有審查的機會。
- 報價佐證資訊取得
確認工作項目後,建議依照「申請須知」所列科目進行詢價取得報價單。補助計畫核銷時需要根據科目提供相應憑證,憑證金額需足以核銷計畫經費,無法核銷的部分需繳回;此外,報價單或相關合約如能作為附件列入計畫書中,可提高計畫的可信度。
- 計畫經費編列方式
補助計畫的各科目一般會分為補助款與自籌款。補助款由政府提供,而自籌款則由業者自行支付。編列科目時需確認補助款項的特殊規定。
例如,本案要申請到補助上限150萬,自籌款需超過150萬;全新設備購置費用的補助款上限為總計畫經費的30%;委託研究或驗證費用的補助款上限為總計畫經費的40%。
例如,若整體計畫費用為400萬,補助款最高可編列150萬,全新設備購置補助款最高為120萬(400萬×30%),委託研究或驗證費的補助款最高可編列150萬(400萬×40%,但補助上限為150萬)。
科目如何編,就要回頭比對申請須知中的經費編列說明,這部分要特別留意。比如本案中新購置設備,期末要有能夠入財產清冊作為憑證,既有設備改善也要用財產清冊來證明原本的確有該項設備。
圖:經費編列表
- 撰寫計畫內容
- 範本與格式
有了報價單並確定經費編列後,接下來即可撰寫其他部分以詳細說明計畫內容。不同補助計畫的提交要求各有不同,有些除計畫書外還需準備簡報。本案僅需提交計畫書,因此書面內容應盡量詳盡,以爭取審查委員的理解,從而提高補助款核定的機會。
本案的業者可參考補助辦公室提供的「申請書範本」,並依據「申請書格式」填寫自身計畫的內容,最後直接貼入或上傳至系統。若計畫有提供格式或範本,建議務必依其規格撰寫。未按格式撰寫可能會影響評審委員的評價,甚至直接被淘汰;按範本規格填寫有助於計畫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範本中,大概知道委員審查會側重的部分,或有沒有其他需要被放入的資訊,以本案來說,關注的是廠內防災與製程的改善,範本內有關防災與製成的相關說明與文件,自然是要一併放入的。
- 各章節說明
各補助計畫目標不同,標的不同,陳述的方式也不一樣。本案的架構,您可以從範本與格式中略窺一二。架構決定如何說明,說明決定委員理解,委員決定你的補助狀況。
以本案來說,計畫書的概念會是首先介紹公司資訊,這部分就可以針對公司現有營業項目、主要製造產品(服務)進行說明,並搭配整體場內製程模式或流程以圖像方式呈現。這樣可以建立委員對於公司的背景基礎認知。
有了背景了解之後,接下來要說明為什麼要有這個計畫,也就是轉型動機:目前經營在「低碳化」、「智慧化」 、「消防」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並描述擬改善項目。這部分會銜接到後續說明推動做法,要能夠說明你的規劃架構。在推動做法部分,建議以樹狀圖的方式呈現計畫執行架構,而執行架構就會與後續工作重點相應。
在工作重點部分,可能會對於權重分配有問題。權重,簡單來說就是工作進度的百分佔比,本計畫可概分為期中與期末,期中完成工作的權重要達50%以上,期末就是100%。各工作的權重佔比沒有一定,一個方式是用投入的資源去概估其權重,比如某一個工作要花的經費與人力佔了總經費的30%,就可以參考設為權重。
其次,本案格式在工作重點只有簡單的表格,但是觀察範本會發現,在表格後還有詳細的說明。
如同前面所說,重點是要清晰的說明,建議能夠依照範本,能夠對於工作重點部分再有明確的說明,這也是爭取委員認同的關鍵。同理,在後面的預期成果部分,除了填入表格之外,能夠搭配更多的圖片示意,都有助於委員理解。
接下來的部分,就會區分工作中要買的設備,要投入的人力等,就會對應到最後面的科目編列。
格式中有要求全新設備與既有設備改善的表格都詳細填寫是基本,除了有報價單可以佐證之外,務必也要能在前面工作重點中可以對應。
同理,人力的部分也要能適配工作重點中的項目。另外人力要注意的事情是,人月並不是無限上綱,首先跟總計畫期程有關,一個執行12個月的計畫,不可能會有一個人投入超過12個月的狀況。
其次,不可能會把公司的人力,完全投入到一個計畫中,一個人填滿12人月也是不合理的。最後,如果牽涉到此人有申請其他政府計畫中的人力,所有計畫加起來也不會一年超過12個月。
此外,因為人力編配又與人事費用有關,也應該說明每個人的每月費用是多少,這部分可以看到在範本的經費編列有補充說明。
分項費用說明完畢之後,是預期效益的章節。這部分要注意的是,預期效益要能夠有明確的說明計算依據。新增投資會做什麼,各是多少投入;成本如何降低;為什麼會有新增的就業人數等等。
在本計畫中,補助防災消防的部分可不撰寫經濟效益,但如若是製程相關,就務必要撰寫。經濟效益沒有一定要全寫,主要看計畫是否有特別要求。
本案如果執行的是製程改善,則技術效益是必填項目,依照申請的是低碳化或是智慧化來填寫,要填多少項效益本案也沒有規定,寫越多自然能夠更能突顯政府投資的效益,當然也會跟委員評分有關。
低碳化的部分,如果有減少用電,就可以換算減少碳排放量,這部分可以參考台電公佈的電力碳排係數自行換算;如果是製程本身的減碳,也要說明清楚,如果有經過碳盤查,會更有可信度。
智慧化的部分,可以選填提升良率,減少人力,提高達交率等,沒有一定要填寫OEE;OEE本身就牽涉到稼動率、產能效率、良品率,也可以分成三個來寫。。
計畫書最後的章節就是經費編列。前面已經有說明過了,不再贅述。整個內容部分撰寫,可以發現是環環相扣,前後一致並且能夠對照。
每個計畫撰寫的重點都可能會有不同,比如本案需要重視合理性、可行性、與效益性:工作架構是否合理,規劃是否與現況符合,有沒有完成的可能性,以及完成之後會不會有足夠的效益,是否有助於工廠體質提升,都是要注意的部分。
效益的部分另外補充一點,如果計畫產生的效益,無法超過計畫投入以上,在評估是否補助都有可能會有影響。
- 送出申請確認
當您在規定期限內上傳所有資料後,即完成申請。請務必確認系統有明確的通知,告知申請完成與相關憑證的發放。以本案為例,最終會有一個申請完成的時間與申請序號,若未取得這些確認資訊,需合理懷疑是否已完成申請,以避免先前的努力白費。
政府補助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資源,建議業者積極了解並利用這些資源,按時提交申請材料,確保符合資格,爭取更多支持,助力企業轉型與成長。
【參考資料】
- 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網站
- 經濟部工業局 | 製造業低碳化或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