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環境變化,理性消費興起
在一片欣喜迎接金蛇年的氣氛中,民間市場之消費情境已明顯改變,在台灣,東方線上發布之2025消費者型態市場趨勢報告中,指出「消費降級、守緊荷包賺錢第一」,另外中國大陸餐飲業也在消費降級之趨勢下,許多高級餐廳倒閉,就連米其林三星餐廳,也開始賣起低價套餐求生等正在發生的消費心態。
但消費降級並不代表消費者不願花錢,而是更理性之消費,將錢花在刀口上,不追求不必要之奢侈感,讓消費價值回歸實用、精緻,這樣的追求就如同筆者過往曾經提出之「簡約奢華概念」,這個概念是於2018年,配合當時興起之M型化經濟發展觀點所提出「追求高性價比、好品質」之消費行為態樣,2020年3月更在經濟日報上以「不得不正視的簡約奢華」一文,闡述了三低(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及三高(高競爭、高風險、高失業)情境下,企業的生存之道。
反觀今日情境,雖然已經走過疫情,但三低三高之情境似乎也沒改變太多,更糟的是,三低中之低通膨,變成了高通膨,使得消費者之消費信心更加低下,根據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近日所公布之調查,今年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2.54點,並創下近八個月新低。在這樣的情境下,只有好品質、能創造優質體驗且平價之產品與服務才能適宜市場需求。
簡約奢華風尚再起,企業應致力於管理財創造
在這樣趨勢下,企業該如何對應呢?2025年之外在環境對企業來說並不友善,極端氣候、戰爭風險、地緣政治角力、保護主義再起…等,不可控之外在因素充斥。當過去經濟狀況好的時候,企業會積極創新,期望透過新產品或服務之研發來創造顧客價值;而當下消費者之消費風險承受度變低,對於創新產品之接納未如景氣好時的積極,透過信用卡、借貸透支未來嚐鮮之消費行為也減少了。在這樣的市場態樣下,企業之「創新財」獲取似乎會更加困難。
再從產業結構面來看,M型化不只出現在消費市場,從2025上市櫃公司財報中可以發現,成績亮眼者大部份都是科技大廠,大部份傳統產業則較為艱困,更遑論諸多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面對未來之風險承受力更低,更無力投入過多創新資源。筆者認為「當外在環境越不可控,企業就更應對內部積極落實管理」,企業尤要專注於「管理財」之積累。
精實理念為本,智慧管理
管理財之積累,有兩個面向,一者來自於企業對組織營運流程之精密控管,杜絕浪費來降低成本;在理性消費態樣下,產品或服務之競爭會趨同化,企業每合理降低一分營運成本,就多出一分競爭力。要做好這件事情,建議經營者洞悉LEAN精實管理精神,依據「消除生產七大浪費」原則,檢討生產流程中各種不必要之浪費,並將之擴大到整體組織運作,優化各種不能產生價值之活動,使組織運作達最佳化目標。
另一個管理財之積累面向,來自於對企業資源之最適化應用,使其發揮最大邊際效益。在趨同化競爭之市場中,產品或服務之邊際價值會下降很快,企業要避免過量供給,同時找到可以創造差異化價值支撐,來進行產品與服務優化。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對市場趨勢有精準掌握,同時可應用藍海理論觀點,找出消費者重視,且能與競爭者製造差異之切入點,配合快速之差異化產品生產能力,取得競爭優勢。此外,也可思考經營過程中所累積之「智慧資本」,是否可以與外部單位,例如法人或學研機構進行合作,透過不同領域之應用,發展新的創價機會。
上述這兩個面向,其底層運作都離不開數據與資訊,要精準掌控生產流程,就需要透過IOT技術來取得各種生產數據;要即時掌握市場動向,大數據之輿情觀察就不可或缺;要面對龐雜之資訊來做決策,BI系統是最好之幫手,而近日興起之AI技術應用,更可廣泛在各個流程協助管理者彙整資訊與提供預測,故未來之管理財積累,離不開智慧工具與系統,這些工具與系統之採用,更可讓企業在「速度」上取得競爭優勢,企業應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落實智慧管理。
以創新驅動新管理作為
面對簡約奢華消費趨勢,並非排斥創新,而是不要將創新過度聚焦於新功能之創造,筆者提及總和生產力提升時提及「以創新驅動,追求價值與效能之提升」,思維創新是改變起點,本文旨在提醒企業能將創新回歸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以新思維、新工具,落實管理創價的理念,以贏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