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價值打動客戶心坎

瀏覽數:3395

  在全球化的市場經營環境中,「價值」(Value)是企業從跟隨者躍升為先驅者的關鍵要素。但企業所提供的價值,並非恆久不變的,必須能夠依循顧客的需求與競爭者相對提供的服務而與時俱進。

  美國蓋洛普(Gallup)公司曾針對約500位企業執行長進行一項問卷調查。該問卷的問題為:「過去十年內,引發您所屬的產業產生變革是新進入競爭者還是傳統競爭者?」結果多數執行長選擇「新進入者」;接續上述問題再詢問:「新進入競爭者靠著在現有市場規則中做的更好,還是藉由改變遊戲規則而取得優勢?」結果高達62%的執行長圈選的答案為:「新進者是靠改變遊戲規則而取得優勢」。

  基本上,新的競爭者會採取與現存在的企業相反的定位、經營策略,原因在於他們觀察市場上未知的領域或服務尚不能被滿足的市場「白地」(white space),便可以突破性市場規則獲得獨占利益。舉個例子,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三星初期都採用高性能、高價格的策略來搶占市場,接著再採取降低功能、中低價位的商品來填滿市場。但作為後發品牌的大陸小米機,則反向採取高性能、低價位的策略席捲中國大陸,更進軍亞洲其他市場。這便形成「差異化策略」。

  每個企業都想建立獨特而有價值的策略,卻不可能一步到位。企業經常不切實際地要為顧客「最好」而非「最適」的服務價值。其後果是顧客並沒有因此而感動,當然就不願以實際的購買行為來作為回饋。領導人必須拆解成組織中各種不同的價值活動如:目標客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作夥伴、成本結構等;接著進行顧客研究以辨識所提供的顧客價值為何,並評估每一個創造顧客價值活動所需付出的「成本」是否為企業所能負擔的,兩者必須取得平衡點。

  正因為企業建構的差異化策略是如此不易,所以一旦架構出最適合顧客的模式之後又獲致成功,便易形成慣性,形成框架難以再創新。對企業而言,要避免僵化,便需要持續地透過釐清創造顧客價值的元素以及流程,經常地檢視它們並重新調整、組合,來改善既有的營運模式。

  舉例來說,製造的思維模式為致力降低成本(Cost down),是一種由內部到外部持續的創新思維;服務的思維強調提升價值(Value up),則是一種由外部環境與顧客需求到內部的價值創造。過往這兩種思維看似涇渭分明,但是現今領導人卻必須打破制式想法,朝向「製造服務化」、「服務感質化」發展與應用,方能創造出新的競爭動能。

  因此,組織在思考為顧客創造價值,必須是以整體性、邏輯性的思考,以求讓組織資源整合運用,達到最大的價值化,以加速產品及服務的創新以及新營運模式的開發,擴大生存發展利基,同時也要一併需考慮到獲利模式。

  要達此目的,其一是運用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的管理模式,快速找出營運中各項限制因素與瓶頸問題,將資源投入最關鍵的環節上,運用正確的手法加以改善,協助企業成長;其二則是創新機制系統性展開。以顧客導向,將產品價值從功能性的差異化,移動到以體驗為主的經驗創新,並藉由服務場景的加乘效果,致力於追尋新價值的突破歷程,讓企業得以持續獲利,並達到卓越的境界。

  如此一來,企業便能以透過內外部的創新活動,拆解自身的組織生產力的優勢,提供顧客新的服務,進而創造出新價值與開拓新市場。那麼,獲得顧客認同與忠誠,是隨之而來的成果。

  (本文由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口述,黃麗秋整理,專欄每週一發表)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