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戰術 有效提升人才資本

- 撰文者:
- 2010/09/09 瀏覽數:5814
戰術一:找對人才—面談識人技巧
找對的人上車,是人才管理的第一步,企業應提供部門主管在甄選面談時有一套甄選明確的面談流程與可以深入了解面談對象的題庫設計,以及技巧善用人格特質的測評工具進行新人徵聘時的運用工具,例如:天賦特質測度(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 PDP )就是常被運用的測評工具。
戰術二:績效管理—不只給分給錢
績效考核如果只是給分給錢後即告結束,無法達到績效管理的目的,績效管理必需要能夠達到四大目標:1.建立重視功勞文化;2.工作回饋訓練發展;3.績效引導員工行為;4.決定資源投入方向。
績效管理可以依下列三步驟進行:1.設定績效管理指標;2.績效管理展開強化;3.績效管理評估回饋。部門主管在進行績效管理時,應與部屬進行面談,與部屬共同訂定績效目標;於日常工作中進行部屬指導及管控,協助部屬完成任務;定期進行績效面談,同時將實際績效與計畫的績效目標進行對照評估,根據績效的成果提供相對的薪酬或激勵措施,並與員工共同制定發展的目標及計畫。
戰術三:在職訓練—結構化能力提升
企業部門主管需要有一套訓練模式,可以將組織的專業技術快速傳承與發展。結構化在職訓練S-OJT(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是一套有效將組織的專業技術建立訓練模組,同時藉由資深員工在實際工作職場中訓練新人,進而發展出作業層次經驗的計畫過程。
在運用結構化在職訓練,可依據以下的六個步驟展開:
- 步驟一:決定是否使用S-OJT。
- 步驟二:分析必須學習的作業(作業分析)。
- 步驟三:講師的選擇及訓練。
- 步驟四:建立S-OJT計畫及訓練模組化的準備。
- 步驟五:施行S-OJT。
- 步驟六:評估與解決使用S-OJT的難題。
戰術四:帶人帶心—激勵組織士氣
激勵可以定義為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方向、努力的程度及面對障礙的堅持程度之心理因素。
激勵的來源決定因素大致來自於三個方向:1.員工個人的特性;2.工作的本質;3.企業組織的本質。
以下企業常用的實務性的激勵方案:
- 目標管理:激勵員工朝目標邁進。
- 員工表揚計畫:公開表揚個人或團體成就。
- 彈性薪資制度:部分薪資取決於個人或組織的績效表現。
- 技能本位薪資:以員工的技能來設定薪資水準。
- 實質薪酬或物質的給予(例如分紅、配車等)。
激勵(motivate)是針對動機(motive)而產生的,激勵的最終目的是讓被激勵者自我激勵,不再需要別人的激勵。貫徹以上四大戰術,將能有效提升企業的人才資本,創造出企業的高績效。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在績效改善技術(HPT)整合應用工具The Holland Helix(荷蘭螺旋) ,以人才策略為出發點,從公司的策略需要什麼人才,找對好的人才,連結到組織的文化才可以創造企業價值,建立與創造品牌價值,一切由人為根本才可以發揮價值與績效。

隨著市場變化愈趨快速,加上企業不斷的成長與經營環境愈趨困難的前提下,縱使己提出各式合理化的改善,但在企業流程沒有大幅改變的前題下,營運流程效率仍無法符合公司的期待,以降低公司營運成本與提高公司競爭力,而為何會出現如此狀況?多數原因多為企業無法下定決心進行企業流程再造,打破現有的運作思維與邏輯,從設計符合之流程與組織的角度來思考此問題所致,如何為企業突破此一困境,創造更大的效益與長遠的競爭力?善用經營績效管理工具將是關鍵。


「人才」是企業之本。企業的崛起與隕落,決定在於能否培育或留住優秀的人才為其效命,才最有可能達到永續基業,並獲致成功的公司。

「績效管理」重要目的在於提供組織中執行工作者,可以瞭解工作達成程度,在績效考核過程找到「本身能力」與目標達成間的能力落差,即由工作需求的「職能」與自我能力進行對照檢視,找到提升工作績效的做法。

績效管理是透過激勵和協助員工取得卓越績效,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常見的管理方法,許多企業也期望透過績效管理驅使組織成長,但卻常見掉入績效迷思中,導致績效管理最後引發天怒人怨,此現象正突顯出企業普遍對於績效管理的錯誤認知,這也是造成組織績效管理成效不佳的主因。依據近日企業輔導的感悟與昔日績效主管的經驗,歸納幾項重大管理迷思與執行偏誤,期望提供國內企業參考,進而創造出卓越績效!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