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營運創新模式 企業邁向A+之路

瀏覽數:4617


關注市場創新躍升為主流

  以往在線性模式創新思維下,企業認為研究等同於創新,只要基礎研究突破,接下來的製造、物流、行銷等環節皆可迎刃而解,便可在市場功無不克,箭箭命中紅心。但全錄帕洛亞托研究中心(PARC)卻提供我們反面的教材,亦即當技術創新未達商品化階段時,並未能替公司帶來利益,徒然為他人作嫁。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排名,台灣創新指標在2001至2005年一直排名前三名,多數企業將80%資源焦點放在製程與應用創新部份,但到了2006年,台灣排名第七,相較前十名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在1995年到2004年GDP成長金額皆達到一萬美元以上,台灣僅成長約1700美元,顯示台灣創新能量並未創造更高附加價值,反應出企業將資源放在重大技術創新。
  然而,從近來許多成功創新企業,多非技術創新,而是營運模式創新。其產品從市場導向出發,經得起市場考驗後,才能替公司帶來龐大利益。例如:「直接銷售」模式讓DELL成為全球PC龍頭;UPS提供「隔夜送達」服務,使營業規模升至百億美元以上。創新在不同企業會有不同風貌,也有不同形式的成功,創新的多面貌造成創新的容易與困難矛盾所在,只要掌握創新觀念,即使小企業也能獲致大成功。

三項黃金創新法則

  創新絕對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公司帶來足夠利潤,無論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前提是必須讓市場認同,在構想、執行與市場可遵循三項法則。

一、結合意見領袖:

  好的創意來源絕對是彌足珍貴,但市場上有太多創意構想,如何制定篩選標準以獲取可商品化的優秀創意,便成為企業競爭優勢之一。創意構想選擇標準除了內部意見外,重要是否能掌握外界意見領袖看法,促使其成為一股助力,將產品與服務口碑有效傳播出去。

二、營運創新掌握:

  市場創新有時經由內部流程突破,更能發揮效果。在進行內部營運創新時,必須以思考新的運作模式,有時不需創新技術、不需大量資源,只要從不同角度思考即能發現新大陸。如日本汽車廠為何市占率大幅領先美國車廠,在於擴大思考層次,與供應商利益衝突轉變彼此利益一致,產生更大綜效所致。

三、促進顧客成功:

  創新要能為市場接受,必須考量產品是否能替顧客帶來附加價值,創造客戶成功。換言之,創新為能接受市場考驗,除了考量顧客外,是否能考量多一層觀點,思考顧客的顧客或是顧客的競爭者。唯有替客戶多想一層,創新為市場接受的可能性則有多了一份把握。如:宏達電生產Smart Phone,採用微軟作業系統,且將PDA概念轉變成攜帶型PC,拓展顧客層,也引領市場風潮。

  總而言之,建議企業追求創新不是只有技術創新、不需侷限在製程創新,更應該從成功源頭掌握,進行顧客市場創新,才能掌握獲利市場,創造企業新動能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