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創新猶如安全網
依據美國產品開發管理學會(PDMA)的BOK(Body of Knowledge)架構,新產品的開發可分為探索、開發和商業化三階段。而前端創新即是探索階段的核心概念,舉凡顧客需求的掌握、機會的搜尋、競爭力的分析、技術能耐的盤點及未來技術趨勢的洞見皆是。
有人將前端創新謂之為「模糊前端創新」(Fuzzy Front-end),乃因考量因素多,不可預測性高,話雖如此,但其為創新必經的過程。根據統計,一件成功的新產品在其前端創新的探索階段,需耗掉產品總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投入如此高的成本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對企業而言就像是走鋼索般,七上八下不知下一步是否安穩。也因為有此疑慮,建議企業在前端創新階段,必須建構安全繩網以利創新的進行。
有跡可尋促使脈絡分明
至於如何佈局,讓創新得以無後顧之憂?以享譽全球的設計公司IDEO來說,其創新能力曾在美國廣播公司「夜線」節目(Nightline)的帶領下,讓觀眾親眼看見創新的產生。該節目要求IDEO設計師在五天內改造超市購物推車。在前端創新階段,IDEO運用各個成員的專長、貼近市場的敏銳觀察、腦力激盪的發想等,來發掘顧客已覺察或甚至未覺察到的需求。驗收之日,一輛拉風、亮麗、多重功能及高度實用性的推車推出簾幕,周遭觀眾為這夢想中的推車大肆歡呼,從中更見識到創新在企業是可以被管理的。
此外,史丹佛國際研發中心所發展的創新機會探索與評估模型,更是清楚界定在前端創新階段,制定出創新機會發現與評價的七個步驟:蒐集市場與研究資訊、討論產業趨勢和企業/研發策略、確認新事業機會、將新事業機會分群解析、發展篩選標準與評估相對重要性、進行篩選並選擇最好的創新機會、將選擇的創新機會加以精煉至執行層面。
整個程序,是以小組工作坊(Workshop)的運作方式進行,光是在第一步「蒐集市場與研究資訊」,就使用技術預測分析、市場分析、競爭力分析、外部環境分析、企業商業策略與技術策略等方法,並儘可能以視覺化矩陣關聯圖來呈現脈絡。
「了解」是克服恐懼的最佳藥方。前端創新的模糊與不可預測性曾經是新產品開發專案主管最戒慎恐懼的事,只要透過系統化的資訊蒐集與分析技巧、開放的溝通環境、有效的創新管理、視覺化的關聯呈現等步驟,都可以使未來市場的需求輪廓更清晰地展現、新產品研發的方向得以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