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拜讀經濟日報傑克.威爾許專欄「人力資源部淪為背景單位」一文,深感心有戚戚焉。威爾許於文中提及:許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已逐漸被邊緣化,並未充分發揮其於企業發展中應發揮的策略性功能。威爾許強調,人力資源應是每家公司的「殺手級應用」,為時時處於激烈商戰中的企業,培養出可以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合作無間的人才。
因此,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來說,還有什麼比聘任、培養與拔擢人才,或者是請不適任者走路更為重要的事?威爾許指出,許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不務正業」,最常見的兩個極端,其一是權力過大,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手操員工生殺大權;要不就是權力過小,淪為只是主辦康樂活動的部門。更令人扼腕的是,似乎多數企業的領導人並不急於解決這個問題。「既然人才是致勝的關鍵,還有什麼比人力資源部更重要的,企業必須把錢用在對的地方,讓人力資源部門做真正應該做的工作。」他說。
組織智慧資本含量決定勝負
誠如威爾許所言,我們也感同身受地發現到,許多企業組織並未正視人力資源部門的定位,使得人力資源部門空有其名,既無法發揮聘任、培養與拔擢人才的功能,仍停留在人力室管人事的階段,更遑論蓄積人力資本,以及為企業的人力資本、智慧含量做出評量。
當前企業面臨的競爭,是一場組織智慧資產含量多寡的戰爭。智慧資本含愈高的企業,競爭力就愈強,取勝的籌碼與機率也就愈大,而人力資本,是智慧資本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如何蓄積?又如何衡量?值得企業深切關注。對此,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自瑞典ICAB公司引進IC Rating(tm)智慧資本項評量工具,IC Rating(tm)是由瑞典萊夫‧艾德文森(Leif Edvinsson)所創設,艾德文森是全球第一位建立智慧資本評量制度的先驅,也是全球智慧資本理論與實務重要推手,其所創的IC Rating(tm)架構嚴謹,全世界已進行超過250個評鑑案例,施行績效卓著。
在ICAB公司派專家來台成功培訓20位CPC IC Rating(tm)種子顧問人員後,CPC成立IC Rating專案團隊,就企業組織的智慧資本衡量上,協助企業就其不同體質,給予客觀、最適化的服務與協助。使企業最佳化(optimize)組織的智慧資本,其長期獲利能力也就能最佳化。
IC Rating(tm)架構與內涵
在IC Rating(tm)理念的基本架構中,企業配方的組成要素為公司的營運訣竅與模式,以及所屬商業環境的狀況;組織結構資本(包括智慧屬性、支援系統,以及流程資本的組成結構);人力資本(包含管理階層與員工);關係結構資本則是與不同利益團體的關係。
舉人力資本為例,管理階層的評量項目包括:品質、能力、管理方式;員工方面,包括能力、動力、忠誠、獎勵等。 IC Rating(tm)的執行方式,是根據公司內外相關人士提供的資料:對內向管理階層與重要員工,對外向客戶、合夥人與供應商,進行可量化的深度訪談。根據評鑑的複雜程度不同,完整的評鑑需要約四到六周時間。
此項評鑑將提供三個部分的觀點:執行主管的觀點、營運部門的觀點以及受訪者的觀點。經由以上過程,可以彙整出智慧資本的重要指標。
IC Rating(tm)概念模型包含三種評等:一是對智慧資本目前價值的效率,進行評估,二是對公司更新與發展智慧資本所做的努力,進行評估,三是對目前價值降低的風險進行評估。
其中智慧資本的效率、更新和發展的努力分為十級;智慧資本效率降低的風險則可分為四級,而此三個層面皆以企業未來發展為導向,藉此評估分析公司的潛力。
而IC Rating(tm)評量的成果,不但可作為企業控制系統的基石,也可為改進與改革活動打下基礎,協助企業找出需要改善之處,作出改革的決定與行動;更重要的是,為知識企業找出「隱藏價值」,也就是知識企業在同業間賴以脫穎而出的知識資本。
企業的人才戰爭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一定要從「背景單位」向上提升,確實發揮其戰略角色及功能,時時掌握及盤點人才資本的質量,讓組織的策略願景與人才布局緊密結合,讓組織策略地圖與人才資本發展脈脈相連,以長遠的思維格局來發掘及培養人才,建構人才資本與智慧資本的評量機制,而IC Rating正是一項值得信賴的衡量工具。(刊登於95年8月6、13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