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啟動新動能:機械篇 打造合作平台 贏取兆元商機

瀏覽數:5431
關鍵字:


 後金融海嘯時代,亞洲勢力崛起。哪個產業會將在未來虎虎生風?根據經濟部技術處發布的台灣機械產業報告,預估台灣機械產業下一階段產業成長將在2010年重新啟動,2014年機械總產值可望突破兆元大關,成為新興「兆」元產業。

 中國生產力中心特舉辦「2010兩岸機械(數控機床)交流研討會」,邀請國內工具機表現亮眼的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以及近年來經貿地位躍升的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陳文釗與產業代表團,共同探討兩岸工具機械業如何優勢互補,再創榮耀。

(上圖)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強調,兩岸合作加強產業技術交流,進一步整合機械供應鏈,共同擴展國際市場。

【台灣工具機業】

 關鍵技術自主強化全球布局朱志洋指出,製造業占台灣產業的32%,工具機則占製造業15.95%,僅次於零組件的16.20%。台灣工具機產業自1999年起產值為492億元並逐年攀升,到了2008年已創造1,573億元。目前全球工具機市場規模2008年為810億萬美元,其中台灣占比為6.7%再就全球工具機排名來看,全球工具機排名第一為德國,第二名為美國,日本與中國大陸分居第三與第四名,而台灣工具機為全球第四大出口國、第五大進口國。

 但2008年下半年遭受到金融海嘯影響,重創全球工具機業,德國衰退約40%,而日本衰退最為嚴重達到68%,產值從158億美元下降至48 ∼ 50億美元,反觀大陸工具機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約193億美元,生產值僅是小幅下降仍有130億美元,但若加上與台灣創造的產值50億美元,則超越日本,贏過德國。

 再以出口國家來說,亞洲地區的泰國、香港、印度等出口呈現上升,反而是歐洲國家出口呈現下滑的態勢。他樂觀預估,亞洲工具機有向上翻揚的趨勢。

 朱志洋接著以台灣工具機產業分布說明,台灣工具機家數截至2008年為7百家,從業人員約21,500 人,多屬於中小企業。主要是通用或泛用工具機供應中心,出口比率達78%,而在自製率達41.67%。若以地區來看,群聚效應非常明顯。中部方面是以綜合加工機、車床、沖床、磨床、銑床、放電加工機為主,占72%達505家;北部為16%達110 家;南部占12%達80家。

 再以台灣的生產比重,綜合切削中心機占25%、NC車床占25%,其他NC工具機則是10%。「台灣目前已成為全球除了日本以外,對大陸及東協地區最主要的工具機供貨國。」他說道。

資源整合扶植產業發展

 朱志洋細數台灣機械產業發展史。他指出,1990年代進入自製開發期,主要推動十大新興工業發展,促進機械工業升級。並推廣綠色、中品級工具機械零組件,以及推動提升高品級與技術水準相關計畫,開啟台灣工具機產業黃金十年,到了2000年硬體技術提升,軟體應用加值,進入全球競爭期,高品級複合化工具機、IC設備、FPD設備、智慧型機器人、太陽能設備、關鍵零組件、高科技防污設備,並推動高值化相關計畫,並透過ICT加值,促使台灣邁向全球前六大機械生產國,並推向製造服務業。

 他分析指出,台灣機械產業擁有:1. 產業群聚效應;2. 擁有完整的供應體系;3. 中小企業為主;4. 價值鏈分割等四大特性。過去在價值鏈與生產鏈分割非常明顯,可將資產運用與各產業專業發揮極致。但全球化趨勢,企業往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趨勢。2009年10月世界大廠已經合作與聯盟方式,甚至透過購併擴大資產。以友嘉實業為例,朱志洋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生產網絡,產值達1百億以上,成為兩岸工具機龍頭。

全球運籌提高附加價值

 朱志洋指出,機械產業為新興的兆元產業。以台灣的機械產業深入做SWOT分析優勢包括:產業群聚效果顯著、加工專業化程度高、中小企業為主、組織應變能力佳、供應鏈結構完整;但弱勢為國家產品形象及定位有待提升,研發資源不足,新興產業設備供應鏈結構不易突破以及市場訊息與終端應用需求掌握度較低。

 面對中韓等國產業與技術持續發展,並透過策略聯盟擴大產業規模,以及國與國自由貿易協定與大陸不給予免稅品項等,國際貿易關稅條件變化等威脅亟待突破。因此,兩岸關係改善,關稅及相關法令日趨健全,有助於業者提升競爭力,並以此利基,再藉由提供少量、客制化與特殊規格製造服務,發展亞洲成為高科技產業發展重要區域,提供設備廠外銷機會。

 朱志洋強調說:「中國大陸現在是全球主要消費與需求市場之一,台灣一定要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包括:關鍵零組件、製造、裝配、協同設計、市場、銷售服務等,有助於跨領域技術,並往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根據全球環境趨勢與產業發展契機,他要強調工具機、機械零組件、模具、產業機械、IC / FPD設備是在現有利基上轉型。而智慧型機械人、太陽能等新興產業機械等是下一波成長的動能。當前,兩岸應在促進產業投資強化產業競爭力的前提上,藉由兩岸合作交流,將機械設備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促進台商與外商的投資。

 再來則是推動產業研發聯盟、促進廠商投入產品與技術開發、透過政府專案計畫,主動提供相關資訊與協助。「面對兩岸關係,台灣工具機業更應關鍵技術自主,強化人力素質,並由政府與企業攜手建立策略聯盟平台,強化產品開發能力,塑造全球運籌能力,以達到提升附加價值的利基。」朱志洋結論說道。

【大陸機械產業】

 國家經濟發展拉動成長迅速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陳文釗亦於會中說明福建機械產業的發展現況。他指出,中國大陸數控機床生產廠共有1佰多家,其中能批量生產數控機床的企業42家,數控系統(包括:主軸和進給驅動單元)生產企業共75家;但具有一定批量生產的企業只有8家。生產包括下列8大類產品:機床輔助裝置、機床通用配套件、機床液壓氣動、機床化工產品、機床電器、機床附件、機床工具系統、磨料、磨具。

 中國大陸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科技發展、開發自主版權數控系統,達到為數控機床的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以福建省現況為例,經由經濟改革,一舉催生幾十家的機床企業和數控機床企業,分布在莆田、泉州、漳州、三明、廈門、福州。目前有6家是台資企業、1家港資企業。2008年生產總值人民幣23億元左右。

 福建省崛起於2000年前後,由於國家經濟發展的拉動,對機床的需求逐年上升,機床行業的發展有所加快,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台資企業也開始向福建轉移,創造出特點包括:

  1. 數控機床企業首先出現在工業經濟較發達地區。例如:莆田原為鞋類、電子生產基地,以產量大、品質好、款式新穎,後來改發展摩托車;泉州市則以服裝、紡織、石材、工程機械配件生產企業規模大,效益好。這些龍頭企業發展對數控機床的誕生與發展帶來利基。
  2. 民營數控機床企業的產品發展經歷普通機床到數控機床,發展到高精度機床過渡階段。
  3. 民營數控機床企業規模較小,一般不超過2千人。
  4. 數控機床企業主要技術來自原國有企業或改制後的民營機床企業,都擁有專業教育與國有企業的培訓。

精、特、專小巨人企業

 陳文釗也指出,福建省機械由於成長的時間短,呈現總體規模小、總量小、數控機床高端核心技術缺乏、數控系統、功能部件生產配套能力低、水準落後以及工業協作、配套生產的產業鏈不夠完善、自主品牌有待突破、機床企業自身裝備的數控化率過低等挑陳文釗表示,近年來,大陸數度為數控機床提出振興規劃,如:《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 ∼ 2020年)》明確規定「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要「重點開發航空航太、船舶、汽車製造、發電設備製造等需要高檔數控機床」逐步提高大陸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的基本需求。

 希冀於2020年形成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主要產品的自主開發。同時,為貫徹實施振興規劃,福建省機床工具行業提出3年振興目標,即為2011年機床工具全行業銷售產值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5%;國產機床市場佔有率達70%;其中數控機床佔有率達40%以上。「我們期望形成3∼5家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數控機床製造集團和一批精、特、專的小巨人企業。」陳文釗說道。

(上圖)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陳文釗指出,兩岸不僅應在數控機械技術上合作,更應擴展至人才、管理、營銷等的優勢互補。

10大利多建立合作聯盟

 陳文釗也強調,金融危機對中國大陸各類型機床需求影響參差不一,普通、低檔數控機床需求大幅度萎縮,大重型和高檔數控機床保持穩定需求。換言之,世界金融危機,反而加快了大陸機床工具行業產業轉型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進步。他進一步強調,台灣裝備製造實力在全球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而大陸則是擁有較大的市場容量。

 開展對台合作是國家和福建省政府的重要決策,數控機床產業對台合作更是福建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的重要內容。2009年福建省政府發佈的《福建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 實施期為2009 ∼ 2011年),把發展高速、精密、複合數控機床和配套關鍵零部件,作為福建省裝備製造業轉變發展方式並達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推動自主創新是主要任務之一。

 福建省數控機床產業與台灣工具機產業合作初步的構想為:

  1. 在福建畫出一塊園區。
  2. 充分利用台灣自由貿易港區及福建海關監管區政策,提升兩岸數控機床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3. 創造對台合作的產業條件。
  4. 建議台灣工具機和零組件同業公會,儘早在福建建立台灣機床及關鍵零組件展示銷售中心,將予配合。
  5. 引導台資企業創建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6. 聯手建立產業合作平台
  7. 支持台資企業參與福建省級企業技術提升診斷輔導活動,並引導台資企業開展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試點及應用示範活動。
  8. 為台資、台商申報國家級、省級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重大裝備專項研究開發提供幫助。
  9. 為台灣數控機床製造專區提供研製福建優勢產業亟需的重大技術裝備所需的數控機床。
  10. 加快與台灣機床工具機行業合作步伐,建立合作聯盟關係。

 「推動福建省機床工具行業與台灣機床工具機行業的整合體作,建立雙方經常性的聯繫管道,並開展各項交流活動和經貿商務活動,以協助雙方企業深化合作內涵,達到相互在對方建成新型合資、併購、獨資產業集群,兩岸優勢互補,走出自己的道路,這是我們衷心的期待。」陳文釗結論說道。

【兩岸機械產業合作商機與趨勢高峰座談】

主持人:中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王世明教授

與會者:友嘉實業集團 朱志洋總裁

    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武雄董事長

    台灣區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王正青總幹事

    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 陳文釗會長

    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 郭曉鋒理事

王世明(上圖):隨著兩岸機械產業在全球市場地位攀升,兩岸如何強化合作契機?

陳文釗:

福建省為沿海經貿主體,開展對台合作是福建省政府的重要決策。我們擬出具體的措施來強化兩岸合作。如歡迎台灣業者同業或公會或龍頭企業統籌規劃,專門來承接台灣工具機及零組件產業,形成台商工具機及零件的聚落。福建省可以在市場和鑄造件等地方予以支持。

再來是,利用兩岸先行先試的政策,爭取在ECFA框架協議中的互免關稅過渡期間,對兩岸數控機床專區中的企業從台灣進口的數控機床零組件實行貿易優惠政策或利用福建小三通便利條件,對從小三通進口的機床零組件,等同自用進口機器件的優惠政策來辦理。福建省不僅在實質上提供投資有利條件,也積極與台灣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機會。我認為,台灣是很有經濟勢力的,兩岸可以在管理、人才、技術、營銷上合作,共同把眼光放寬。

朱志洋:

在金融風暴中台灣與大陸都遭受到打擊,但日本受創更深,衰退達68%,市場規模從158億美金, 掉到48 ∼ 50億美元,反觀大陸去年產值創造出130億美元,從排名第三前進為第二的製造國。顯示出往大陸市場發展,是台灣的機會,也是兩岸合作的契機。以2009年來說,大陸加上台灣市場規模超過40%,超越日本、德國。

不過,台灣業者不能因眼前的成就滿足,也要預先思考下一個5年、10年,機會在哪裡?因為環境變化莫測,到時候再思考就來不及了。到福建省設立專區的確能促進兩岸深度合作。如浙江省政府就以開闢專區,提供關稅租稅優惠的誘因,成功吸引高科技的台商的進駐,友嘉也參與其中,多年來已建立汽車零件及機床聚落的優勢條件,並串連品牌汽車,形成供應鏈體系。

我建議福建省要設立專區,應該思考配套措施。如:提供群聚發展的關稅優惠條件,並且實施高科技產業的獎勵辦法。廠房、設備、提供9 ∼ 15%的優惠利率,或補助高新科技的優惠等。

值得重視的是,兩岸不僅應該在人才、管理、技術可以合作,更應該在營銷方面發展合作關係。台商目前技術水平已達到日本、德國的水平,但欠缺一個有影響力的世界品牌,沒有品牌則會在價格上吃虧。以友嘉為例,我們這幾年積極投入資源,拿出營收的1%,約新台幣3億元作行銷打品牌,這跟一年只投入3 ∼ 5千萬元的公司打品牌,帶來的效益是有差異的。

王世明:台灣經濟成長都是以大企業帶小企業,如何在兩岸發揮綜效?

王武雄(上圖):

大陸擁有最大的市場,而台灣工具機技術的競爭力是有目共睹。當前,硬體技術發展到一定水準,接下來軟件會影響到市場規模。福建省透過台商優惠條件,讓台商可以擁有較有利環境發展軟件技術,以相互扶持,提升競爭力。

王正青(上圖):

福建省透過先行先試,爭取兩岸合作,這是促成兩岸機械產業提升的動能。去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全球工具機減產20∼40%,但大陸在進口、生產大幅提升,而台灣去年機械出口也回到2008年時的90%的產值,相信在2010年會看到春天的燕子。兩岸合作象徵著走向全球,在簽訂ECFA後兩岸進入零關稅,有助於福建省與台灣建立關鍵零組件優勢產業,目前我們已於福建省定期合作,共同為兩岸機械產業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

郭曉鋒(上圖):

兩岸合作,福建省率先在環境條件上釋出友好訊息,將台商投資區視為重點投資,提供獎勵政策,希冀未來成為大陸重要裝備的製造基地與示範區域。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