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啟動新動能:汽車產業篇 兩岸攜手創新 進軍國際舞台

瀏覽數:5893
關鍵字:


 為強化兩岸優勢互補產業之合作機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兩岸期望在互惠互利下,積極推動兩岸產業「交流、洽商、合作」之階段落實任務。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與「福建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共同主辦「2010年兩岸機械與車輛產業交流研討會」,邀請福建省工業經濟聯合會、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來台交流,並吸引眾多台灣汽車、電子、機械、空調等廠商、超過200人熱烈參與,透過兩岸經驗分享、交流,建立兩岸長期策略合作平台。

(上圖)資策會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嘉祥認為,兩岸車載資通訊合作可透過技術分工方式,吸引相互投資工業區、建立供應鏈,帶動雙邊經濟繁榮。

【福建汽車產業】

 成長快速的亮眼新星根據福建省汽車工業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張金鑄表示,2009年福建汽車產量13.5 萬輛,約占大陸汽車產量的1%,整車生產企業有7家;低速載貨汽車生產企業6家;專用車生產企業21家;零部件生產企業4百多家。雖占全大陸生產比例尚不高,但光轎車就占8,1746 輛,比前期增加169%,呈現驚人爆發力。

 張金鑄強調,福建客車產品在大陸擁有高競爭力,有大金龍、小金龍及新福達品牌,生產能力4萬輛,2009年產量2.4萬輛,占全國的20%左右,金龍客車銷量居全國第一位。加上廈門已被確定為首批大陸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在在顯示福建將是未來大陸汽車業不容小覷的耀眼新星。

 以汽車相關零配件產值來看,2009年福建汽車工業總產值人民幣491.88 億元,其中汽車零部件產值人民幣300.14億元, 占61%。張金鑄表示,福建汽車零配件供應鏈主要集中在廈門,提供戴姆勒、大小金龍汽車等,與整車廠配套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中在福州青口和廈門,維修市場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集中在泉州閩南一帶。

 福建汽車業雖快速成長,但背後卻也隱含許多挑戰,像是關鍵零組件,包括:發動機、變速器等,在發展上相對弱勢,且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逐漸遞減、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等,將是福建發展汽車產業未來的挑戰。

 「期望兩岸汽車產業應加速整合,以台灣作為全球運營資訊中心,福建提供產業集中區、生產基地,兩岸從現有生產環節合作,提高合作層次到共同研發、設計,瞄準全球商機,進軍國際。」張金鑄說道。

(上圖)福建省汽車工業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張金鑄強調,兩岸可從生產環節合作,提高層次到共同研發、設計,瞄準全球商機,進軍國際。

 另一方面,福建省政府為掌握先機,推進汽車產業發展,研究制訂《福建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方案》,有利於加快推進兩地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張金鑄提出兩岸汽車產業可建立的合作模式如下:

  1. 進一步提升兩岸汽車零部件產業合作層次

兩岸汽車零部件產業應同步對接研發基地和製造基地,做到同步設計、同步製造、同步應對瞬息萬變的各種市場變化,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做到立於不敗之地。以福建為生產和研發基地,以台灣為全球行銷中心和資訊中心,做到統籌兼顧、兩岸並舉、各得其所、各盡其力,可以讓兩岸的產業資源獲得最優化的配置,發揮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1. 加快對接台灣具優勢的汽車電子、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產業,擴大研發投入,搶占汽車科技制高點福建具有優勢的客車資源和東南汽車自主品牌轎車資源,可望與台灣汽車電子生產企業共同開發大陸汽車電子產業。
  1. 汽車零部件產業與時俱進,壯大規模、降低成本,為整車廠提升做貢獻

福建提供產業集中區,承接台灣汽車零部件西移,進軍大陸市場和國際市場,積極推進兩岸共同打造進軍國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市場的產業基地。

  1. 兩岸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以福建為生產基地,部分關鍵零組件在台灣生產,利用台灣自由貿易區政策,實現台灣地產標誌,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張金鑄期望,「ECFA協議中,一旦『零關稅』政策啟動實施,兩岸整車、零部件產業可以福建為基地,進行資源整合、並線生產,再返銷台灣、進軍國際市場,有更好的經營環境。」

加速招商引資步伐

 為了讓台灣廠商更了解福建投資環境,福州市青口投資區代表林文特別介紹福建投資重鎮—青口投資區的概況。他表示,福州市青口投資區發展始於1995年,目前整車企業已有2家,分別為東南汽車與戴姆勒。

(上圖)福州市青口投資區代表林文表示,青口投資區將加快招商引資、積極引進缺乏的配套產業,打造完善的汽車產業鏈。

 青口投資區是福建省的汽車工業重鎮,工業總產值超過8百億人民幣,隨著汽車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投資規模也持續擴大。「為了強化投資誘因,福建省在投資區五虎山片區新規劃近2千畝的工業用地,作為汽車發展空間。」林文表示,未來青口投資區將加快技術研發中心建設、並積極引進缺乏的配套產業, 如: 安全氣囊、變速器、發動機等,以及4S汽車銷售專賣店及倉儲、物流、培訓、仲介、維修等配套服務專案,打造完善的汽車產業鏈。

 福建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代表李榮安表示,福建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是由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政府聯合開發,緊臨永安市區的埔嶺,以輕中重載貨車產品為發展主力,園區內以生產出福建第一輛汽車和第一輛重型載貨車的永安汽車廠為龍頭,「做大、做強、做好、做快是我們的發展策略!」李榮安強調, 2009年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的工業產值13.58億人民幣,生產載貨汽車1.46萬輛,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載貨汽車生產基地,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提供財稅優惠政策、適合台商投資,期望加速招商引資步伐,打造永安成為沿海載重汽車生產基地。

(上圖)福建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代表李榮安表示,福建有決心打造永安成為沿海載重汽車生產基地。

【台灣汽車產業】

車載資通訊技術引領風潮

 台灣以靈活、彈性、開放的特質,打造出高科技島享譽國際,在汽車領域也運用ICT優勢,建構車載資通訊產業鏈。資策會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III/ESTI) 暨經濟部車載資通訊產業推動辦公室(TPO)所長張嘉祥表示,2007年車載產業產值為新台幣2千億新台幣,預計2015年可達新台幣6千億元。台灣成為全球車載重要供應國及整體方案輸出國,車載資通訊成為兩岸汽車產業合作的新方向,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促成下,車載資通訊產業推動聯盟(TTIA)於2009年正式成立,藉由擴大兩岸合作、即時應用建置刺激需求、政策鼓勵廠商投入,最終目的是兩岸汽車電子產業互相合作,進軍國際市場。

 張嘉祥建議,兩岸車載資通訊合作的具體做法,可透過兩岸技術分工方式,吸引兩岸業者相互投資工業區,建立汽車電器、電控系統、車載資通訊乃至整車設計等供應鏈,並聯合大陸、台灣ICT 廠商的技術與資源,建立「新思維自主產業標準與技術」,帶動雙邊經濟繁榮。

 張嘉祥認為,兩岸車載合作模式的推動與成功,將可提升產品技術品質與品牌形象,並吸引國外大車廠及其衛星廠仿效爭取合作,拓展全球市場。

 兩岸技術分工躋身國際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陳明德認為,兩岸簽署ECFA應納入小汽車、零部件與工具機等產業,列入早期收穫清單,讓小汽車進口零關稅,整合兩岸汽車資源、技術分工,將會是未來世界矚目的產業標竿。

(上圖)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陳明德認為,整合兩岸汽車資源、技術分工,將會是未來世界矚目的產業標竿。

 陳明德樂觀看待兩岸汽車產業合作,對兩岸汽車產業合作模式提出如下建議:

  1. 新投資或增資擴建兩免三減半優惠。
  2. 主動協助台商企業以優惠價格取得土地。
  3. 加快閩台金融合作支援產業發展。
  4. 建設廈門或福州為新能源汽車模範基地。
  5. 台商企業投資不受外國股權比例之限制。

 與會廠商代表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則看好兩岸合作節能車市場,蔡裕慶認為,「福建的平潭島可作為純電動微型車輛孵化的基地,規劃專屬的城市、法令規範,與福州、廈門等以中大型客車為發展主軸區隔。」他強調,大陸整車產業有成本優勢,台灣有穩定的高階技術管理人才,過去台商投資多集中在華中一帶,但福建與台灣具有鄰近優勢,就汽車產業投資角度,應捨遠就近加強布局。

(上圖)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看好兩岸合作節能車市場,期望兩岸攜手實現進軍國際的夢想。

 全球經濟復甦指日可待,兩岸汽車產業透過務實的交流尋找合作方向,搭上節能風潮與最新科技,實現攜手進軍國際的夢想。

【兩岸汽車產業合作商機與趨勢高峰座談】

主持人:資策會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 張嘉祥

與會者:福建省汽車工業行業協會名譽會長 張金鑄

    福建省機電行管辦副主任 陳傳芳

    福建省汽車工業行會協會秘書長 張子武

    台灣區車輛公會總幹事 陳明德

    車王電子董事長 蔡裕慶

張嘉祥:兩岸汽車產業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找到合作新機會?

張金鑄:

福建與台灣汽車業合作的互利性之一在於具備整車資源,對於要進入整車的企業來說,到福建投資是具有誘因的。

第二就是貿易優惠,我們也在積極爭取對零部件廠商更大的優惠,對福建而言,當前要做的就是先把汽車電子當成兩岸合作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其次,我們也預計邀請學者與廠商共同商議建立兩岸在汽車電子產業的標準,各位來賓提到的以福州、廈門作為新能源車的模範城市,我覺得相當可行,初步可先建設幾條模範公交車線路,我們會再深入研討可行方案。

陳明德:

兩岸簽署ECFA後,可以達成降低成本、擴大市場規模、促進投資自由化、維持區域內經濟平衡等好處,延續這樣的架構來談兩岸汽車產業合作,就有許多做法,像是車型分工,譬如:6種車型,台灣生產2種、大陸生產4種,台灣生產的大陸不生產,運用零關稅優勢相互進口,讓零組件達到量產規模,並擴大市場、發揮縱效。當然中間需要配套措施保障雙方,像是配額管理、兩岸法規相互承認、符合原產地認定標準,以免衝擊原有產業發展。

張嘉祥:兩岸如何加強配套措施,吸引汽車業者投資意願?

蔡裕慶:

兩岸汽車業者近年來有許多交流,就投資角度來看,「遠親不如近鄰」,要捨遠就近思考投資布局。我建議兩岸應加速協商,建設船運設施達成人員跟運輸的便利,節省時間、成本,在未來形成「一日生活圈」。

從大環境來看,金融海嘯衝擊一定會過去,台商投資腳步越來越快速,但大陸員工的穩定性是一大問題,這可以借重台灣成熟、穩定的技術與管理人才訓練大陸本地員工,彌補人才質量的缺失。

此外,福建應積極思考,如何建立吸引大陸內陸「知識型人才」移居福建的優惠,整合兩岸管理和技術人才,解決雙方人員智財權問題。大陸出口型企業可以考慮在法令允許情況下,在台灣設立國際營運跟海外事業管理中心,充分運用台灣豐富的國際化人才。

最後,福建的汽車產業應結合台灣電機電子產業優勢,創造跟大陸其他省份有差異性的車輛產業,台灣也可進口大陸製造的大型巴士、專用車,結合台灣車載資通訊組裝再出口,相當具有國際市場潛力。

張子武:

福建汽車工業行業協會成立數年,目前廠商會員數超過200家,我們一直在研究兩岸法規、政策哪些可以進行對接,找出需求點、滿足企業需求,並扮演政策擬定建議的角色。未來希望能加強交流頻率,建立與台灣汽車產業更緊密聯繫,提供更多的服務。

陳傳芳:

福建致力推動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這也是我們目前較有優勢的項目。目前福建有4個客車生產企業,我們希望能整合這幾家企業的資源,結合台灣相關公協會與車載資通訊聯盟的力量,一起做大、做強,譬如在關鍵零組件加強研發與產業化合作。我們也將持續辦理兩岸汽車電子、車載資通訊交流會議,營造福建成為適合兩岸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合作的環境。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