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務經營的黃金品牌 CPC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啟動

瀏覽數:5592


 全球化與數位化潮流風起雲湧,台灣正面臨全球化的超速競爭,如何加速提升台灣知識整合與創新能力,是強化台灣國際競爭力提升與能否開展新局的重要關鍵因素。知識的創新與研發, 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維繫知識創新樞紐之一,則是大學校院系所的研發成果,高級人才培育是台灣能夠躍升國際的最重要資產。

 國家競爭力之爭,也就是人才的競爭,大學競爭力實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為加速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大學教育扮演關鍵的角色,一方面期望培養出的人才,不只符合產業的需求,更能消除the last one mile,迅速為產業所用,同時於大專校院所蓄積的研發能量與成果,得以引爆國家研發與創新能量。

(上圖)中國生產力中心舉辦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授旗暨啟動儀式,未來將致力協助大專校院創新校務品牌價值、蓄積校務人力資本及促成產學平台發展。

 台灣是全球高等教育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近10 來大學成長2 倍之多,競爭也從數量之爭,進入到品質之爭。囿於教育政策及出生率(少子化)的改變產生了巨大變化,「大專校院」與「學生」間的供需關係,一時之間由賣(供給)方市場轉為買(需求)方市場。

 教育部統計司的適齡兒童入學人口統計推估:98 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人數約23 萬4千人,103 學年度將下降至19 萬8 千人。在出生率持續下降或現行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推估到了104 學年度時的大學招生總人數,將會超越當年度高中職加總後的畢業生總人數。

少子化來勢洶洶

 面對少子化的趨勢洪流,國內大學校院林立,激烈的競爭下,在教育部喊出「退場機制」之際,缺乏競爭力的學校面將臨招生不足而遭到淘汰的窘境。有鑑於此,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C P C) 於6 月22 日於台北凱撒飯店舉辦「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啟動儀式暨「教育產業競爭力提升論壇」。會中邀請教育部林聰明次長、南開科技大學王國明校長、亞洲大學張紘炬校長、亞洲大學楊國賜講座教授、輔仁大學楊銘賢院長及各大專校院校長共襄盛舉。

(上圖)飯店舉辦「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啟動儀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長許勝雄參與授旗儀式,表達對教育產業的高度重視。

 林聰明次長於會中指出,基於培育優質人力,教育整體進路有「三條國道」,分別是普通教育、技職教育與終身教育。舉技職教育的政策方向來說,定位在強化務實致用特色發展及落實培育技術人力角色。教育部擬定十項策略,分別是:強化教師實務學習教學能力、引進產業資源協同教學、落實學生校外實習課程、改善高職設備提升品質、建立技專特色發展領域、建立符合技專特色評鑑機制、擴展產學緊密結合培育模式、強化實務能力選才機制、試辦五專菁英班紮實人力、落實專業證照制度。

(上圖)教育部林聰明次長指出,大學教育競爭力的提升,有賴建立並凸顯特色,培育優質專業人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奠定厚實基礎。

 他也強調,大學教育競爭力的提升,有賴建立並凸顯特色,做好品質,加強國際化,再加上適度的行銷。結合國家產業發展,培育具實作力、就業力及競爭力的優質專業人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奠定厚實基礎。

校務全面品質經營

 中國生產力中心張寶誠總經理表示,中國生產力中心蓄積50 餘年來於國內業界深耕的專業管理技術,結合教育界資深專家團隊於校務經營之專業K n o w H o w 及豐富寶貴的經驗,特別成立「教育業卓越經營服務團」來協助大專校院強化經營體質的服務需求。以客製化、量身訂作的概念, 幫學校找出問題、建構策略、將有限資源整合規劃出特色發展方向,為身處激烈競爭和快速變化環境中之大學學府開創新機,追求永續經營與成長。他指出,面對供需市場的轉變,高階校務經營團隊應審慎考量,導入全面品質管理的思維,改善各個構面的品質力,以打造校務經營的黃金品牌。大學校務的經營模式,除了「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外,逐漸邁向「品牌工程」的打造。

 

(上圖)如何打造校務經營黃金品牌,找到發展藍海,是各大專校院關心的課題。

 在啟動儀式中,張寶誠總經理授旗予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團長楊榮傑,期勉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致力協助大專校院創新校務品牌價值、蓄積校務人力資本及促成產學平台發展。楊榮傑表示,教育事業卓越服務團藉由校務經營體質改善專案,經由診斷及輔導改善,協助教育產業提升優勢,強化核心競爭力,結合中長程校務發展策略輔導,凸出定位及特色,藉由組織文化的重塑,凝聚內部共識,透過專家輔導及標竿學習活動,促成輔導成果內化及校務經營團隊的優質化。

(上圖)中國生產力中心張寶誠總經理表示,CPC教育業卓越經營服務團以客製化、量身訂作的概念協助大專校院強化經營體質,追求永續經營與成長。

打造品牌凸顯特色

 亞洲大學楊國賜講座教授,以「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的策略」為題進行分享, 他指出,我國各大學校院的發展,正面對全球化國際激烈的競爭,而大學教育的成效,將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主要關鍵。

 因此各大學校院亟需以新的思考模式,考量大學本身的資源、條件與發展特色,明確定位,期能發揮獨特功能,全面提升大學教育的品質,追求卓越,迎向國際。尤其是政府亟需積極推動研究型大學,以提升其競爭力;鼓勵大學參加國際評鑑,成為大學追求卓越的指標;建構大學網際網路的環境,以利學術交流,進而提升我國大學的國際學術競爭力。

(上圖)教育產業競爭力提升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共同為教育競爭力的提升腦力激盪,分享經驗與智慧。

 會中特別針對高教與技職校院如何找到自己的藍海?如何引進企業經營理念,提升校務經營品質?以及如何善用資源,加值校務競爭力等議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教育產業競爭力提升論壇」,論壇以「世界咖啡館w o r l d c a f e」模式作為進行方式,特別邀請南開科技大學王國明校長擔任引言人,由亞洲大學張紘炬校長、亞洲大學楊國賜講座教授、輔仁大學楊銘賢院長,產官學界共同為教育競爭力的提升腦力激盪,提出精闢的見解與建議,在咖啡香氤氳中,經驗與智慧薈萃,對於教育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形成莫大的助益。

【教育產業競爭力 提升論壇】

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張寶誠總經理

引言人:南開科技大學王國明校長

與談人:亞洲大學張紘炬校長

    亞洲大學楊國賜講座教授

    輔仁大學管理學院楊銘賢院長

張寶誠(上圖):

 世界經濟論壇於2006年開始首度採用「全球競爭力指標」(GCI)作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主要評比依據,其中「高等教育與訓練」即為九大評比項目之一,顯見高等教育對於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當今校務的經營,與企業經營並無二致,除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外,必須強烈的企圖心,塑造願景與卓越定位,掌握時代的脈動發展,善用策略規劃,建立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導入全面品質管理,提升品質力及創新力,積極邁向國際化。

王國明(上圖):

 過去大學只要做好招生、把書教好,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然而,今日教育環境丕變,一是來自內部市場的競爭,如少子化,但大學家數過多,增加招生困難;二是來自外在國際化的競爭。如WTO的制訂, 國際交流機會增多。大學要與企業一樣具備競爭力,需從過去忽略的企業策略、行銷、品質等問題,才能找到藍海市場。

 企業發展歷程中皆會依據願景、使命、目標,規劃完善的中長程計畫。任何的教育機構也都應發展中長程計畫,然而,大學的人員卻會有規劃上的困難,就可以借重中國生產力中在企業輔導上經驗協助,邀請顧問參與規劃,促成產學更緊密的合作。學校建立發展計畫,一定要邀請產、官、學界資深、有經驗的專家參與。

 大學提升競爭力,需建立一套提升教育品質的方法。建立一套追求卓越的方法,以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且國家品質獎幾個構面中,更講究在創新的觸媒下持續改善,以及進階到標竿學習。

 另一方面,教育機關要發揮影響力,在人才培育與研究發展必需跟企業結合。尤其是台灣的資源有限,更需倚靠產學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企業強調的全員學習或社會強調的終身學習,大學可以扮演多元角色,是影響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關鍵。

楊國賜(上圖):

 我國各大學校院的發展,正面對全球化國際激烈的競爭。台灣於2002 年1 月1 日加入WTO,WTO將高等教育重新界定為服務業,加劇高等教育機構間的競爭。根據WTO的協定,台灣必須對外開放高中職以上的教育市場,在「對等承認」與「學術認定」的情形下,勢必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經營與發展形成嚴峻的挑戰。

 對此,政府機關積極推動相關重要措施,如推動「建立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等,補助國內大學與國外大學進行學術專題合作、建立大學國際化評鑑指標,獎助國際化優異之大學,強化我國大學的國際化。大學本身也應有所作為,積極凸顯自我特色、加強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建立大學校院的策略聯盟、落實自我評鑑機制,增進學校競爭力、建立知識管理與校務管理系統。

 尤其是政府亟需積極推動研究型大學,以提升其競爭力;鼓勵大學參加國際評鑑,成為大學追求卓越的指標;建構大學網際網路的環境,以利學術交流,進而提高我國大學的國際學術競爭力。

 談到大學如何找到自己的藍海?校務經營與企業經營沒有什麼不同。其一是必須定位明確。各大學校院亟需以新的思考模式,考量大學本身的資源、條件與發展特色,發揮獨特功能。

 二是經營品質,有效治理。全面提升校務經營品質,充分授權,分層負責,細節成就品質,追求卓越,迎向國際。

張紘炬(上圖):

 大家都想辦頂尖大學,大學成功的要素在於教師、學生、行政人員的互動與支援品質,學術研究表現越突出,例如:教師知名度、研發成果等越高,學術聲望越高;另一是畢業生的工作成就越高,社會聲望越高,逐步累積造就頂尖大學。我把大學管理分成四類:

 第一類是經營者的管理,採用企業績效模式。重點是把餅做大,包括:推廣教育收入、研究計畫、捐募款、教育部獎補助、學雜費、財務收入等。如果源大於流,就有永續經營的基礎。在節流上包括組織規模和採購,要思考如何將流出去的錢循環回來。

 第二類是教學系統的管理,採用協調、競爭、整合模式,要把每一位老師當成專家。重點有兩個:第一在於彙整專家學者意見的觀念,透過協調機制產生教師遵循的政策;第二是結合各學術專業及相關研究能力,尋求共識,透過競爭、整合的功能,創造突出的研究成果。

 第三類是行政系統的管理,有三項重點:第一,因為要遵從上層命令,比較沒有彈性,因此一定要工作簡化、制度化、充分授權、分層負責,提高效率。第二,提高行政技能、工作滿意度。第三,重視效率與效果,這是最後達成的目標。

 第四類是衝突的管理。校長擁有人事權,無論衝突多大,一定要達成共識,目標是塑造和諧的校園。另外,在教學品質方面,老師除了要教學生如何學習,自己本身更要研究「如何教學」及「學習如何教學」,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學習效果才會出現。

楊銘賢(上圖):

 輔仁大學管理學院於2005年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聯盟(The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 認證,認證標準量化與質化並重,強調每間學校應有自己的使命目標、特色,除評鑑學校、老師,亦重視學生的權益與學生教育責任與參與。

 談教育競爭力的提升,喬治.凱勒(George Keller)所著《學校可以這樣經營:一所不知名學院如何成為全美前300大的故事》一書很值得參考,1889年創立於美國北卡羅來納中北部的依隆(Elon)學院,成立以來給人的印象只是「一所微不足道的地區型學校」。校長過的是躲避債權人、借錢以及努力掙扎招收學生的生活。自1973年起,經過一連串的變革與努力,至今名列全美最好的3百所大學之一,吸引了來自全美48 州的學生。

 歸納依隆改革成功的關鍵做法,包括:

  1. 品質經營:處處看得見品質,從小地方到大方向都看見全面品質經營。
  2. 策略規劃:策略性地規劃未來,將全體教職員結合為緊密合作的共同體。
  3. 以人為本:重視每一個學生及老師的需要,透過溝通,達成共識。
  4. 卓越的定位:追求獨特的定位,不追求第一,而是追求唯一。
  5. 回到企業經營的本質:追求如企業般的成長。
  6. 創意的行銷:重新定位學生市場,據以擬定創新的行銷策略。

 以上的思維與做法,值得大家在推動校務經營時加以參考與學習。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