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企業再造》一書引領全球管理典範移轉的學者Michael Hammer在其最新著作《The Agenda》提及新世紀企業致勝議題中,「共同營造運籌體系、專注顧客真實需求,提供殺手級應用的產品與服務」的觀點正是21世紀企業最重視的課題。而如何掌握價值創造體系中的核心優勢,專注建立差異化能力,以突破關鍵瓶頸、彰顯跳躍式價值,將是企業決勝市場的關鍵所在。
企業在追求願景與目標的歷程中將不斷遭逢各類問題與危機,企業如何在市場機會成本的限制下落實「聚焦」策略,運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價值」,是微利趨勢下企業不可或忘的新思維。
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以色列的物理學家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博士於1976年創設了Creative Output Inc.之後,提出最優生產技術(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強調任何企業的終極目標即在經營歷程中持續獲利,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在增加營業額的同時,減少庫存和管銷費用。它是繼物料需求規劃(MRP)和及時生產系統(JIT)之後又一項組織生產的新方式,同時也是限制理論的思想發軔。
1984年Goldratt博士在其著作《The Goal》中揭櫫了企業持續改善績效的方法。他認為每個企業體都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各有其追求的目標,系統中必然存在著影響其達成目標的限制因素。而後將其成果概念發展成為限制理論,後續更將「突破關鍵瓶頸以發揮最大效益」的主張運用在「專案管理」領域,以及在「管理會計」領域中強化開源觀點提升企業有效產出。
限制理論的管理哲學可歸結為以下3點:
1.企業為一個整體,管理應依整體效益考量。
2.系統中局部效益最佳,不等於整體效益最佳。
3.系統總產出受限於系統中瓶頸之產出水準。
限制與瓶頸又分為有形與無形兩類。有形的實體(Physical)限制包含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市場、供應鏈與價值網中的成員、機器設備及原物料......等;無形的政策(Policy)限制包含組織體制、政策制定機制、管理系統、組織成員價值觀、組織文化......等。以現實企業經營管理角度觀之,目前普遍存在的關鍵限制與瓶頸如下:
1.策略規劃面:
經營目標未能預應環境動態之變遷,策略無法滿足顧客的多元需求。
2.生產管理面:
將資源閒置即視為浪費,成品與在製品存貨視同資產。
3.行銷管理面:
認為提升產品設計、製造與推廣能力即可提高產品市場價值。
4.財務會計面:
認為營運成本降低即為獲利,局部效益提升即能提升整體效益。
5.運籌管理面:
認為推式庫存管理的迷失,將貨品送至經銷商即視為銷貨。
限制理論對於企業經營策略的整體思維強調:「在企業願景塑造、營運目標設定、經營策略形成、企業政策研擬、作業流程實施以及經營績效評估時,不斷以系統思考的程序探尋企業經營的關鍵瓶頸,將資源聚焦地導入以管理瓶頸、突破限制,杜絕企業的劣質慣性,避免重蹈覆轍,使企業在極短時間內及無需大量額外投資下,獲致運作及營利上的顯著改善。強調定義限制與管理其關鍵來達到組織的目標。」
限制理論在90年代逐漸由管理哲學配合落實改善方法論以及績效衡量指標形成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只有不斷創新與變革才能持續地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企業有必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緊要的環節上去,強調決策溝通與團體協作,體現「抓住重點,以點帶面」的管理思維。
現階段,所有的企業幾乎都在追求由Z(Normal企業現況)提升至A(Good優質企業)甚至A+(Great卓越企業)的發展境界。要想成為卓越企業,如何找出各項限制因素與瓶頸問題,並利用正確的手法加以突破,將是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
筆者建議企業整體運作模式應該由「創新思維」啟動,在「共識的經營理念與願景」領航下,營造出組織共享的價值觀,建構獨特的商業模式;進而導入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強調價值創造體系中有限資源的效率化配適;由平衡計分卡(BSC)的策略地圖展開一系列價值創造策略與方案以及績效評估制度,提升顧客關係管理(CRM)的功能;在體系中應強化供應鏈管理(SCM)的協同(Collaboration)機制,達成關鍵瓶頸的突破,真正讓企業運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價值;最後落實知識管理(KM),將經營Know-How加以蓄積、加值、分享、擴散,以建立企業持久性的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進而創造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刊登於2004.6.6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