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當責、承擔責任與盡力負責(Accountability, Responsibility & Conscientious)

瀏覽數:50722
關鍵字:


『當責』是最佳領導力的集大成

  老闆或主管常常問屬下的幾個問題:

  • 誰要來解決這個問題?
  • 誰是主要負責人?
  • 有沒有人願意承擔這件事?
  • 什麼時候哪個部門開始會把事情做對?

  令人遺憾的,常常會沒有人可以當下自動的勇於舉手承擔。那些能信賴,有責任感的主管,又常常要再等待一些外部顧問或第三者的機制才能讓正版當責的力量釋放出來。等著被告知、被推拉、被鞭策或者是被大聲咆哮後,才能負起當責,被動式的順從老闆所要的領導方式。

  必須是要由內向外的發自內心,以行動力出來的責任,在西方企業中,這個觀念很早以前就深植於人心,東方人的當責觀念普遍的不足。現今觀念已經成為一個管理時尚潮流,企業中人人談論個人歸屬,誰該負什麼責任,清清楚楚且明明白白,這會讓直接、間接及利害關係者的關係,人與人間的相互溝通與協調可以獲得相當大的改善。

  現在企業管理者,領導力的培養與學習力已呈現冪次方的成長,企業中很多領導人的工作是不斷的在學習新知,由當責中去「獲取」一種技術、一種技能與知識的增長,這是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領導者最重要的一個價值力。

  當責的領導者,實施當責式管理,鼓勵員工當責,學習及鞭策自己(利他)進而改變了所有企業員工的人格特質,超越了自我,改變了自己的心智模式,成就最佳領導者的當責執行力,以團隊合作共同完成使命,所以;當責是最佳領導的集大成[註1]。

對擔責的開端就是理解當責

  「當責」一詞,來自於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見解,在目標式管理一書中說明,當責是談到目標、期望、成果等[註2]。當責其實不用管理大師強行套入到管理理論書中讓讀者知道,而是很自然、很清楚,自然流露的方式延伸出。

在企業中領導者或是工作者大家的目標及期望在哪裡?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執行?這就是當責的所在。要先理解當責在團體中扮演的角色,這是個人乃至團隊中,大家共同的語言。不阿諛奉承做作的心態,而是發自內心一個真正願意承擔起的責任及榮譽感,再多的矯情話,不是領導者想要聽到的。

所以;大家都清楚知道當責的意義,目的是什麼?目標在哪裡?更努力更有自信的去承擔起自己應當負責任的那一部份,這就是對當責的理解,也是開啟自己願意擔負責任的開端態度[註1]。

擔責的力量是不管在哪裡都能使人成長與強化人格特質

  身為人,本來就該承擔責任,也因為責任,才使我們能成為有價值的人,有人會抱怨的說:過有意義的人生是太過有責任感,卻又給自己帶來生命中無法承擔的責任,該負責任的人不再心甘情願,接受的人不再感恩領會只因凡事都有個限度。

  我們常常把100%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背後放馬後炮說真差勁,都沒有擔負責任努力去做,要是我做得話一定會盡最大的責任努力去做好;在當下如老闆或主管請這位仁兄擔責去做,那這位仁兄又會說有事情,可以請某某人做等等的風涼話[註3]。

  從今天起,我們不要再說這種不負責任使人很反感的話,改掉這不好的習慣,學習努力承擔責任的勇氣,努力學習淵博的知識與廣泛的閱讀,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更有責任感。很有學習新知的動力,也願意去承擔別人認為很棘手的工作任務,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註4]。

  如同,遇到2008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筆者服務的電子科技公司,被迫每月休長達一年半時間的無薪假,筆者那時有工作與照顧家庭的責任,休無薪假時,還要被要求在休假時間到公司上班,且要共體時艱,擔責多能工的角色。一個人要負責3個以上的工作,且要代理休無薪假同事的工作,這時有些同事不願承擔非他自己應盡的責任,選擇負面的工作態度,與主管對抗且咆哮的大聲說話。

  有理與願意擔責的人大多輕聲細語,而那些無理與不願擔責的人大多講話大聲,不願自承上級長官交付的責任,到最後只有被歸類為沒有貢獻且是無價值的員工。當時,筆者以正面的態度,選擇承擔工作與家庭的責任,不能節流只有開源的正面思考,多方面的開闊自己潛在的能力,如投稿品質學會之品質月刊、兼職顧問講師,利用這段時間到學校進修充電完成碩士學業。

  我們該責怪人或環境的因素嗎?要找誰當代罪羔羊?這些負面推諉責任的態度,從今天起,就先超越自我,擔責使人不管在哪裡都能成長,強化自己的人格特質,並且也能潛移默化推己及人,這樣才是一個可擔責的好員工和好父親。

擔責具有支持改變的力量

「負責是保持回應的能力」此語出自美國管理大師 勞勃.鄧肯名言。

  真是難以置信,這是怎麼發生的?常常發生這種事時,不經意的會脫口說出這一句話。

  曾經有位美國負責鐵路管理的主管,在面對一列火車脫軌事件後,造成州際公路封閉三天,民生運輸遭受重大停擺後,經過事實的查證,確認是火車管理的制度問題時,在一次公聽會上,選擇了勇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向罹難者家屬與上百位公司同仁家屬、工會成員等說明,這次火車鐵道意外,是一件火車鐵道管理上的一個破損機制造成,當這起重大意外發生時,我是主事者因此我要當責,要擔負起責任,採取行動修補問題缺口的時候,請求你們的幫助。

  說完這些話後,原本擔心會有人鬧場滋事的情形發生,意外的竟得到大家的鼓掌支持,鼓勵的說這是第一次我們聽到管理階層的人承認錯誤並願意承擔責任,改革管理上的缺失[註1]。由以上這一例子,說明了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一件事件的發生,最終是「人」要承擔責任,而不是空頭敷衍了事想習事寧人的官僚作法,對任何一件事,重要的責任有義務去當責,且是承擔起責任去履行,往往有人擔責後,會由責任的履行層面上影響著其他人,進而支持改變的力量。

當責與擔責是自律,也是他律

  當責與擔責是彼此獨立卻又互相有關聯,現在我們知道,負起當責才是最佳的領導力,但是注意當責與擔責不是被動的名詞,這兩者都是動詞,是執行、貫策與承擔的使命感,人們應該基於自己的良知、信念、覺悟,自覺自願地履行責任,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獻,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不履行道德責任或不履行法定責任,這些都會受到社會良知的譴責和唾棄,最終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懲處。

  在公司組織內,聰明的經理人都知道,第一步先當責,先義務當起責任感,再來承諾的擔責,要付諸行動的盡責,盡力追求成果。

當責與擔責是『盡責』交織的總體

  近年來,有識人士說到:中華民族是勇於承擔責任的民族,勇於承擔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最顯明的例子是古代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後主劉禪明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北宋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南宋名相文天祥在獄中寫下正氣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朝抗鴨片大臣林則徐銘志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中華5千年文化中,有擔當責任的賢儒及政府官員,遇到國家存亡之際,完全不以個人私心為考慮,勇敢挺身而出,盡忠職守,責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傳的思想標竿,這是中國5千年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很值得現在企業領導者和個人的學習標竿。

  擔起責任和盡力執行責任的成果,是對應統一的。沒有無責任的擔責,也沒有無盡責的承諾,所有公眾人的權利,往往是所有第三者的責任;一個人的責任,往往是他人的權利,想要享受一定的權利,必須盡到相應的責任;盡到一定的責任,才能享有相應的權利。

  所以,當責與擔責是盡責交織的總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都以責任相聯結,都通過履行責任來體現,來昇華。每個人只有在全面盡力履行責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每個人只有在推動公眾利益的社會進步中,才能實現個性的豐富和完美。

甘願自承「我的」部分是當責、擔責與盡責的學習力來源

  大難臨頭,責任降臨我們時總是學會先迴避有關的責難,很少有人會先想到甘願自承我的部份,這是天生的習性。個人願意自承我的部份,改變自己,自發性的當責,將是改變他人及團隊的不二法門。

  改變不僅能讓您跳離現在繼續遭受受害者的循環,而且還能創造出生命的奇蹟,負責任的肩負起對自己的那一部份,更對團隊有帶來加分的作用,公司將會由逆轉勝,擺脫一直處於低迷氣氛的受害者循環夢魘,成功將指日可待。

  一個有當責的人對於自己份內的事必然會全力以赴(當責),非屬份內的事也願意多承擔一些(擔責),以達成目標。在公司組織中的每位成員,如果大家都能學習「當責」的做事態度,無論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不卸責、不敷衍、勇於接受挑戰(盡責),必能提升工作的價值,創造更大的成就[註4]。

從當責、擔責到盡責.就甘心接受且盡力負責吧

  不要逃避、不要推諉、一定要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到讓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非要我或這個團隊不可。做到這樣,相信你已懂得當責及擔責到盡責的差異化在哪裡?我們是否真得要自承屬於自我責任的那一部分,當我們真正暸解了上述的真義,責任才真正降臨到身上,才能真正啟動當責,當知道擔負責任的偉大後,就盡力負責吧。

結論

  中國生產力中心張總經理寶誠,非常推崇當責式管理的真義:當責指的是「一種允諾、一種義務,不只對自己還要對週遭其他人,交出一個特定的、已約定的成果。」張總經理在CPC公司的宗旨上以當責衍生到擔責與盡責,勉勵時下的企業人,人人懂得當責,要有肩膀,要能擔責,不計成果,過程中有許多的承諾,而承諾中就會奉獻自己,盡責執行行動,達到目標,共享成果。

【註】

  • [1] 張文隆譯,2008,當責式管理,中國生產力中心,台北。
  • [2] 陳智文譯,2004,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城邦文化發行,台北。
  • [3] 郭進隆譯,2004,第五項修煉,天下文化,台北。
  • [4] myMKC管理知識中心,【經管寶酷】總經理專欄。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