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流程與資訊管理-企業現代化的核心關鍵

瀏覽數:6520


 

  一般人總認為資訊不外乎就是電腦,大部分的老闆們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認知,總認為公司內的資訊部門人員不外乎是幫同仁們解決跟電腦有關的各種疑難雜症,從電腦的軟硬體安裝與中毒的處理都是資訊部門人員每天必須要面對的事情,如果資訊人員也以這樣的角色自居的話,那資訊人員在組織當中的定位就開始有了大問題了!下面筆者想要以企業流程資訊化為例,來探討資訊部門在組織中的定位與重要度。

一、 傳統的企業流程

  一般人總覺得資訊與電腦脫離不了關係,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沒錯!電腦是一個計算的工具,軟體系統是一系列運算邏輯的集合,我們運用電腦來執行軟體系統,對企業日常運作所產生的各種資料進行一系列的運算與管制,所產生的資訊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參考,這就是資訊管理的基本意義,但是如何才能產生企業經營所需的資訊呢?

  首先,我們先從傳統的書面表單來談起,表單是企業流程的載體,表單上記載了許多的營運資料,例如:訂單記錄了客戶資料、銷貨資料、應收帳款、交期與送貨地點等資料,這些資料將是整個企業流程的觸發點。

  以往書面資料寫完後就轉交相關單位把這些資料逐一騰出到各個對應的表單中,例如,生產製令單、採購單、收發料單、出貨單…等等單據,最後再把這些單據的資料逐一彙整結算出營運的相關成本與獲利數據,用以評斷企業營運的績效良莠與否,這些數字往往無法及時取得,僅能從報表結算統計後才能得知,但這已成為歷史資料了,要如何能以應付現在多變的環境呢?

二、 企業流程的合理化

  資訊系統的導入與運用,目的在於加速企業流程的進行,這個加速動作可以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向的,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正確的流程,資訊化後會加速結果的產出,如果是一個錯誤的流程當然也會加速錯誤結果的發生,所以企業在導入資訊系統時必須先思考,現有的流程制度是否適合於資訊化的作業模式。

  以ERP系統的導入為例,如果只是買了一套軟體,上完教育訓練之後就想要能夠順利上線,這個結果可能是會以失敗收場居多,那要如何才會成功呢?企業高階管理者的全力支持是必備的條件之一,如果沒有高階主管的支持,要成功導入更是緣木求魚。

  首先,需要先請內部的資訊人員先將企業的各項作業流程先彙整出來,逐項與系統廠商所提出的系統流程互相比對,並請系統廠商展示系統,從訂單開始一直到出貨完畢,整個跑跑看是否順暢,另外還需彙整現有流程與ERP系統流程的差異點,了解並評估差異修改的幅度與所需的預算,才能進入採購系統的階段。

  後續在導入系統的過程當中還須與系統顧問逐一審視現有流程如何於新系統上運作,並了解原有流程中的管制點的意義何在,在新系統上又由如何實現,經由這些檢討過後,適時的修訂現有作業流程,或是委請系統商調整或修改系統以因應企業的流程需求,經由此項過程以確保企業流程與系統流程能夠合而為一,才能讓系統上線時不會因為流程問題而窒礙難行。

  最後的階段才是使用者的教育訓練,要求使用者依照調整後的流程和系統,依序填入相關的資料,讓系統能依預定的設計邏輯產生相關的資料來協助流程的管制與資料的運算,確保各項料帳的異動資料能被正確的記錄下來,彙整後成為企業營運的參考資訊。

三、 資訊管理的價值

  現在的企業大多已經有了初步的資訊化,也已經導入了相關的資訊系統,使用者只知道要登打許多的資料,但是這些動作的意義是甚麼呢?單單只是為了產生可以列印的表單而已嗎?不是的,這些動作是為了收集企業日常營運的資料,目的是能夠產生出可以供營運決策所需的資訊。

  然而這些資訊往往分散在許多的資訊系統當中,又可能分屬在兩三個不同的資料庫當中,格式也不盡相同,這時候就需要資訊人員的專業能力介入了,身為企業的資訊部門人員,往往練就了一身的專業知識,對於企業本身的運作流程也是最為清楚,這時候如果能運用本身對於企業流程的了解,在適當的時候產出合適的資訊來提供給管理者,讓現有的資訊系統產生更大的效用,例如:透過歷史的銷售資料來預測未來的銷售狀況或是彙整出最佳的生產排程狀況…等等。

  資訊部門其實是整個企業的戰情中心,所有的外部與內部的相關訊息都應該彙整到這裡來,藉由各種資訊系統的建置,來完成資訊的收集與彙整,就有如美軍的神盾級戰艦也是透過各種雷達來偵測外部的變化,所有的雷達接觸都彙整到戰情中心,作為司令官接戰的研判資訊;企業也是如此,妥善的運用資訊系統更能讓企業能夠快速地回應內外部的各種變化,快速應變為企業生存的不變法則,唯有資訊與制度相輔,方能成就基業長青。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