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耗用下的廢棄物回收與管理

瀏覽數:7133


一、廢棄物像會長大的一座山

  垃圾場中的廢棄物是人們日常生活活動中所產生的,一般可分為工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目前已知世界各國的廢棄物已經多到驚人的程度,根據環保署的一項統計數據台灣地區在民國70年代約日產17000公噸廢棄物,年產約600萬公噸,比農作物稻米的產量約多1倍以上,而且每年以約8%的驚人速度繼續成長增加,每年光花費在處理廢棄物的金額約3.5億元左右。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高,尋找處理掩埋廢棄物的場所日漸尋找不易,加上現在國人環保意識抬頭,大家都不想與廢棄物掩埋場為鄰居,時常聽到抗議抗爭事件發生,廢棄物與人爭地的問題,是大家不願意面對的真相,而近年來這樣的情形也逐漸形成一種NIMBY(Not-In-My-Backyard)不要倒在我家後院的心態,可廢棄物卻又像會長大的山一樣一天比一天增高。

  除了造成環境傷害問題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會影響空氣、土壤、水體等多方面的汙染,當廢棄物直接傾入水體中或在陸地上被雨水沖刷進入水中,會汙染地表水源;當廢棄物長時間放置久了,經過日曬雨淋之後,發出的惡臭隨著風飄散,汙染環境空氣,廢棄物中的病原體如傾入土壤中,會汙染地面種植的水果蔬菜,吃入人體中,會發生疾病影響健康,而有機廢棄物還會因發酵產生易燃的甲烷造成火災。

  大量的製造廢棄物真得是一項多重罪惡,在國內土地空間有限,人口眾多,資源貧乏的現實環境中,一方面是浪費寶貴的資源,一方面是增加處理的麻煩和佔去可利用的空間,同時也產生更多的汙染,破壞大自然生態的平衡,如果我們要是不設法減少廢棄物的份量,它就會像是一座會長大的山一樣,占據了國內國人的生存空間乃至地球生存的空間,恐怕到時候有一天我們都不得不每天與廢棄物為鄰。

二、廢棄物減量及回收

  現在可用資源已經出現耗竭(Depletion)之情形,廢棄物資源回收(Recycling)已漸漸成為環境資源管理的核心議題。廢棄物顧名思義就是廢棄不能用的東西一點價值都沒有,這是以前的思維,我們換另一個方向來思考,廢棄物的焚化處理它是一個保命的產業,把有危險、有危害的莫名其妙病毒把它燒毀掉,如禽流感與SARS的病毒。當然焚燒這些廢棄物與病毒,並不能帶來另一種價值的產出。

  近年來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已由傳統的廢棄物排放管末技術,改採以由產源預防減量與回收再利用,執行廢棄物減量的工作,很具體也很有效,這樣不但能使單位產品所產生的廢棄物明顯的感覺到有減少,而且在同時間也將汙染危害相對的降低。

  以國內半導體產業為例,以高濃度硫酸雙氧水作為晶片(晶圓)洗淨液,傳統處理法是加水稀釋,當作廢水處理,無任何回收再利用技術;現在的新技術是改採添加硝酸,可以減量晶片(晶圓)洗淨液,再生硫酸、合成原料及廢水處理劑,達到資源有效利用又可以減輕廢棄物汙染控制的費用。

三、廢棄物再利用

  以往廢棄物被人們隨意丟棄,包括容器、食品、家電、建築與公共建設廢材等,將這些廢棄物「回歸大自然」以棄置或掩埋的方式處理。在最近這幾10年間,已經被陸續施行以資源回收取代廢棄物隨意丟棄,這股環保潮流與資源回收觀念,也在最近幾年間根深蒂固於國人的心理內不可逆轉,如慈濟功德會資源回收站。

  然而以目前大量生產的國內經濟社會而言,即使可以減少廢棄量,也未必很難對所有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再生,今後刪減許多廢棄物最終處置的量是必然的趨勢,而以高品質、高效能的廢棄物處置,也是最急迫需要的。

  為了加強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經濟部依照廢棄物清理法之規定從嚴擬定「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提供產業企業處理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的依據,此管理辦法中明定了事業廢棄物再利用之二類方式,其分為:

  1. 採取廠內自行再利用者:逕依法規定辦理後,得為再利用。事業非屬公告指定,應檢具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者,得逕行再利用。
  1. 非屬前項公告之事業廢棄物種類及管理方式者,應經過經濟部許可使得再利用。

  前項經由經濟部許可分為以下兩類說明:

  • 個案再利用許可:由事業及再利用機構共同提出申請,取得許可。
  • 通案再利用許可:再利用之事業廢棄物種類單純,得由領有工廠登記證之再利用機構提出申請,取得許可。

  另外國內環保署已經公告再利用事業之事業廢棄物明定有十五項目,內容包括(1)廢鐵(2)廢紙(3)高爐石或高爐渣(4)轉爐石或轉爐渣(5)水淬高爐石或水淬高爐渣(6)脫硫渣(7)廢木材(8)廢玻璃(9)廢白土(10)廢陶瓷、磚、瓦及鑄砂(11)單一金屬料如銅、鋅、鋁、錫等(12)廢酒槽(13)酒柏(14)廢塑膠(15)瀝青混凝土。

  以前廢棄物任憑不肖惡質的業者處置,反而衍生出另一種公害問題,而這也是現在國內包括政府單位、地方主管機關、當地居民與廢棄物排放企業都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國內環保署也藉由資源回收與污染防治,加上民間和社會團體的環保意識抬頭之際,希望能在多方主體協助配合之下,迅速實現順暢的廢棄物處理流程及確保排放出口無公害危險的廢棄物處理目標。

  讓人「儘可能不要丟棄廢棄物」是現在環保署推動的一項政策,也是一句流行的順口溜,意思為在丟棄廢棄物前想一想丟棄的廢棄物儘可能作為資源再回收使用,而對於一些真正無法使用的廢棄物則要善加處理利用。

  比如容器包裝資源回收塑膠袋與塑膠容器、寶特瓶的資源回收等;食品資源回收如廚餘、餿水油的循環資源再利用等,由觀念到行動,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改變生活型態,如隨手關閉電燈開關,減少使用日光燈管,家用電器設備不用時拔除插座等避免能源的浪費,在生活物質豐裕,處處講究便利的生活中,要讓民眾(大家)將原有的生活型態轉換為處處顧及環境與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方式並不容易。

  但是假若我們生活在台灣上的每一個人若不能以更具前瞻性的觀點來審視自己週遭環境,時時刻刻想到(你)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並且身體力行的話,那麼就更別奢望有誰能為你解決環境問題,現在我們用於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的時間也已經所剩不多,需要多加把勁的努力,廢棄物再利用我們應該改變的行為態度參考如下【表一】說明:

【表一】

四、廢棄物管理

  21世紀被稱作為環境的世紀,人類若無法與環境和資源共存,便無法得以繼續發展,而能夠實現這一切的只有科學化的廢棄物處理技術與機構成立,以高度的經濟成長有經濟4小龍之首的台灣,在這40幾年來成就實現經濟成長,努力朝環保與舒適環境兩全的快樂成長社會目標前進,以往為了替國人帶來富裕生活而研發出的科學技術,竟意外地產生公害與危害地球環境等負面問題。

  如環境荷爾蒙,抗生素產生了耐藥菌,基因轉換技術-細胞因融合技術導至生命倫理危機等問題,這是當初所未料到的。說來有點矛盾,台灣靠著增加經濟活動發展而投入大量資源與金錢,結果卻產生了環境負荷等不良影響,「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物時代」,是否能藉由科技之力來大幅轉換成可抑制廢棄物消耗的資源化產業。

  日本前環境廳長愛知和男先生,曾在一次的專訪談論中提到,環境問題的原點在於生活型態。意思是拋棄式產品、人民大量消費與大量廢棄的生活型態,才是環境與資源損耗的問題所在。

  這句話說明了現在人類對CO2排放、廢棄物處理問題、大量的民生消費、大量的垃圾廢棄物才是使地球日益變壞最大的元兇,21世紀科技的發達,人類文化的先進,造就了生活水平的提升,隨著時代演化而成的一種消費型態是大量的消費與製造垃圾廢棄物,目前我們人類所經營的生活方式並不能說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一個理想的國度是一個重視環境價值與資源循環利用的型態,我們必須努力朝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物的社會型態轉變為循環型的社會型態。
   
五、有效管理廢棄物.以企業經營的模式來管理廢棄物產業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你丟垃圾我撿垃圾,不要隨便亂丟垃圾,在現在原本被大家看來不起眼的垃圾、現在卻變成一個很大的產業,從環保署最近統計的一項數據,一年約有70億元以上的垃圾處理費用,就可以想見這是一個能源損耗下的另一個綠色產業。

  現在垃圾不再是垃圾,只要能將廢棄物經過循環處理,把原本是廢物變成是一個有用的產物,如何把一噸的垃圾,變成是一個三噸的資源回收價值,廢棄物源頭減量管理政策,目的就是在減少資源浪費,針對日常生活中的一次使用產品,評估規畫採源頭減量措施,以減少資源浪費,同時改變國人拋棄型的消費型態。

  舉竹南科學基地內的環保園區,由政府、民間企業、學校研究機構等合作,將廢棄物經過循環處理達到資源回收利用,把上、中、下游的資源回收單位連結在一起,目的在達成不再以廢棄物為收集囤積目標,而是要成立一個新興綠能產業,一般而言廢棄物其大部分都是有用的,或者至少它曾經是有價值的東西,將資源回收與廢棄物管理,以企業的模式來經營管理廢棄物產業,適當的處理回收,廢棄物不一定是環境的負荷,反而能創造出許多的財富。

  廢棄物以焚化處理是一個快速的處理方式,如果管理好得話,可以兼具廢棄物回收資源處理與能源生產的雙重價值效益,可以充分利用發揮它的特性;恐怕有一天我們都將與廢棄物為伍,相信這是大家所不願意的生活,有誰會想要每天與廢棄物為伍,這是一個心態問題,我們每日所製造廢棄物的量很驚人,尤其是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同於空氣汙染、廢水汙染及噪音汙染,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將會造成更多的生態及環境的多重汙染源頭。

  假若把廢棄物以焚化處理,並且將焚化爐經營管理,當成是一個產業經營,而且焚化爐通常以廢棄物和垃圾為材料,兼具了廢棄物、垃圾回收資源處理與能源生產的雙重價值效益。

六、結論

  人們可以從自然界中獲取所有的環境資源,然而人們在利用完這些環境資源後,常常會有廢棄物的產生,過去;我們常常把廢棄物回歸大自然,在環保意識逐漸高漲之下,國人在廢棄物減量、回收、再利用、有效管理正刻不容緩,需要多加把勁來實現它。

  國內這幾年在資源回收上做得不錯,國人也漸漸重視到資源有限,需要減少浪費能源,並且也會將廢棄物分類管理成可燃性、可回收、一般垃圾等,這是一項可喜的事情,證明了國人對環境與能源耗用下的危機意識,把廢棄物處理好,創造一個可與地球和平共存的成長環境,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來實現地球永續,對環境友善與廢棄物減量、回收、資源利用的善加管理。

 

【參考書籍】

  • 李育明,2007,認識綠色能源,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與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出版,台北。
  • 陳昭義,2006,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28期,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台北。
  • 張穗蘋等,2004,環境科學概論,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編印,台北。
  • 歐陽嶠輝等,2002,環境工程概論,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編印,台北。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
  • 經濟部全球資訊網 。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