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幸福的幸福指數

瀏覽數:15109


一、前言

  近年來,除廣受大家重視的全球競爭力及國家競爭力相關指標外,幸福程度也成為國民及政府所重視的部分。幸福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幸福程度的指標體系。而最早將幸福此概念量化為指標體系為南亞國家不丹。隨後,全球各國皆陸續提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指數」,以向全球表示國家的「幸福快樂程度」。國民的「幸福」似乎也成為除了「經濟」、「政治」等議題以外,新興的重要議題。

  從國際趨勢來看,愈來愈多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不丹、中國大陸、英國等)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開始建立幸福指標系統,而且將其應用在政策規劃與成效考核上。另外,對於民眾個人而言,如果能找到一些客觀的心理健康指標,與民眾的生活滿意度或快樂幸福感是有關連的,那再針對這些相關指標設計社區幸福方案,或許有可能改變民眾的一些主觀感受。

二、幸福指數的衡量方法

衡量「幸福指數」的方法主要可分為三類:

(一) 主觀指標體系:

  不丹、英國、OECD等國均採用此方法,其主要透過問卷調查及訪談進行調查,以衡量受訪者的生活滿意度(收入、就業、健康、休閒等),以及對社會、生態、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主觀評價。

  此體系優點為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但由於受訪者受訪時的狀態以及對幸福的理解等內外部因素干擾下,調查結果信度學術度的質疑。

(二) 客觀指標體系:

  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荷蘭社會研究所的生活狀況指標等,以通過客觀統計指標通過計算公式的客觀評價法,反映居的生活條件狀況(如衛生、教育、環境、壽命、生活質量等。然統計指標資料很難反映出如對工作滿意度、對婚姻滿意度、對政府治理滿意度、生活安全感等等。

(三) 主觀與客觀指標結合:

  法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衡量委員會之幸福與經濟發展程度、中國民生指數等,採用主觀與客觀結合評價法,這種方法雖彌補前兩項方法的不足,但存在主觀與客觀評價間的權重問題。

三、現有之「衡量幸福的幸福指數」

  在「幸福」逐步受重視的現在,如前述所言,世界各國及大型經貿組織皆不再僅僅重視經濟指數的高低起伏,亦開始對於人民的「幸福感」有所重視。因此,茲針對現幸福指數始祖-不丹,及其他大型經貿組織與台灣提出之幸福指數進行說明。

(一) 不丹-國民幸福指數

  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是評價生活質量的指數,比國民生產總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GDP)更全面,並更注重精神上感受。GNH由前不丹國王於1972年提出,其對於GNH的解釋為建立一個能夠為不丹基於佛教精神價值觀的特殊文化而服務的經濟環境。和大部分道德上的目標一樣,容易陳述難以定義。然而,它成為不丹五年計劃和其它與經濟發展相關計劃的統一願景。

  依照傳統發展模式,經濟發展成為最後目標。GNH理念強調人類社會真正發展是物質和精神同步發展的,並相互影響,其四大基本支柱為平等穩固的社會經濟建設、文化價值的保護和發揚、自然環境的保護及高效管理制度的建立。而政府將之分為心理幸福、生態、衛生、教育、文化、生活水準、時間使用、社區活力及良好的管理狀態此九大類,每一類都有相對應的指標,最後發展出涵蓋國民生活每個面向的指標,比如心理幸福包含祈禱頻、冥思、自私自利、嫉妒、同情、大方、挫折及自殺念頭等。且每隔兩年 政府會對此評量機制進行修改調整,以求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

  然批評家則指出GNH依賴一系列主觀對於生活質量的評斷,其實政府可以根據其適合的方式來定義此指數。就不丹而言,其將非法入境的10萬尼泊爾人驅逐出不丹國境,取消他們的不丹國籍。此將降低不丹的GDP,但不丹政府卻宣稱此舉並沒有降低不丹的GNH。GNH的幸福定義與衡量結果,見仁見智。但也可見,對不丹人而言,幸福與經濟的發展、金錢的擁有間,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不丹人的國民幸福指數為各國政府提供新的思維,當瞭解什麼是幸福時,也許才會像不丹人一樣擁有真正的幸福快樂吧!

(二) 聯合國-全球幸福指數

  今年度4月份,聯合國首度發佈《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比較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報告中的許多結果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是北歐,最不幸福的國家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前3名分別是丹麥、芬蘭和挪威,全部是北歐國家。幸福的國家傾向富裕國家,不過收入與幸福並無必然關系,例如,美國幸福指數卻僅排名11位。研究者稱,在解釋最幸福和最不幸福的國家之間的差異時,政治自由、強大的社會網絡和消除腐敗遠比收入更加重要。

  報告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共同發布,由 2005 年至2011年中進行調查,首 3 位分別是丹麥、芬蘭和挪威,全部是北歐國家,平均得分達 7.6 分。最不幸福國家集中於受貧窮和戰火洗禮的非洲國家,包括最低分的多哥,得分僅約 3 分。而這是世界上第一份關於快樂的報告,由4月2日的聯合國有關幸福的會議委託發表。報告還反映了世界範圍內,將重視幸福和消除痛苦作納入政府政策的標準的需求。它還討論了世界幸福的狀態,並顯示出新的快樂科學如何解釋個人和國家的區別。且根據報告,平均來看,較幸福國家傾向較富裕,但收入與幸福並無必然關係。以美國以例,國民生產總值 (GNP) 自 1960 年增加 3 倍,但幸福指數卻不入 10 大,僅排名 11 。

  報告稱人類生活質素不斷上升,但全球過去 30 年的幸福指數僅微升。哥大經濟學家薩克斯表示,富裕亦造成煩惱,如飲食失調、癡肥等問題,亦可能令人沉溺購物和賭博。他警告,經濟增長伴隨而來是更多社會問題,如失去信任、焦慮等愈加嚴重。相比經濟收入,政治自由度、社交網絡、杜絕貪腐等因素更為重要。個人層面上,良好精神及身體健康、穩定家庭和婚姻、工作保障等對幸福非常重要。報告指發達國女性較男性幸福,中年人幸福指數在不同年齡階層得分最低。報告稱失業帶來的不幸福,與喪親和分離一樣難受;而工作穩定和辦公室關係,較薪酬和工時更重要。

(三) 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美好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itiative)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花費將近十年的時間,建構出全球第一個跨國性的幸福指標系統(美好生活指數)。OECD衡量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的實證經驗,頗值得國內在擬訂「國民幸福指數」之重要參考。其並出版衡量幸福感的報告(OECD, 2011)。『美好生活指數』的架構含蓋生活品質(健康狀態、工作和生活平衡、教育和技能、社會聯繫、公民參與和政府治理、環境品質、個人安全、主觀幸福感)與物質條件(收入和財富、就業和薪資、居住)兩大面項共11類指標。雖然這些範疇非常廣泛,但也勾勒出一個「美好生活」的內涵和架構,提供各國未來可以努力的具體目標。

  就2011年分析結果可知,與民眾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相關的指標面向,有6類(收入和財富、就業和薪資、居住、健康、工作和生活平衡、社會聯繫),未達顯著相關的指標有4類(教育和技能、公民參與和政府治理、環境品質、個人安全)。其中,9項次指標(家庭可支配所得、家庭金融資產淨值、就業率、平均每一就業者的年收入、平均每人享有房間數、零歲平均餘命、平均每日從事休閒與關照身心靈的時間、有義務教育學齡子女之婦女就業率、社會網絡支持品質)越高的國家其人民生活滿意程度也越高,但有2項次指標(長期失業率、無基本設備的住宅比例)越高的國家其人民生活滿意程度卻相對越低。另外,5項次指標(家庭可支配所得、就業率、平均每一就業者的年收入、平均每人享有房間數、社會網絡支持品質)愈高的國家其人民情緒平衡程度也愈高,但有1項次指標(長期失業率)愈高的國家其人民情緒平衡程度卻相對愈低。

  因此,評估民眾主觀的快樂幸福感,個人的生活滿意度或情緒平衡度是關鍵的參考依據,而其深受個人家庭經濟、就業收入、居住品質、健康狀況、工作條件、休閒生活、社會網絡等不同層面的客觀或主觀條件所影響。

OECD美好生活指數指標

(四) 台灣-台灣幸福大調查

  而在台灣目前較具領域的幸福指數指標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委託民間學術單位進行調查,其歸納國際間各類幸福指數調查,「幸福指標」最重要的項目為經濟發展、政府善治、健康與教育、環境品質以及社會網絡,以此五面向為基礎,於2008、2009年進行兩次幸福指數調查,2012年為第三次調查。

而今年調查結果顯示以下重點:

1. 幸福感的高低,不是由經濟收入單獨決定的,打造幸福是「事在人為」。

2. 家庭關係是維繫台灣民眾幸福感最重要因素,此顯示如何營造良好的「家庭關係」應該成為台灣民眾與政府首要追求目標。

3. 幸福感的形成,顯然是「供給面」和「需求面」相互運作的結果,因此政府及社會應降低民眾過於追求物質滿足的現象,才容易產生較高的幸福感。

  由此可知,政府若希望為民眾塑造一個幸福的環境,必須尋找到對的方式,朝對的方向努力,才足以跟隨民眾的期待找到幸福的源頭。

四、屬於台灣的幸福指數

  今年1月6日總統政見發表會時馬英九總統指出,政府除追求經濟發展外,也要讓人民感受幸福。並指示行政院開始研擬指標內容,將於2013年起,每年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其指數涵蓋如健康、環境、教育、居住、文化、就業、休假、育嬰環境等項目,期望藉由幸福指數作為全民感受生活幸福的表彰。目前主責單位主計處表示,擬採OECD在2011年公布的美好生活指數作為編製參酌。

  台灣未來可以嘗試發展整個國家或不同城市、職場、兒童等對象的心理健康指標系統,而且能夠定期公佈結果,並與中央或地方的公共政策產生緊密連結。目前國內各縣市常用來參考或使用的指標都是屬於全國性的,對於個別縣市的用處不大。要瞭解自己縣市的狀況,最好進一步去收集各個行政區或鄉鎮的相關指標,再依此制定出適合地方特色或需求的幸福指數,將來才可以用來規劃政策或方案來提昇民眾的心理健康及快樂幸福。

  人民的幸福感受屬個人主觀意識,容易受個人環境、社會國家與時空背景的差異所影響,實難以置於同一天秤來衡量。但為反映人民生活現況與生活水平,以作為政府檢視與反省施政方針的參考,確實有其必要性,在汲取他山之石並將指標調整適用台灣的過程,仍有賴各界共同研商思維。也期待台灣建構出符合台灣國情的「國民幸福指數」的同時,未來也可以發展成為亞太區域間,具國際比較功能且具實際效益的幸福指數。

資料來源:

1. 建置國民幸福指數的可行方向http://wellbeingpolicy.blogspot.tw/2011/09/blog-post_14.html

2. 維基百科,國民幸福總值(2012/7/18)

3. 國際幸福指標借鏡-經合組織(OECD)http://wellbeingpolicy.blogspot.tw/2012/03/oecd.html(2012/3/5)

4. 全球幸福指數 丹麥奪冠 香港排67 中國排112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405/KFJP35HHZTRR.shtml(2012/4/5)

5. 聯合國首次發佈《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全世界最幸福的12個國家http://hk.ibtimes.com/articles/10415/20120405/the-world-s-happiest-countries.htm (2012/4/5)

6. 台灣「國民幸福指數」指標建構之評析http://www.npf.org.tw/post/3/10411(2012/2/29)

7. 2012台灣幸福大調查報告,http://www.tcf.tw/phocadownload/2012/05/20120516handbook_final.pdf(2012/5/16)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