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零售業定義與現況
根據95年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八版與96年由中華經濟研究院提出商業發展目標及策略規劃之零售業定義,為「凡從事透過商店、固定或流動攤販、郵購公司、消費者合作社等向一般民眾銷售全新及中古有形商品之行業均屬之」。而零售業產值現況,100年為3兆4,970億元,經營型態包含綜和商品零售業(9,170億元)、其他無店面零售業(441億元)(100年,商業及服務業動態調查年報、商業服務年鑑) 。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100年台灣服務業產值約佔GDP比重為65.51%,高過製造業29.52%,其中零售業佔GDP比重7.59%。
截至100年,台灣總就業人口達1,068萬人,其中服務業佔整體近六成(58.59%),每年就業人口皆以緩慢成長,零售業就業人數情形從90年的75萬3,000人增加至100年的81萬6,000人,其人口數雖增加,但近10年成長較為趨緩。
而以商業司所管轄之核心服務業中(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以近5年就業人口平均成長以餐飲業成長幅度較高(1.60%),而零售業成長較趨緩。但以零售業佔總就業人口數為7.64% (結構佔比),佔比為整體服務業就業人口第2名(略低於批發業)(100年,行政院主計處)。
經由整理 98-99年零售業經營活動報告(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及100年行政院主計處之資料,歸納零售業經營活動與特性,包含如下:
一、 業內競爭激烈
零售業位於供應鏈的最下游,由於零售業進入、退出市場容易,競爭者之間同質性越來越高,商圈內競爭特別激烈。由創新提升附加價值,進而與競爭者產生區隔。
二、 經營規模、投資金額朝兩極化發展
99年零售業的總營業額達2兆8,426億元(不含綜合零售業),每家廠商平均營業規模831萬元。其中,營業額達2億元以上者 (1,678家),佔整體家數0.49%,但營業額卻佔全體零售業的50.06%。資本結構以未滿10萬元為主(22萬3,907家),佔全體零售業的65.47%。
以經營規模來看,營業額達2億以上,家數雖只佔整體零售業不到1%,但營業額卻達整體零售業一半;若以資本結構來看,未滿10萬元之廠商佔全體零售業近6成5。顯示,零售業有大者恆大的趨勢。
三、 家數多、就業人數多、業種多
99年零售業家數達36萬7,995家,員工人數81萬3,000人,包含綜合零售業、食品、飲料及菸草製品零售業等。
根據以上現況,並整理98-99年零售業經營活動報告(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100年商業服務年鑑、資策會MIC報告,可得知未來零售業將發展之趨勢,說明如下:
一、景氣外冷內溫、擴大內需市場佈局
101年10月景氣燈號已連續第9個月呈現藍燈,顯示當前國內景氣仍處於低緩狀態,在全球化競爭壓力下,著重在地化的零售業,對於整體經濟扮演重要角色,實為政府關注重點。在企業內部成長主要更需要進行經營、業態等方面的創新提高銷售和經營能力。
二、服務多元創新
生活消費型態的改變,零售業未來將利用水平與垂直整合,提供多元化服務,以創新經營模式、休閒體驗服務加值等貼近消費者生活需求,如地方特色產品、體驗觀光等;並運用科技掌握商流、物流、金流、資訊流整合。
零售產業掌握四流通路,提供多元化服務,如便利超商力拚多元服務,除了販售基本的零食、日用品,還推出的一系列為超商業者帶來最大獲利的則是「金融代收、代繳服務」,如水電費、高鐵票、停車、瓦斯、通訊,乃至於影印、傳真、沖印再到家常菜、年菜的服務、郵寄物品。
其他多元化服務諸如全家便利商店甚至將與遠傳合作建置WiFi 熱點無線上網服務,供遠傳無限上網或特定資案方案用戶免費使用,非遠傳用戶也能付費使用無線上網。
此外,還將提供一些加值服務,如廣告託播、行動應用程式下載、VoIP 電話等。全家便利商店可租霹靂布袋戲DVD,萊爾富可沖洗照片,OK便利超商可快速Call 台灣大車隊計程車,讓夜間叫車的婦女更添安全性。
三、無形商店經營模式急速擴張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10年台灣線上購物市場規模達到新台幣3,583億元,年成長率為21.5%。其中B2C市場為2,053億元(57.3%),C2C市場為1,530億元(42.7%)。
資策會MIC預估,台灣2011年的線上購物市場達到新台幣4,300億元的規模(含B2B、B2C、C2C),年成長率為20%,主要成長驅動力將來自「傳統企業佈局電子商務、多元化擴張電子商務、跨國網購商機、網路市場兩極化」等重要因素。
貳、 創新帶動投資現況
我國服務業投入研發經費皆低於製造業,近5年服務業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於6~7%間。99年批發零售業之研發經費僅佔總研發經費0.31%。(2010年的服業業投入研發經費佔總體研發經費7.31% 乘以2010年批發零售業研發經費佔服務業投入研發經費比例4.22%=0.308%)。
相較前述零售業已佔GDP7.59%,兩者仍有差距(1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要覽),顯示零售業若加強資源投入創新研發,未來具有成長空間,然而「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上述統計數字顯示,我們的服務業,雖然重視「創新」,但在「研究發展」上的投入應再努力。
根據商業司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原ASSTD計畫)95~100年補助情況顯示,補助在商業服務業中之家數共計926家廠商,其中,補助零售業之數量達100家,投入政府補助金額達1億2,614萬,以補助零售業家數與金額約佔整體商業服務業10分之1,帶動業者投資額達7億6,726萬元,平均每案投資金額達767萬元(101年,SIIR)。
相較於前述批發零售業之研發經費僅佔總研發經費0.3%,顯示政府挹注資源將帶動業者提高意願於投入研發上。若從商業服務業營業、投資本益比,顯示政府挹注於零售業之投資本益比(6.08)不但高於整體商業服務業(3.92),且優於批發業(4.69)、餐飲業(3.94)、物流業(4.48),顯示零售業其營業與投資本益優於商業服務業,未來值得再擴大挹注資源,進而帶動投資。
未來零售業創新發展中,創新驅動消費需求,宜深化貼近消費者需求,進而促進價值鍊結,帶動關連產業同步升級創新,如批發、物流與餐飲業投資效果(以7-11為例,透過建置ibon整合跨業服務,提升產值逾50億元)。
企業可透過政策計畫協助與推廣,可將創新成果加速展現,並能協助產業兩極化經營改善,誘發製造業服務化、零售業高值化。各政策推動與推廣,多以計畫為單位,宜整合政策資源,建立單一專業服務平台,透過資訊公開、商機媒合、聯合行銷與資金引導,輔助業者加速成長、規模擴大之管道。
以溪和食品有限公司為例,透過創新轉型加值服務,建立強勢通路、提升商品服務之高價值,擴大松青超市、棉花田、江醫師的魚舖子、金車、好丘、天和有機商店等80餘間營業據點,提升營業額達840萬元,並於水產加工品研發、展館擴建、加工設備、新設展館等軟硬體投資達5,780萬元(溪和食品,99年、101年),即為零售服務高值化帶動投資最佳案例。
另相較於製造科技產業,國內服務業創新研發方法論尚未成熟,且商業服務業異質性高,創新引導與途徑較難歸納,急需借鏡先進企業之創新模式,引發國內創新模式之流程與方法論,進行創新研發,促進研發與投資,而零售業因創新可衍生高值化,才可帶動產業鏈結投資效益。
參、 促進零售業投資之作法
綜合以上針對零售業現況、特性、趨勢、及創新帶動投資現況,歸納出未來可促進零售業投資之作法,說明如下:
一、市場化:營運一步到位、成果多元應用。
經由「通路與銷售」表現創新研發價值、在展現創新成果過程中以健全營運關鍵,同時以補助資金協助創新實踐、快速市場化,結合媒合交流方式,鼓勵跨業合作、促進創新多元運用。
二、大型化:健全營運體系、排除投資障礙 。
規模大型化主軸以「總部研發、快速複製」概念展開,亦將促進創新成果快速擴散,深入零售產業輔導,以健全公司治理、財務透明,未來才能媒合資金以擴大規模。另透過協助展店,形塑連鎖大型化之良善環境,並以單一窗口協助展店投資與評估。
三、聯盟化:產業鏈結共好、標竿學習引導。
創新研發與成果展現,可進行供應鏈「水平垂直整合」,上下游關連產業促進共好共生,再輔以政府補助資源,鼓勵聯盟成型,以大帶小,健全創新實踐體系。成果實作可採聯合行銷、共用資源,皆具標竿學習及資源整合之綜效。
未來政府相關部會單位,如能有其他新增經費資源,可透過各專案計畫執行完成後,可延續零售業創新研發成果之加值型計畫為優先思考,包含市場化、大型化、連鎖化、到最終國際化,或提供資金管道平台(投資、融資、補助),給予最實際之企業規模擴張協助。
另有關零售創新方法論與服務科學之理論模式,可進一步規劃與考量未來各計畫資源藍圖中加入,定義並蒐集累積服務業、及次產業業態業種之創新發展軌跡。
重點研究零售業創新研發之商業方法、成果評估指標、服務型專利、服務品牌價值鑑定等,建構前端「研究理論」引導創新,挹注中端「資源資金」補助輔導,擴散後端「標竿學習」複製交流。
【參考文獻】
- 中華經濟研究院,96年,商業發展目標及策略規劃(經濟部商業司委辦計畫)。
- 行政院主計處,95年,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八版。
- 行政院主計處,100年,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0年,科技要覽。
-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100年,100年商業服務年鑑。
-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100年,98-99年零售業經營活動報告。
- 經濟部商業司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101年,101年SIIR(原ASSTD計畫)歷年執行狀況。
- 經濟部統計處,100年,商業及服務業動態調查年報。
- 溪和食品有限公司,99年,經濟部商業司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個案計畫。
- 溪和食品有限公司,101年,經濟部商業司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個案計畫。
- 資策會MIC報告,99年,台灣電子商務發展現況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