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之主要缺口


 

  面對全球市場競爭日易激烈與快速變遷的環境下,一國經濟體制及發展策略如何支持國內企業維持競爭優勢衍然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鑑於各先進國家對其經濟發展策略日趨重視服務業所帶來之極高附加價值,當中所謂的商業服務業創造之產業價值更不容小覷。

  而我國中央各部會,對於商業服務業發展皆有施力,如: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台灣美食之科技化服務及創新計畫、連鎖總部躍升輔導計畫、優化商業推動計畫、流通服務業智慧商店實驗推動計畫等政府計畫,透過部份補助或加入輔導機制的方式,鼓勵國內商業服務業落實服務創新、提昇產業競爭優勢。

  然而,國內商業服務業多屬中小企業的型態,對於服務業創新研發的投入顯著不足。時常因為企業「不能」、「不想」、「不敢」,而錯失轉型改變的機會。

  「不能」係因為公司體質仍不穩定,內部無其它資源可投入創新。「不想」係因為高階主管、員工皆固守傳統經營模式,仍以產品思維、製造思維來維運公司,也因為公司絕大部份收入仍來自於舊有運作方式,更加認為創新改變也無法保證公司未來的成功。「不敢」則因為對創新改變的經驗、能量累積不足,也因為對整體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了解不足、公司人才缺乏等諸多因素,害怕改變。

  故國內企業,即便明白創新才是推動企業成長的原動力,但可引發國內企業願意投入且持續進行創新研發的力量,有哪些關鍵資源得提供給國內企業再行施力,或者哪些關鍵資源是本國商業服務業不足之處,而國內應針對這些缺口來補足,以利提昇國內企業投入、改善國內商業服務業之發展。

一、引發創新之關鍵資源

  1984年學者Drucker P.就曾說過創新並非必須在於技術方面,而可以是賦予資源以創造財富的新能力。從一國的創新政策觀點指出,政府創新政策工作不外乎透過供給面的教育訓練、資訊服務、科學與技術開發、公營事業及需求面的財務金融、租稅優惠、法規及管制、政策性策略,亦或者環境面的政府採購、公共服務、貿易管制、海外機構來進行創新能量的引發。

  特別對於我國傳統型的商業服務業結構特色係以勞力密集為主,商業服務業多半為中小企業,而得以引發國內中小企業追尋服務創新的關鍵資源將來自於資金及政策面(如:租稅獎勵政策、補助金、融資)、人才面(如:教育訓練、產學合作、專業人才引進)、資訊面(如:資訊服務、資訊分享、資訊提供)、技術面(如:研發技術、流程及製程、策略工具)與知識面(如:服務創新思維、行銷與法律相關知識)等方面。

二、我國與先進國家對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之關鍵資源比較

表一、我國與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對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之關鍵資源比較
我國與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對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之關鍵資源比較
表格整理:中國生產力中心 林思伃

三、國內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之缺口

  • 資金及政策方面

各國引導創新手段不外乎採行租稅獎勵、政府補助、融資優惠等方式鼓勵業者創新。當中日本引導企業創新的政策工具,主要是以委託專案,較少使用租稅獎勵,係因為利用租稅獎勵工具振興服務業創新,需考慮到所有產業之公平性問題,故在使用租稅獎勵工具上較為慎重。

新加坡推動服務創新的政策工具則較傾重於政府補助,分為普遍性補助及策略性補助二種。普遍性補助表示適用於各行業,強調科技創新與技術能力提升,而策略性補助則表示適用於特定產業領域的創新補助計畫,如餐飲業、物流業、資訊通訊業、旅遊業等服務產業,以達成策略性目標。

英國對於創新研發主要在於建立良好的創新環境,使具有競爭力之產業得以發展,故在政策研擬上,主要透過相關研究,尋找適合的支援政策與獎勵制度。

美國則是提供企業一種普遍性租稅獎勵原則,如同新加坡的普遍性補助政策一樣,亦即不限定何種產業別,只要投入創新研發活動即能享受到租稅優惠。

而國內對於創新研發投入的資金支援較多針對科技製造業,獎勵辦法較無法完全適用於國內商業服務業進行創新研發之投入且經調查發現國內企業時感政府提供的相關協助措施申請過程繁雜、審核文件多、補助金額低、補助時程短,而無法刺激服務創新投入。

  • 人才方面

各國皆有針對產業專才及跨領域人才培訓,但因商業服務業所面對之的國際競爭壓力更甚,而國內相較於其它各國,人才語文能力普遍性不足、跨領域專才培訓機制仍待努力。

另外,產學合作機制的健全對於服務業創新亦有重要影響力,而國內育成中心如何運作,以協助企業所需要的資源並為學校學生累積實戰經驗、培訓服務創新所需人才亦顯重要。

專業人才引進方面,我國與日本相較其它行進國家吸引海外人才的多屬以吸引留學生為主,新加坡則主要在於吸引多元化及專業化人才進駐,然而我國在國內薪資偏低以及國內不如其它先進國家提供國際化甚至世界級的生活素質,故較難以留住專業人才,也無法吸引到海外先進人才進駐。

  • 資訊及技術方面

國內亦有針對服務業科技化、智財權保護、知識分享、企業所需輔導作努力。但與各國相比之下,國內因商情資訊提供不足,多透過各別政府計畫提供商業輔導與諮詢,缺乏高信賴性的資訊提供與知識移轉途徑。

且多數企業不了解各種獎勵與輔導工具的內涵,或各自申請不同的獎勵,耗費時間與成本。其中最大缺口為,國內缺乏對商業服務業創新引導的力量,同時企業亦缺乏對市場消費者行為研究,故無法掌握到顧客真實需求,更不敢冒然投入創新研發行動。

四、歸納結語

  1. 導引創新機制,激發服務研發能量

相較於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內服務業創新研發方法論尚未成熟,且商業服務業異質性高,創新途徑較難歸納,目前國內政策資源對於此部份領域之投入亦較缺乏,導致業者投入創新研發過程困難重重。

得借鏡先進國家之政策,由產官學研共同成立一研究單位,預測產業趨勢並發掘市場商機,供業者依循參考及培育專業人才,厚植國內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基礎。

  1. 人才優化持續推行

鼓勵企業辦理創新引導之內訓課程,以培養員工擁有更多元化技能及專業知識,同時透過政策引導,鼓勵大學老師投入與產學合作相關研發活動,並培養智財權與技術移轉的正確市場觀念。

  1. 透過資源整合,建立單一服務平台

各計畫推動與執行無單一整合之公開訊息平台,導致企業對於政府計畫之措施無從得知,並缺乏相關促投輔導機制、管道及資源,可藉由一條鞭服務結合資源整合,鼓勵及輔導企業提升創新研發能力,藉由提供充分的市場商情及趨勢提升其創新研發能力,促成國際間投資與合作,協助服務業國際化、服務業科技化等方向。

 

【參考資料】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年11月,《服務業研發創新之租稅獎勵及政府資金投入研究》。
  • 2010年商業服務年鑑。
  • 東亞論壇季刊No.463 2009年3月,吳偉文,《服務科學與服務創新策略》。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7年自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各國服務業研發與創新比較研究》。
  • 科技發展政策報導SR9510 2006年10月,《從創新政策循環角度看創新政策的評估》。
  • 經建專論2007年,《第5卷第12期:國際人才流動、政策趨勢及我國的海外人才對策》。
  •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0年6月,《因應產業結構調整產業人才優化策略》。
更多資訊請參考
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

電話:北區(02)2701-1769分機231~244 南區(07)336-2918分機01716
聯絡信箱:02407@cpc.org.tw、02968@cpc.org.tw
地址:10657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2號5樓之1

中小企業體驗設計價值提升計畫網站

結合「服務體驗優化」與「產品設計加值」,聚焦「設計感、美學感、體驗性」之服務體驗與產品設計加值,並透過診斷、輔導、主題活動及宣導推廣等方式,以創造具質感及競爭優勢之產品/服務,協助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獎項選拔為目標。

猜你喜歡
*
服務業科技化的運用觀察

服務業透過科技化的改革正面臨著前所未見的巨大衝擊與轉變,將由「貨品」導向走向以「服務」為主軸。不再只是賣東西到顧客手上,而是要把消費者當下的感覺與體驗作為服務核心,並專注於服務時的體驗改善與良好互動。

*
服務業創新績效與關鍵成功因素分析摘要

本次摘要分析提出「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對獲補助業者從投入、執行、產出以及外部影響的效益及計畫價值;且完成過去年度「創新研發」、「研發聯盟」以及「加值應用」類別獲補助結案個案(約327家)之績效追蹤、成效分析、關鍵成功因素之現況分析報告。

*
資訊服務業發展趨勢-以CITD為例

隨著科技匯流與整合,如何認識產業的競爭優勢,掌握客戶需求及消費心理,推出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及創新的營運模式,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是維持產業成長的重要課題。綜合前述的分析考量,資訊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機會有通過國內市場驗證之優質產品有利海外拓銷、運用XaaS創新服務模式有利業者搶佔長尾商機、透過價值鍵整合有利業者弭平產品服務缺口及綁定新興產業的新應用商機有利業者搶佔先機。

*
什麼是服務業創新研發補助(SIIR)?

服務創新需要透過試營運、市場驗證以證明是否有價值,而商業營運與創新活動皆可視為測試市場價值之方式,但通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投入後常會有較高風險,故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ervice Industry Innovation Research,簡稱SIIR)因此誕生為企業分攤部分的資金風險;而SIIR計畫功能亦希望透過補助方式協助實踐服務、延續創新價值、更能夠提升服務品質,突破產業轉型之困境。

*
提升服務業國際能見度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