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盆景藝術看管理

瀏覽數:4683
關鍵字:


  中國盆景藝術始於晉唐,盛於明清,其發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盆景藝術是將高山樹林之景色縮小於盆中而成,盆景作品的構思取法大自然及造景者的人生經歷與藝術觀。一樹一花、一石一木皆有其用意所在,既需有園藝培植之常識,亦需有藝文內涵之修義,非一時一刻所能成就,樹型之養成常需耗費十數年以上亦或更內方能成就。

  「管理學是一門藝術」,這句話應是大部份學過管理的人都能認同的一句話。管理學博大精深,其必須理論與實務相配合方能發揮其功效。管理者透過書本上前人智慧的傳遞,佐以工作實務上遇到的管理課題,若能將管理相關手法恰到好處的使用於面臨的難題上,這二者相互碰撞後所激起的火花會格外炫麗耀眼,而管理者更能從中獲得個人之成就感與持續向前邁進的動力,實是一兼二顧之良方。

  管理學的管理手法有千百種,舉凡BSC: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5管:產、銷、人、資、財、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身美….等等,各有其巧妙之處。每個管理方法的產生必有其由來始末,也都有其時空背景,例如:JIT(Just In Time)是由日本豐田汽車所發展出來。主要訴求於降低不必要之庫存,使企業營運資金能更靈活的運用,更讓企業能降低庫存所帶來的資金成本壓力(如:庫存成本、銷售成本),進而提升整體的獲利。適時的選用恰當的管理工具將之融入面臨的難題之中加以運籌帷幄,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一個盆景作品的完成,實則包含了許多管理學的意涵在裡面,儼然就是管理學的小縮影。從盆景主題材的選擇、過程的修剪、施肥、澆水,再再存有管理學的影子,接著從盆景藝術來漫談5管(產、銷、人、資、財)吧。

一、盆景藝術的分類:

盆景主要可區分為二大類:

(一)樹樁盆景:以植物為主要造景材類。樹樁盆景主要是以樹木為主材,山石、人物、鳥獸為副材,透過修剪、塑型等手法將之融合於盆缽之中,儼然是大自然景色之縮影。

(二)山水盆景:以山石或仿山石之替代物為主要材料。山水盆景以山石為主要題材,再選擇適當之草、樹將之融為一景。

二、企業組成:

  一家公司或企業是由許多部門組合而成,上自董事長、總經理,下至基層勞工缺一不可,就管理學的角度而論,可將之分為:產、銷、人、發、財五管。

(一)生產與作業管理:針對市場的需求來安排生產的品項、數量、時程及所需資源的投入,並隨時跟催計畫的進行,並瞭解進度狀況,以確保準時完成客戶的需求。

(二)銷售(行銷)管理:分析顧客導向的基本觀念、行銷觀念的演進、行銷策略規劃的涵義及步驟。

(三)人力資源管理:分析人力資源相關概念、人力獲得、人力發展與運用、人員激勵與維持,以及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公司人力調配的管理者。

(四)資訊管理:分析資訊科技及組織引入資訊科技所產生的問題,並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五)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及其分析工具。這些觀念與工具可被財務執行者用以確認及解決財務問題。
       
  就企業的經營而論,上述五管缺一不可,五管之間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其最終的衡量指標仍需回到可量化的數據上,而最具代表性及公正產生的數據多來自於公司的財務報表之中。

三、盆景藝術與管理的融合:

  每一家企業或公司,都有其企業文化與組織發展之願景或藍圖,就盆景的觀點而言,就是盆景主題的佈局。

  當企業或公司擬訂了經營方向(選定主材)後,緊接著就是進行五管的步驟。

(一)生產與作業管理:針對擬定的盆景主題,挑選合適之樹種(如:松樹、榕樹等)。

(二)銷售(行銷)管理:樹型的建立,定期且適當的修剪枝葉,使用輔助工具(如:鐵絲)對樹材進行塑型。

(三)人力資源管理:每棵樹都有枝節,就有如組識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即需進行分組(如:財務部下設會計組與出納組)。員工的教育訓練(企業文化的教育)、內部舉薦(分枝)、外部徵才(扦插)…等等。

(四)資訊管理: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培植方法,舉凡肥料的選擇、修簡方法、澆水量、日照時間(全日照、半日照等等),透過內外部資訊的收集並將之轉化為適合自身使用之方法。

(五)財務管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尤其重要,其攸關企業能否永續經營下去。

  就盆景的觀點而論,水、土壤、養份(肥料)就是它的財庫。

  盆景樹種的選擇就猶如企業形象與目標的訂定一般,有好的基礎才有好的發展。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就像是一棵樹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照料一般;在缺乏管理的情況下一棵樹會枝節橫生,讓人無法看出其本質,這時就需要佐以適當的修剪,以展露出其優美的本質;這也就如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成長期,組織急速成長壯大,人員增加如同日益茂盛的枝葉,在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必須分枝錯節(新部門的設立)。

  然而,並非每個新部門的營運皆能符合企業目標。有可能僅是方向錯誤,此時只需加以導正即可。若以盆景的觀點來看,可使用輔助工具(例如:鐵絲)將之形塑為符合需求之樹形,將多餘的枝葉加以修剪即可。針對營運狀況或未來發展展望不符企業目標的部門則需加以切割,以免其破壞整體目標走向,並成為企業發展的特異值。

  若將企業各部門以樹的部位來表示,則應以樹枝為代表;而樹葉就代表每一位員工。枝繁葉茂故然值得欣喜,但管理上就更需花費心力時時修剪。以改善手法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核)-A(Action:行動)來論述是再適合不過的了。企業持續的針對面臨的市場競爭提出應對的計劃並加以執行,緊接著針對施行後的成果進行績效檢核,將良好的部分保留,對不好的部分著手進行下一個P-D-C-A的改善循環,如此週而復始地運作P-D-C-A能使企業保有競爭力。

四、結論:

  「戲法人人會變」,但「各有巧妙不同」。管理工具亦是如此,就如同「管理是一門藝術」般,同一個管理工具會因人的不同而有運作模式上的差異。如何將管理學融會貫通,實非一件簡單的事。理論固然重要,但實務亦是不可或缺的成功基石;理論與實務的融合再加上管理者的巧思,往往能為管理工具或手法增添新的生命力。留心用意,生活上處處皆是管理學的天地。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